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唯 沈陽工程學院財務處
現階段,小微企業在促進就業和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和推動社會進步等方面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第一,與大中型企業相比,小微企業的創業門檻較低,吸納就業能力強,可以為城市提供的新增崗位占總體數量的90%。第二,受到市場的驅使,小微企業在引進技術、改進工藝、開發新產品方面具有很大的積極性和自覺,自身的市場競爭力促使企業迅速發展,同時促進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和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進程。第三,小微企業因其資金少、管理簡單、經營靈活、風險低、成本低而成為大多數創業者的第一選擇。第四,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企業家們的管理和運營水平也在不斷地提升。小微企業是培養管理人才、培養創業精神的一個重要平臺。
學術界和政府部門對小微企業的巨大社會經濟影響已有了一定的認識,然而,小微企業的創業失敗率卻很高,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需要學術界和有關方面的關注。由于規模小,資金來源有限,管理不完善,創業企業的存活率相對較低。根據相關數據,我國每年新創企業的失敗率高達超過70%。因此,如何提升小微企業的存活率,不斷提高其創業績效指數,盤活小微企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成為亟待解決和有必要深入討論的問題。
1.投資主體與組織形式多樣化。小微企業的投資對象多種多樣,與學歷、工作背景無關,從大學本科畢業到被征地、農民工等多種類型的投資主體。
2.籌資方式和資金來源多樣化。小微企業的資金來源多種多樣,通常沒有正規的資金來源。其出資方式有很多種,包括有形資產、知識產權、貨幣資本等。小微企業因其自身特點,不需要先進的工具、設備、高科技,無特殊場地要求、低固定投資。
3.產品的可塑性。小微企業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上,其經營模式具有可塑性。
4.內部管理松懈。小微型企業員工以家庭成員為主,有時也會雇傭少量員工,員工大都是通過正式的就業渠道不能就業的人。企業沒有完善的崗位職責、薪酬和績效管理制度,員工流動性較大,企業的財務管理也不規范,沒有完整的財務管理體系。企業管理以家族式管理為主,松散、不穩定。
績效是一個整體的概念,它反映了一個組織的最終運行結果,它反映了一個組織的目的達到了多少。當前關于小微企業創績效的研究主要有五種:
1.企業目標理論的基本思想是:任何一種組織,不管是何種組織,都有其自己的目的,所以可以用它達到自己的目的,來界定和測量組織的表現。
2.系統資源理論認為,組織的績效應當從組織的經營能力的觀點出發,即從外部環境中獲得整合資源的能力,是企業的評價指標。
3.社會職能理論認為,一個組織是一個整體,它的價值取決于它對社會的貢獻。
4.利害關系說認為,可以從利益滿足的觀點出發,將組織滿足利益主體的深度作為衡量組織績效的尺度。企業對各利益相關方的滿意度愈高,則其表現愈佳。
5.將組織目標理論與利益相關者理論相結合,這一理論基于Rogers和 Wright對績效信息市場模型的研究,認為企業的績效可以用企業對市場利益的調節程度來衡量,消費者、金融機構、社會政治環境、人員等各方面的利益關系。
創業導向可以理解為小微企業創業過程中企業家的一種創新精神、先動性和承受風險態度和能力的表現過程。因此,可以從“創新精神”“先動性”和“風險承受力”三個維度來分析創業導向對小微企業創業績效的影響。“創新”是一種“承諾和支持新想法、試驗、新產品、新服務、新技術”的創新。“先動性”是指在競爭對手到來之前尋找機遇、推出新產品、新服務、預測未來需要、改變環境的能力。“風險承受力”是指創業者或企業家們愿意從事更多、更具危險性的事情。
選擇創新精神、先動性和風險承擔能力三個不同的度量指標,每個維度與創績效之間的關系也不同。有研究發現,創業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與創業績效呈Z型曲線關系。還有研究表明,在創業企業中,采用更高的創新與主動性策略,能夠改善企業的經營績效。因此,我們假定:
假定1 a:創新和先動性與小微企業績效的關系是積極的。
假定1 b:風險承受性與小微企業績效的關系是積極的。
在創業理論中,創業環境與創業戰略的構建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創業環境具有兩大特征,即創業環境的動態特征和創業環境的寬松性,這對我們了解創業企業的戰略形成具有重大的指導作用。創業導向的三個維度分別與創業環境的特征相互影響,對企業績效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本文構建了一種能夠反映創業導向、創業環境與小微企業創業績效的數學模型。
1.創業環境對創新性與小微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
