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雪,楊志鵬
(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渭南 714000)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物流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從抗疫狙擊戰中挖掘愛國主義、敬業精神、工匠精神、勞動精神、奉獻精神等思政素材,自然地融入到現代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教學之中,成為課程思政改革的新方向。
“現代物流管理”作為物流管理專業基礎課程,是其他核心課程的前導性課程。其授課對象是物流管理專業大一學生。通過課程學習讓學生了解現代物流概念、七大功能;掌握現代物流基礎理論和方法;熟悉現代物流設施設備應用;具備分析現代物流各環節作業、辨別現代倉儲的能力;以及優化配送路線并制定運送方案的能力;通過課程教學設計融入思政元素,使學生掌握物流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愛國意識、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強化學生敬業意識,具備正確人生觀、價值觀、職業道德觀。
“現代物流管理”課程教學面向的大一學生,對于物流相關知識了解不多,對本專業的課程未充分了解,應試性目的較強,對知識的掌握不牢固,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思考和開拓創新的意識。但學習興趣濃厚,學習態度認真,積極性高。因此,教學過程應循序漸進,先講授物流的基本概念,再由淺入深對物流七大功能和具體理論方法等知識展開講授。以物流主要作業活動為例,授課時可結合疫情期間感人物流事跡,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具體運輸、倉儲、配送等作業環節。通過討論法、案例分析法、多媒體法等教學方法,使學生了解物流運輸概念、原理和五大運輸方式各自特點,掌握現代倉儲內涵、功能,熟悉配送含義及作用。同時,激發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敬業奉獻精神,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
課程思政建設,關鍵是要充分把握其內涵價值,在專業教學中自然融入課程思政教育,達到潛移默化的教學效果。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對我國經濟與人民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影響,眾多物流企業沖在了第一線,通過各個渠道響應國家號召,投身到抗擊疫情的戰斗中,涌現出大量感人事跡。課程講授時可巧妙地將這些思政元素融入到理論知識教學中(如圖1 所示),以達到潛移默化的思政教育作用。結合疫情期間,鐵路運輸、蘇寧物流、京東快遞的案例,將愛國主義精神、創新精神、敬業奉獻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元素融入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懷、創新精神和敬業奉獻精神,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圖1 思政元素融入示意圖
(1)愛國情懷。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愛國主義教育。在物流運輸方式相關知識點的教學中,結合疫情期間的相關案例,展現鐵路物流人的勇挑重擔、不畏恐懼、義無反顧、為民服務的精神,讓學生體會到鐵路物流人正在用實際行動在平凡的崗位上以自己的方式勇擔職責、踐行使命,貢獻著自己的青春力量,在學生心中深植“愛國主義”情懷。
(2)創新精神。倉儲作為物流活動的主要作業活動之一,可以實現物流的時間效用。尤其是疫情期間,全民備戰,倉儲物資堆積,勞動力減少,在此背景下,智能化倉儲成為衡量物流效率與效益的一個的重要指標。在講授倉儲概念及功能知識點中挖掘思政元素,結合疫情之下智慧物流倉儲的案例,讓學生感受智慧物流、技術創新的重要性。激勵他們學習學科知識、創新精神,為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提供創新、創造的新鮮血液。
(3)敬業奉獻。配送作為物流系統的末端,可以提高物流效益和服務水平。講授物流配送作用時,結合疫情期間,快遞人員不畏艱辛、甘于奉獻、堅守崗位,冒著生命危險為百姓提供配送服務,他們用實際行動在平凡的崗位上以自己的方式勇擔職責、踐行使命,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并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在專業課的教學中培養學生職業責任感、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使學生真正懂得職業責任、敬業奉獻。
知識點一:講授物流運輸的概念、原理及方式時融入思政元素(見表1)。分析物流運輸的五大方式及特點。尤其是鐵路運輸。作為物流運輸方式之一,鐵路運輸是國家經濟大動脈,在各省、市之間的商品流通起著重要作用。和其他運輸方式相比,鐵路運輸具有運輸速度快、運輸量大、連續性強、成本低等特點。

