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江鴻劉志強李明智
(1.西安交通大學體育中心 陜西 西安 710049;2.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陜西 西安 710071)
現階段區域間經濟發展不平衡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突出特征,也是國家制定和調整區域政策的重要依據。秦嶺-淮河一線從地理上將我國劃分為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由于南北區域在所有制結構、對外開放、營商環境和要素等方面的差異,使南北區域經濟發展的差異越來越突出,且這一差距于2013年后呈現出加速擴大的態勢。與此同時,東中西部差距正逐漸縮小,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呈現出從 “東西差距明顯”轉向 “南北差距突出”的新格局。
2019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文件指出要強化體育產業要素保障,激發市場活力和消費熱情,優化產業布局,促進協調發展。學者蔡軍、鐘天朗等通過對上海和西安居民體育消費情況的分析,探討了東西部城市居民體育消費的一般特征和體育消費結構運動變化規律;王友華等研究了我國東西部體育產業特征及消費現狀并分析了東西部地區體育消費發展趨勢;程云峰通過對浙江省和黑龍江省的比較,分析了南北方大學生群體體育消費狀況的差異等。文獻分析表明,目前我國不同區域體育消費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東、西部居民的體育消費特征分析上,以南、北分界,通過大規模調研對我國不同區域城鎮居民的體育消費水平進行比較研究的文獻尚不多見。因此,就南北方地區城鎮居民體育消費水平和結構進行深入研究,對于消除區域體育消費差異、推進南北方體育產業的合理布局、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以我國成都、廣州、北京、西安等共14個南方和北方城市的城鎮居民為研究對象。
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和對比分析法,調查數據通過SPSS 2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問卷星線上平臺對調研城市的城鎮居民進行問卷調查,共回收問卷9264份,其中有效問卷7324份,有效率為79.1%。南方地區樣本量為3619份,占比49.4%,北方地區樣本量為3705份,占比50.6%。
采用Cronbach's α系數對問卷的內在信度進行檢驗,結果顯示Cronbach'sα系數為0.821,表明問卷信度較好;通過15位專家對問卷效度的評定,結果顯示問卷在內容設計、選項設計和總體結構設計方面未出現不合理評價,表明問卷效度良好。
體育消費水平是反映人們在各種體育消費行為中所能夠承受的物質與精神的支出能力,一般用價值單位(貨幣)來體現。
我國南方地區城鎮居民年均體育消費金額為5824.44元,北方地區為5014.82元,南方城鎮居民體育消費主要集中在1001-3000元消費區間,北方城鎮居民集中在1000元以下消費區間。且1000元以上各消費區間,南方城鎮居民所占比例均高于北方(見表1)。
我國南方地區城鎮居民年均實物型體育消費為3299.89元,北方地區為2894.78元。南方城鎮居民實物型體育消費區間主要集中在1001-2000元,而北方城鎮居民消費區間主要集中在500元以下(見表2)。
我國南方地區城鎮居民年均參與型體育消費為2259.42元,北方地區為1913.81元。南、北方地區均有約50%的城鎮居民沒有此項消費,表明居民參與型消費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在參與型消費人群中,南方和北方地區城鎮居民的主要消費區間為2001-5000元,反映出南方地區城鎮居民參與型體育消費水平高于北方地區(見表 3)。

表3 南北方城鎮居民參與型體育消費區間人數比例
我國南方地區城鎮居民年均觀賞型體育消費為72.51元,北方地區為47.25元,消費人數僅占調查樣本的10%左右,且南方地區城鎮居民觀賞型體育消費水平明顯高于北方地區(P<0.01)。
我國南方地區城鎮居民年均體育彩票消費為96.81元,北方地區為80.04元,南方與北方參與體育彩票消費的人數均不足15%,南、北方地區城鎮居民年均體育彩票消費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我國南方地區城鎮居民年均體育傳媒與信息消費為95.81元,北方地區為78.95元,調查對象中70%-80%以上無此項消費,南方地區城鎮居民年均體育傳媒與信息消費顯著大于北方地區(P<0.05)(見表 4、表 5)。
如表6所示,我國南、北方城鎮居民體育消費結構沒有明顯差別。體育消費均以實物型體育消費、參與型體育消費為主。實物型體育消費超過消費總額的50%;參照2017年我國一線城市居民體育消費數據 (實物型體育消費占67.47%,參與型體育消費占19.96%)可以看出:城鎮居民的實物型體育消費比例的有所下降而參與型體育消費比例顯著提高,這表明我國南北方城鎮居民體育消費結構趨于合理。

表6 南北方城鎮居民各類型體育消費比較
如表7所示,南、北方城鎮居民實物型體育消費較高的是運動服裝、飲品及紀念品。數據顯示南、北方地區各有39.90%、37.00%的城鎮居民有此項的消費。南方城鎮居民運動服裝、飲品及紀念品,小型運動器材和運動輔助裝備(尤其是泳鏡)的消費水平顯著高于北方(P<0.05)。

