黃歡歡 王秋林
(揚州大學體育學院 江蘇揚州 225100)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在這個提倡全民健身的新時代,當遇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人們居家進行一些簡單的鍛煉,能保持健康的身體,提高免疫力,減輕國家衛生醫療等其他方面的經濟壓力。因此,大學生居家體育鍛煉也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該文調查研究疫情期間江蘇科技大學學生居家運動的情況,對疫情期間江蘇科技大學不同性別大學生居家運動態度、運動動機(健康動機、外貌動機、社交動機、樂趣動機、能力動機)、運動項目、頻率、時間、強度進行調查分析,對比分析疫情前后居家運動的變化情況。采取相應的方法,提升大學生自主運動鍛煉的意識,掌握自主鍛煉的方法,積極開展自主鍛煉,帶動家庭甚至社區成員積極參加鍛煉。
居家,百度漢語上解釋為住在家里。受新冠疫情的影響,為響應國家號召,大學生進行居家隔離。居家運動即在家里進行運動,在新冠疫情時期,小區封鎖,外出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該文將居家運動的活動區域定為家庭及小區內。
從心理角度分析大學生居家鍛煉對心理的影響并提出建議,如王浪以及陳前等人的研究表明,疫情期間的體育鍛煉可以宣泄、中和和抵消大學生的消極情緒,提高主觀幸福感。
從行為角度研究疫情期間大學生居家鍛煉行為特點,張加強等人分析出影響大學生居家鍛煉的主要原因。
從認知角度分析影響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原因,夏花、陳志山等人認識到疫情期間學生進行居家鍛煉的重要性。
從學校體育發展角度研究,如彭慶文分析了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缺點。董鵬等人分析了新冠疫情下學校體育存在的問題,表明學校體育應該加快專項疫情體育建設。
從家庭體育角度分析,王羅景分析了疫情期間居家體育鍛煉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改進方法,構建新的體系來推動居家鍛煉的廣泛進行。
從全民健身與健康中國角度分析,張雙玲等人分析了疫情期間人民群眾利用互聯網進行居家鍛煉的優缺點,鼓勵將體育、網絡、醫療三者有機結合,促進體育強國與健康中國目標的實現。
該研究以新冠疫情期間江蘇科技大學學生居家運動情況為研究對象,探究學生居家鍛煉特征及存在的差異。
2.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的內容與方向,檢索中國知網、百度學術、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查閱與疫情期間居家運動行為角度、鍛煉心理角度、心理與行為關系角度、認知角度、全民健身角度,學校、社會、家庭體育的發展狀況相關的文獻資料并整理。
2.2.2 問卷調查法
(1)問卷制定
參考大量文獻,結合大學生基本人口學特征,設計《新冠疫情期間江蘇科技大學學生居家運動情況調查》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疫情期間江蘇科技大學學生居家運動態度、動機、頻率、項目、強度、時間。采用陳善平修訂的《鍛煉動機量表》(MPAM-R)簡化版作為該研究的運動動機測量量表。
(2)問卷的發放與回收
該研究選取江蘇科技大學大學生作為調查對象(非體育專業類學生),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從江蘇科技大學抽取大一至大四年級學生,共計1000名。通過微信平臺在線填寫問卷(問卷星)的形式進行問卷發放,共發放問卷1000份,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檢查,最終剩余有效問卷950 份,有效問卷中男生為600 人,女生為350人。
(3)數理統計法
對回收問卷進行整理,使用統計軟件Excel、SPSS 21 對問卷調查所得數據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分析、獨立樣本檢驗、交叉分析等。檢驗體育運動動機(5 個維度)、人口學特征(性別)、運動量(頻率、強度、時間)疫情前后變化。收集已閱讀的文獻中的數據,對數據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得出研究結果。
新冠疫情前,無論男生,還是女生,都有超過一半的人認為運動鍛煉不重要,約1/3的大學生對運動鍛煉持無所謂態度。認為運動鍛煉重要和很重要的男生只有84 人(14.00%)、女生有53 人(15.14%)。新冠疫情后,超過一半男生和女生認為運動重要,但是仍存在對運動鍛煉持不重要或無所謂態度的大學生,男生人數為161 人(26.83%),女生人數為131 人(37.43%),疫情后,女生持不重要和無所謂態度的比例大于男生。
疫情后,江蘇科技大學學生居家運動態度好于疫情前,絕大部分學生認識到居家運動的重要性,開始重視運動鍛煉。因此,在疫情期間,家庭、學校、社會應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鍛煉態度,尤其重視提升女大學生的運動態度,讓大學生重視體育運動。
新冠疫情前,江蘇科技大學男女生在居家運動健康動機和社交動機上差異不顯著(>0.05),新冠疫情后江蘇科技大學男生、女生在外貌動機、能力動機和社交動機上的差異非常顯著(<0.01)。疫情后,健康動機均數達到3.0以上,高于疫情前均數,表明疫情后,江蘇科技大學學生將居家運動視為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手段,大部分學生想通過居家運動提高自己的抵抗力。