表1 物流運輸與鐵路貨運思政元素融入
結合案例分析鐵路運輸緊急調運各種建筑原材料,不斷發揮大通道作用,打通物流堵點,勇當開路先鋒,支援火神山、雷神山建設,恢復經濟社會發展秩序,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及時保障鋼鐵、電煤、春耕備耕等物資供應。在抗擊疫情的戰斗中,鐵路物流人堅守奉獻、義無反顧、英勇奮戰,萬眾一心迎挑戰,眾志成城戰疫情,充分展現了物流人的愛國主義情懷,彰顯了物流人的責任與擔當。講授鐵路運輸特點過程中,結合鐵路運輸的案例,讓學生體會到鐵路物流人勇挑重擔、不畏恐懼、義無反顧、為民服務的精神。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懷。
知識點二:講授倉儲概念及功能時融入思政元素(見表2)。倉儲功能可總結為基本功能、增值功能和社會功能。傳統倉儲主要以靜態儲存為主,具有基本功能和社會功能;現代倉儲是動態倉儲,應用現代物流技術,具有增值功能,即信息傳遞、客戶服務等功能,主要體現為智能化倉儲的應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全城高度戒備、嚴防嚴控、全力抗擊,大部分企業都需要停工停產,防范疫情蔓延,作為人們生活物資輸送中轉站的物流倉儲的高效運作,成為確保市民抗擊疫情所需物資及時到位的關鍵所在。通過介紹疫情之下,蘇寧打造以智能設備及體系化解決方案為核心的“智慧倉儲”系統,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發揮智慧物流倉儲優勢,為疫情防控大局貢獻力量的案例,引導學生要將創新融入到物流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運用最新科學技術提高物流運作效率和服務水平,激發學生的專業自豪感,培養學生愛國意識和創新精神。

表2 物流倉儲與鐵蘇寧智慧倉儲系統思政元素融入
知識點三:講授物流配送的含義及作用時融入思政元素(見表3)。疫情期間,許多人選擇“宅”在家中,網購生活補給品成為很多城市人的選擇,快消類、生鮮類線上訂單量呈爆發式增長,既要配送數量與效率,又要及時滿足百姓生活所需,對物流配送來說是極大挑戰。面對疫情,京東快遞人員不畏艱辛、甘于奉獻、默默堅守自己的崗位,冒著生命危險為百姓提供配送服務,成為抗疫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京東物流發揮科技優勢,利用智能配送機器人,降低配送風險。通過上述案例講解,培養學生愛崗敬業、不畏艱辛、無私奉獻的奉獻精神。

表3 物流配送與京東物流思政元素融入
物流作業活動主要包括運輸、倉儲和配送。講授運輸概念、原理和方式,倉儲概念、功能和作業,配送含義和作用等理論知識的同時,討論當下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物流作為國民經濟的大動脈,是國家物資運送的關鍵環節。眾多物流企業和物流人員不畏艱辛,無私奉獻,堅守崗位,默默地保障著運送救援物資,馳援重點疫區、全力以赴完成各類民生物資準時配送。最后向學生提問通過本節課學習,作為物流管理專業學生應該具備那些優秀品質,作為課程考核加分項目。
“現代物流管理”課程思政改革與實踐教學中,將課堂教學、分析思考和社會服務結合起來,讓學生思考物流與社會服務的關系,增強學生的大局意識、愛國情懷。以“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作為教育方針,通過抗疫期間物流人的感人故事,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物流運輸作業、倉儲作業和配送作業相融合,培養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要具有強烈的愛國意識、敬業精神和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
通過本次教學,學生了解了物流運輸概念、原理及方式,掌握倉儲含義和功能、配送概念及作用等基本知識點;在能力上,學生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后任務,能夠運用所學運輸、倉儲與配送等基本知識對物流企業或企業物流在開展物流業務,能夠針對運輸、倉儲和配送環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措施,初步具備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育人目標方面達成較好,通過思政元素融入,拓展專業課堂的深度、厚度和溫度,充分展現了中國的制度優勢,以及在危機面前,中華民族和衷共濟、共克時艱的精神和力量,激發學生的愛國意識、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強化學生敬業意識。
課程思政是要將思想政治理論、價值塑造、精神追求等思政元素巧妙的融入到專業課程中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行為意識,達到思政育人的目的。習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重要講話中明確提出,思政教育要顯性思政和隱性思政相互結合。這個要求對專業課程的教師來說,難度還是比較大的。既要有過硬的教學基本功,更要有較高的思想政治覺悟;既要有堅實的專業知識,又要涉獵廣域的人文社科、哲學、時事政治等素材。因此,教師自身要加強學習,除了專業提升,也要注重綜合素養提升。在組建課程團隊的時候,要充分考慮成員的學科背景的互補,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阻擊戰中,物流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打通“綠色通道”,為疫情防控重要物資提供堅強保障。物流行業從業者,始終心系疫情,心系同胞,物流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充分發揮各自的專業優勢,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在物流專業知識的傳授過程中,運用疫情中的感人故事,融入愛國主義,創新精神、敬業精神等思政元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專業觀,養成優良品德,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