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璐,付 飛,曲軍超
(德州市水利局,山東 德州 253000)
德州市總面積10 356 km2,全市年平均降水量561.6 mm,東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人均當地水資源占有量僅231.5 m3,低于全省均值315 m3,不足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6,僅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4,屬于聯合國確定的人均占有量小于500 m3的嚴重缺水地區。資源性缺水是德州市水資源最明顯的自然屬性。
德州市供水水源主要有當地地表水、地下水、跨流域調水和非常規水四種。跨流域調水包括黃河水和長江水。根據2019 年水資源公報,經統計分析,現狀年2019 年德州市各縣(市、區)供水量情況如下:
現狀年德州市總供水量為215 408 萬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為3 936 萬m3,占總供水量的1.8%;地下水供水量為60 349 萬m3,占總供水量的28.0%;跨流域調水量148 584 萬m3,占總供水量的69.0%;非常規水供水量2 539 萬m3,占總供水量的1.2%。從供水結構看出,德州市以跨流域調水和地下水為主要供水水源,二者供水量占總供水量的97.0%,而地表水僅占到供水總量的1.8%。
經統計分析,德州市各縣(市、區)供水結構圖見圖1。從圖1 可以看出,各縣(市、區)跨流域調水供水量占比最大,從夏津縣的55.2%到慶云縣的85.4%;其次為地下水,地下水占比最小的為德城區,地下水供水量占總供水量的12.2%,地下水占比最大的為夏津縣,地下水供水量占總供水量的38.3%;當地地表水供水量占比較小,均低于3%;非常規水的使用,現狀年主要集中在德城區、臨邑縣和夏津縣,且非常規水供水量較小,占比也非常小。總體來說德州市各縣(市、區)均以跨流域調水和地下水為主要供水水源,當地地表水和非常規水供水量占比很小。

圖1 德州市各縣(市、區)2019 年供水結構圖
德州市的用水類型主要包括生活(居民生活、公共用水)、生產(工業、農業)和生態(城鎮與農村環境、河湖補水)三類用水。
根據德州市2019 年水資源公報,統計現狀年用水情況,成果見表1。現狀年2019 年德州市的用水量為215 408 萬m3,其中農業用水量為178 551 萬m3,占總供水量的82.9%;工業供水量為17 150 萬m3,占總供水量的8.0%;居民生活用水量13 843 萬m3,占總供水量的6.4%;生態用水量4 154 萬m3(包含城鎮環境2 752 萬m3和農村環境1 402 萬m3),占總供水量的2.0%(生態環境占比1.3%,河湖補水占比0.7%),公共用水1 711 萬m3,占總供水量的0.8%。

表1 德州市各縣(市、區)用水量統計表 萬m3
從德州市現狀年用水結構分析看出,農業是德州市第一用水大戶,用水量占總用水量的82.9%;其次為工業,用水量占總用水量的8.0%;居民生活用水只占總用水量的6.4%。
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以當地地表水資源開發率、地下水開采率和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率三個指標來衡量。
綜合德州市各縣(市、區)2019 年供水量進行統計分析,當地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成果詳見表2。
由表2 可知,德州市當地地表水平均開發利用率為9.2%,地下水開采率為48.4%,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率為49.3%。其中武城縣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高達64.4%以上;慶云縣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最低,開發利用程度為33.9%,其他縣(市、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在43%~65%之間。總體來講,德州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較高,但開發利用情況不均勻。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較高,且部分地區存在超采現象,地表水利用率相對較低,有待提高利用率,減少浪費,保護地下水。

表2 德州市當地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分析成果表
1)農業節水。一是加快現有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建設,對輸水渠道進行襯砌改造,完善路、溝、渠、橋、涵、閘等工程布置。積極推進灌區管理的信息化、自動化建設,提高灌區輸配水和運行管理能力,提高用水效率。二是推進農業水價改革,逐步建立起合理反映農業供水成本,有利于節水和農田水利工程良性運行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構建起農田水利工程良性運行長效機制。三是示范推廣高產高效、資源節約、生態環保技術模式,推進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重點推廣高效化、智慧化、節水化農業節水新技術,增大農業生物節水措施,引領農業生產方式轉變,提升農業供給體系的用水效率。
2)工業節水。一是加快淘汰落后高用水工藝、設備和產品。二是推廣節水工藝技術和設備。三是加強重點行業取水定額管理。四是嚴格控制新上高耗水工業項目。五是提高工業廢水資源化利用率,重點推進鋼鐵、化工、制漿造紙、印染等高耗水行業企業廢水深度處理回用。
3)城鎮節水。一是實施城鎮公共供水管網更新改造工程。對老舊管材的供水管網進行更新改造,逐步實現供水管網獨立分區計量管理(DMA),降低管網漏損。二是加快節水器具普及與推廣,鼓勵老舊居民小區自主開展用水器具改造。新建、改建、擴建工程嚴禁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用水器具。三是推廣節水產品認證制度。鼓勵水嘴、便器、便器沖刷閥、淋浴器、洗衣機等用水產品生產企業依法取得節水產品認證。
合理開發當地地表水。以現有的水利工程作為基礎,適當修建引、蓄、排配套工程,對坑塘進行改造提升,構建網絡體系。建立全市引、蓄、排工程聯合調度體系,汛期蓄泄結合,多集雨,多蓄水,補充淺層地下水,增加水資源可利用量。
提高污水處理與中水回用規模。按照“城邊接管、就近聯建、鼓勵獨建”的原則,合理布局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快污水收集管網的建設,實現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和穩定運行,做到污水全收集、全處理,提高中水供水量。
增加跨流域調水指標。德州市當地水資源短缺,依靠當地水資源難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根據各縣(市、區)的實際水資源供需情況,用足用好現有跨流域調水指標,并采用地區水權交易、用水總量指標動態調整等管理措施,適當增加跨流域調水指標,緩解德州市水資源供需矛盾,為德州市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責任編輯 趙其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