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華旺
(順昌縣洋墩鄉黑瓷坊陶瓷工作坊,福建 順昌 353200)
黑釉瓷是我國一種獨特的藝術陶瓷,主要用于飲茶、品茶和斗茶,建盞是黑釉瓷中最聞名遐邇的一種,不同于青瓷、白瓷的能夠任由人揮灑筆墨進行創作,黑釉瓷的形成很大因素上取決于大自然的意志,無論是釉彩還是紋理都體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宋時人們追求天人合一的境地,因此對黑釉瓷喜愛有加,使得黑釉瓷藝術在宋代得到了極大地延伸與發展,甚至遠銷海外,目前日、韓等國仍舊保留著我國宋代的黑釉瓷作品,甚至成為了它們的國寶。
新中國成立后,建盞文化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隨著茶文化的興起再次受到大眾的矚目,而隨著科技的發展,當代黑釉瓷燒制技術也有了極大的提升,使得燒制過程更具穩定性,良品率更高,并將現代的審美觀念融入到了黑釉瓷當中,現探討一下黑釉瓷的當代創作與燒成。
黑釉瓷的“黑”源于釉漿中的鐵元素,鐵元素在高溫下發生氧化反應,成為了呈色劑,而黑釉瓷的出產地福建省南平市,當地的泥礦中就蘊含著豐富的金屬元素,以鐵元素為盛,也因此讓當時的人們發現了建盞這一驚艷的藝術產物。一般來說,釉漿中含鐵量在4%~5%,釉彩開始呈深色,鐵元素含量越高,顏色越深、越純凈。鐵元素的助力使得黑釉瓷的釉色醇厚,泛著金屬的瑩亮光澤,摸在手里卻十分溫潤,呈現質樸之感,十分富有禪意,正是因為這樣獨特的藝術表現使得黑釉瓷深受宋代文人墨客的喜愛,其藝術與技藝得到了極大地發展。
以黑釉瓷中最聞名的建盞紋理進行闡述,建盞的紋理大致分為四類:兔毫、油滴、黑釉白斑和雜色。兔毫因釉面“紋如兔毫”而得名,分為金兔毫和銀兔毫,其中銀中帶藍光者為最佳。兔毫如其名一般狀如兔毛,細長綿密,像煙花四射,又如涓涓細流綿延不絕、渾然天成。諸多文人墨客紛紛贊譽,如蔡襄在《試茶》中贊道“兔毫紫甌新,蟹眼青泉煮。雪凍作成化,云間未垂縷。愿爾池中波,去作人間雨”;油滴一般分為“金油滴”和“銀油滴”,油滴狀如油脂滴落之態,以圓潤、分布均勻為佳,油滴紋與釉色之間往往會有一個過渡色,仿佛水中的鵝卵石一般,寧靜怡人,又如靜謐夜空中的點點繁星;黑釉白斑的產量極少,一方面因為它并非“純天然”,需要人工繪制紋理。另一方面它的燒制難度較高,所以歷史上生產的黑釉白斑黑釉瓷較少;除了以上幾種紋理外,其它紋理統稱為雜色,雜色是黑釉瓷“窯變”這種不可控的因素所致,雜色一般包括柿紅、茶葉末綠、灰背、醬黃釉等。
黑釉瓷紋理的形成主要是釉漿中其它金屬元素在高溫下形成的,具有不可控性,這也是黑釉瓷的魅力所在,但除建盞外,大部分黑釉瓷作品更追求純色。
選擇粘度較高的泥土經過兩次到三次加水研磨,最終成為細膩的泥漿,放置陰涼處發酵晾干、排出空氣,然后根據需要塑型,放至陰涼處晾干后素燒,待自然冷卻后取出。隨后就是給素坯上釉并釉燒,“一色入,萬彩出”,需龍窯燒制三天,期間需有人不斷看管,及時進行調整,才能提高成品率,獲得更具藝術價值的成品。
在黑釉瓷器的燒制過程中,主要影響因素為空氣流通、濕度、溫度、燃燒物、燒制時間、散熱度與溫度均勻度,溫度達到一千三百度的時候,釉彩開始流動,最終形成紋理,但釉彩會如何流動,形成怎樣的紋理,是無法掌控的,這也正是黑釉瓷的迷人所在。除此之外,燃料的選擇也會對黑釉瓷表面造成影響,如若使用柏木等油脂豐富的木材,那么木材燃燒后油脂有可能會濺射到黑釉瓷表面,對紋理造成影響,因此,宋代人發明了匣缽,一器一匣,避免污染黑釉瓷表面。窯爐內各處溫度略有差異,需根據器物的大小進行擺放,才能使其受熱均勻。
隨著科技的發展,在現代工藝中能夠更好地使用電燒窯爐控制黑釉瓷器燒制過程中濕度、溫度、時間、受熱均勻等要素,因此,極大地提升了黑釉瓷的成品率,但仍舊有相當一部分工匠還堅持傳統柴燒制法,追求更高的自然藝術突破。但在電燒上,制作者們也有著自己的藝術追求,大膽地添加了手工彩繪和銀質裝飾,打造符合當下潮流與審美的新型黑瓷藝術,電燒的優勢在于降低了制作成本,使黑釉瓷不再是古代時的昂貴之物,符合大多數人的消費水準,滿足了大眾對于藝術的追求,缺點是逐步喪失了黑釉瓷的自然藝術之美,更追求工業化的批量制造,而在未來,平衡好藝術與工業化生產是黑釉瓷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鐵胎是黑釉瓷的重要組成因素,鐵少色不純,鐵多釉色不飽滿,因此選用建陽水吉的礦土以保證燒出來的顏色純正、通透、厚重。
在黑釉瓷的燒制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胎體不夠黑的情況,在把控好鐵胎的含鐵量后,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還原氣氛不足。在柴窯的燒制過程中,燒成后會立即封窯,加強還原氣氛,剩余的木柴燃燒殆盡后,窯內便轉化為中性和弱氧化氣氛,鐵胎形成完善,瓷器也就愈發黑。而電燒則截然不同,為了改善這一狀況,將加強電燒窯爐的人工還原氣氛,進一步提高鐵胎形成的概率。
(1)輕重感:鐵胎厚重,但陶器輕盈,單手握住扎實沉穩,是為上品。
(2)干濕感:古人言:古瓷會出汗,新瓷并沒有這樣的特性,反而比較干澀、干燥,揉搓時有刺耳的摩擦聲。
(3)色澤感:釉色醇厚,泛著金屬瑩亮的光澤。
(4)粗細感:黑釉瓷的粗細感與鐵胎有著密切的關系,鐵胎含量適中、釉漿研磨細膩,那么產品必然細膩溫潤,反之亦然。
(5)成型度:瓷器弧度自然,形狀與燒制前未產生太大差異。
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黑釉瓷在燒制過程中更具穩定性,良品性更高,在創作方面也更多地融合了時下審美藝術,將手繪釉彩紋理和金屬裝飾用于黑釉瓷的藝術創作中,但現代電燒相較于傳統柴燒還原氣氛較差,在黑釉瓷的成色上略有欠缺,因而要針對這一點進行深入地改革與創新,加強人工還原氣氛在燒制中的持續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