江蘇科技大學女生在外貌動機上表現最為強烈,男生的能力動機和社交動機均強于女生。疫情期間長期居家,身體運動相對減少很多,為了防止發胖,女生會選擇居家運動。江蘇科技大學男生健康動機和能力動機在5 個運動動機中得分很高,表明在新冠疫情期間江蘇科技大學男生更為理性。
疫情前后,江蘇科技大學學生居家運動項目涉及很廣。疫情前,男生傾向選擇籃球、足球、羽毛球等球類運動,力量練習占比較高;女生傾向選擇跑步、跳繩和瑜伽項目。新冠疫情發生后,男女生在居家運動項目選擇上發生了變化,男生選擇跳繩和器械項目的比例出現增長,而球類項目占比大幅下降,選擇跳繩、瑜伽、舞蹈項目的女生人數增加。
疫情后,男女生運動項目選擇上相似,易選擇形式簡單、對場地要求不高的體育運動,如跳繩、墊上運動(俯臥撐、平板支撐)項目;跑步、球類運動項目占比大幅度下降,從新冠疫情前的約70%下降到疫情后的約10%,其原因可能是受疫情影響,跑步、球類運動場地有限,出現這樣的變化符合新冠疫情期間居家抗疫的舉措。由于大學生出行受到一定限制,學生的鍛煉手段和方式大打折扣,多以簡單運動鍛煉為主。教會大學生學會并且掌握自主鍛煉身體的方法更加重要。
新冠疫情前,江蘇科技大學學生居家鍛煉頻率主要集中在每周1~2次,但疫情后,不論男生,還是女生,運動頻率在1~2次的人數大幅減少,每周進行2次以上的人數均出現增長,疫情后,運動頻率主要集中在3~4次。
總體來看,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大學生體育行為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新冠疫情后大學生居家鍛煉積極性明顯比疫情之前好。大學生想通過體育鍛煉來增強自身的免疫力,從根本上抗擊新冠疫情。
新冠疫情前,江蘇科技大學學生居家鍛煉時間多集中在30~120min,運動時間在15min 以下的人數最少,約有140人,男生運動時長普遍大于女生運動時長,并且運動時間多集中在1~2h。運動時間超過1h 的女生人數,寥寥無幾。疫情后,大學生居家鍛煉時間多集中在15min以下。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大學生外出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家進行運動鍛煉的方法和手段比較單一,隨意性增強,這可能是大學生很難長時間進行運動鍛煉的主要原因。學校、社會應采取措施,減輕大學生焦慮。通過網絡設計,發布更多有趣的運動方式和內容,促進大學生進行更長時間的運動鍛煉。
運動強度是運動處方中最關鍵的部分,也是科學運動鍛煉的重要參考指標。在新冠疫情前后,大學生居家運動不同強度的人數分布都發生了變化,新冠疫情前,約4/5的男生進行中高強度的運動;疫情后,進行大強度運動的男生人數大幅減少。相比男生,女生更易進行低強度的運動。
總體來看,疫情前后,居家運動強度人數變化,主要表現為大強度運動人數減少,低強度人數增加。中等強度是鍛煉的最佳強度,進行中高強度的運動人數增加,表明江蘇科技大學學生對體質健康有了新的認識,希望通過加大運動強度,提升個人體質,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在正式返校上課后,學校體育課程強度的設置,應該循序漸進,注意性別差異。
新冠疫情期間,江蘇科技大學學生居家鍛煉情況比較復雜,不同性別之間存在不同的特征差異。江蘇科技大學男女生在運動態度上都表現出較好的轉變,男女生在運動動機的五大維度中,能力動機、外貌動機、社交動機存在顯著差異,女生在外貌動機上表現最為強烈;男生在健康動機和能力動機上表現最為強烈。新冠疫情期間,男生的居家運動表現好于女生,主要表現在男生居家運動的周頻率大于女生周運動頻率,并且男生居家運動強度普遍大于女生。新冠疫情后,大學生居家運動強度多集中在低強度。大學生應該繼續增強居家運動意識,進一步提高運動水平;教師應鼓勵大學生在新冠疫情期間積極進行居家鍛煉。
4.2.1 鼓勵大學生形成良好的運動動機,積極進行居家運動
大學生運動動機越強烈,越能自覺主動地進行運動鍛煉,因此,新冠疫情期間,應該培養大學生正確的運動動機,了解大學生的運動目的,目的與運動動機成正比,目標越明晰、堅定,動機越強烈,大學生就會更加理性,不盲目。
4.2.2 不同性別居家運動應區別對待,制訂不同居家運動方案
不同性別大學生在居家運動特征上存在差異,因此應制訂不同的運動方案,針對男生能力動機和健康動機強的特點,可為其設置體能、精準增肌的居家運動方案。女生的外貌動機強、運動強度小,為其針對性地制訂減脂塑形運動方案。疫情居家運動時間均較短,應該制訂更加有趣的運動方案,讓大學生進行更長時間的居家運動,并且應該根據個人身體實際狀況,循序漸進地增加。
4.2.3 鼓勵大學生利用家里有限的器材、場地,創造多樣且有一定強度的居家運動
疫情期間外出受到限制,家中的器材、場地有限,這些都是制約大學生居家運動的因素。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利用有限的器材、場地,創新出有趣的居家運動方式,鼓勵學生進行快速運動,以此來提高運動強度。
4.2.4 培養大學生居家運動習慣,讓運動鍛煉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教師應該布置居家運動作業,并以視頻形式上交,教師認真評價并給予建議,逐漸讓學生自覺主動地進行運動鍛煉,日積月累,讓運動成為習慣,并形成終身體育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