動態環境下的新創企業,其創新能力要高于靜止環境。Zahra and Bogner的發現還顯示,動態的環境會促使初創企業開發其核心資源與核心技術,以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或者防止潛在的競爭對手的進入。可以預測,在一個動態的環境下,企業的創新性與其績效呈顯著的正相關。
在動態或寬松的環境下,初創企業往往會傾向于更有創意的策略。因為它可以為技術發展提供適當的資源,同時也需要不斷地生產新的產品,從而鼓勵創新。可以認為,在動態或寬松的環境中,企業的創新性與企業績效之間存在著正相關性。所以,我們假定:
假定2 a:在動態的環境下,創新對小微企業績效的影響更大。
假設2 b:在寬松的環境下,創新對小微企業績效的影響更大。
2.創業環境對先動性與績效之間關系的影響
在動態的環境下,企業將面對許多新的機遇。企業通過預先反應策略來把握機遇,從而取得競爭優勢。Zahra認為,動態的環境能讓初創企業在新企業中走得更遠。在動態環境中,企業的先動性行為與企業績效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正向關系。寬松的環境也會促使企業采取積極的策略。Miller and Friesen指出,由于成長中的市場存在著許多戰略機遇,因此寬松的環境能夠激勵企業采取主動行動。所以,我們假定:
假定3 a:在動態性環境下,先動性為對小微企業績效的影響更大。
假定3 b:在寬松的環境下,先動性為對小微企業績效的影響更大。
3.創業環境對風險承擔性與小微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
在動態的條件下,企業必須在動態的環境中,采用大膽的風險承擔策略,以適應各種動態的環境。在動態的環境中,那些不愿冒險的企業將喪失其市場份額,也不能與更具侵略性的競爭者相比維持較大的競爭優勢。因此,在動態環境中,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與企業績效呈正相關。
在一個寬松的市場環境中,企業的風險承擔能力也會給企業帶來更高的收益。我們發現,寬松的環境與企業的風險承擔能力是成正比的,這是因為寬松的環境會吸引更多的人。另外,由于資源充足,企業可以在寬松的環境中冒險。所以,我們假定:
假定4 a:在動態的環境下,小微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與小微企業創業績效的相關性較大。
假定4 b:在寬松的環境下,小微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與小微企業創業績效的相關性較大。
我們在遼寧省隨機選取了241家小微企業。資料是由企業老板或總經理填寫調查表來獲得的。樣品的回收率達到82%,有效抽樣總數為197個。
1.創業導向的測量,本文選取“創新”“先動性”和“風險承受性”三個維度變量。2.創業環境測量,本文選取“環境動態性”和“環境寬松性”兩個變量。3.小微企業創業績效的測量,選用銷售增長率。
我們對調研所得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見表1。

表1 各要素統計與相關性分析結果
本文通過創新性、先動性、風險承擔性、環境動態性、環境寬松性與小微企業績效六個變量構建創業導向、創業環境與小微企業創業績效之間關系的模型。并采用AMOS4.0的統計軟件對模型進行了驗證,分析結果見表2。

表2 創業導向、創業環境與小微企業績效回歸分析統計表
假定1 a認為,創新和先動性與小微企業創業績效呈正向關系。從表2 可以看到創新性與企業績效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正向關系(β=0.167,p<0.001);先動性與小微企業績效之間存在顯著正向關系(β=0.353,p<0.01)。所以,假定1 a通過了檢驗。
假定2 a、2 b、3 a、3 b是為了檢驗動態和寬松環境作用下創業導向中創新與先動性與小微企業績效的關系。如表2所示,“動態環境作用下創新性與小微企業績效顯著正相關(β=0.023,p<0.01);“寬松環境作用下創新性與小微企業績效顯著正相關”(β=0.031,p<0.01);“動態環境作用下先動性與小微企業績效顯著正相關(β=0.302,p<0.01);“寬松環境作用下先動性與小微企業績效顯著正相關”(β=0.286,p<0.01);因此,假定2 a、2 b、3 a、3 b是正確的。
假定1b是為了驗證風險承擔性與小微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假定4a是為了驗證在動態環境作用下風險承擔性與小微企業之間的關系,假定4b是為了驗證在寬松環境作用下風險承擔性與小微企業之間的關系。從表2可以看出,風險承擔性與小微企業績效之間以及在創業環境作用下的風險承擔性與小微企業之間均存在不確定關系,而且均不顯著。這表明,風險承受能力強弱對小微企業績效影響不確定。所以,假定1b、4a、4b未通過檢驗。
本文對創業導向與創業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拓展。首先,創業導向三個維度與小微企業創業績效的相關性是不同的。其次,在創業環境的作用下創業導向與小微企業創業績效有直接的影響。在未來的研究中,我們將繼續深入探討小微企業創業績效問題,特別是長期績效的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