表7 實物型體育消費各項消費比例
南、北方城鎮居民參與型體育消費主要集中在體育旅游、健身會員年費和健身培訓消費。體育旅游占比分別為38.4%、38.9%。經檢驗,南方地區城鎮居民參加健身培訓消費和運動保健消費均顯著大于北方地區(P<0.05),其他項目消費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無顯著性差異(P>0.05)。

表8 參與型體育消費各項消費比例
調查結果顯示,南方地區城鎮居民觀賞型體育消費項目選擇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足球、籃球和田徑,而北方地區城鎮居民此消費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籃球、足球和田徑。消費的區間集中在1-200元。
另外,南北方城鎮居民對體育彩票消費的參與度不高,或許因為目前體育彩票宣傳推廣效果不佳,沒有充分發揮體育彩票的公益和娛樂價值。
南、北方城鎮居民體育傳媒與信息消費最主要的均是體育書籍和期刊。體育電子競技和體育電視頻道消費有所萌芽,但是目前消費水平普遍不高。
可支配收入是影響居民體育消費水平的決定性因素。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南方城鎮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42689.97元,顯著高于北方城鎮居民的34570.85元(P<0.01)。體育消費屬于發展型、享受型消費,只有當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一定水平時,體育消費動機才能形成,而且這種需求的迫切性也會隨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而增加。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各類體育消費都呈現上升趨勢。
體育消費水平受社會經濟發展因素的制約。2017年南方經濟總量已經超過全國的61%,北方則不到39%,并且南北差距逐年擴大。經濟的強盛使南方地區有條件吸引大量資金和勞動力的投入,帶來體育消費市場的更加繁榮。
體育消費理念是影響大眾體育消費培育和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消費理念而言,南方人比北方人更加開放,更注重生活品質和樂于進行個人健康投資。
調查顯示,南方城鎮居民在泳鏡消費、游泳健身會員費上高于北方居民,而北方城鎮居民在滑雪健身會員費、滑雪健身培訓費等方面遙遙領先南方居民。反映出地理環境、文化傳統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不同地域居民的消費偏好。
居民的文化程度會影響體育消費的價值觀,學歷較高的居民對體育消費本質的理解更容易超越體育消費內涵特征,衍生到教育功能、社會適應等外延功能。
(1)我國南方城鎮居民體育消費金額顯著大于北方地區,在體育消費區間方面,南方城鎮居民集中在1001-3000元消費區間,北方城鎮居民集中在1000元以下消費區間;
(2)除體育彩票消費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外,其它四個類型的消費南方城鎮居民均顯著大于北方城鎮居民;
(3)我國南北方城鎮居民體育消費結構以實物型體育消費、參與型體育消費為主,觀賞型體育消費、體育彩票消費、體育傳媒與信息消費的比例較低;
(4)我國南北方城鎮居民體育消費總體結構沒有明顯差別,各類型體育消費比例相近。南北方城鎮居民實物型體育消費結構、參與型體育消費結構基本相當,其他三類體育消費結構表現出各自的特點;
(5)我國南方城鎮居民體育消費水平總體上高于北方城鎮居民,但體育消費總體結構相近。縱向比較實物型體育消費比例的降低,參與型體育消費比例的增加說明體育消費結構有所升級,并趨于合理,但其他三種類型體育消費比例過低,顯現出體育消費結構的升級還不夠全面;
(6)南方和北方城鎮居民體育消費差異受居民可支配收入、社會經濟發展、消費理念、消費者偏好、文化程度因素的影響。
(1)統籌協調發展,縮小南北方收入差距。國家應制定全面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對北方發展重點扶持,借助京津冀地區、環渤海地區等區域優勢提升經濟實力,帶動我國北方區域經濟大發展,不斷縮小南北方居民收入差距,促進體育消費的協調發展;
(2)結合消費情況,合理布局體育產業結構。體育產業相關部門、企業應根據南北方地區不同的消費水平、消費特點及消費實際,合理布局產業結構,將資源集中到更需要的地區,構建合理的體育生產經營市場,滿足體育消費需求,促進體育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的優化升級;
(3)著重開發體育本體產業,帶動體育消費結構全面升級。政府應為體育本體產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優惠措施,鼓勵企業開辦健身休閑機構,投資體育賽事活動和網上健身、咨詢互動平臺,相關部門應大力培養體育專業人才,提升服務質量,加大市場管理監督,規范市場經營活動,推動體育健身休閑、體育競賽表演市場繁榮,帶動居民體育消費結構全面升級;
(4)轉變居民體育消費理念,引導居民進行適度的體育消費。體育相關部門和媒體宣傳部門應加強體育消費價值觀的灌輸,幫助居民樹立“花錢買健康”的消費意識,尤其在北方地區更要引導居民轉變體育消費理念,提供一些免費廉價的體育體驗活動,從而使居民逐漸形成體育鍛煉興趣和體育消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