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龍峰 曹蓉 王大志
(云南農業大學體育學院 云南 昆明 650201)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強調運動和健康的重要性。近幾年,我國體育事業不斷發展,因籃球運動有獨特的健身性、觀賞性、娛樂性,廣受歡迎,成為我國三大球類之一,特別在校園內,是校園體育運動中最廣泛的運動項目?;@球運動不僅能增強中學生的體魄,加強他們的體格鍛煉,也能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但作為一種競技性和對抗性的體育運動,學生容易在運動中產生損傷,運動損傷不僅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損傷后如果沒有進行適當的處理和治療,還可能影響學生后期身體發育,成為體育運動發展和學生健康成長的阻礙因素。本文從中學生運動損傷的產生原因進行研究,結合受傷部位具體分析,探索適合的解決渠道,有效預防籃球運動損傷。
以昆明各中學參與籃球運動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抽樣調查云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呈貢校區)、昆明市第二中學、云南民族大學附屬中學(呈貢校區)、云南大學附屬中學、四川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天嬌校區)、呈貢區第一中學、昆明市第八中學、昆明市實驗中學等10所中學共計500名學生,以不記名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并適當結合訪問,重點研究學生運動中發生的損傷部位、產生原因等,探析籃球運動損傷產生的規律和相應規避的建議。
文章通過問卷調査法、數理統計法、文獻資料法、訪談法、邏輯分析法進行調査研究。
(1)文獻資料法。
本次研究過程中,在中國知網、百度學術,萬方數據和維普數據、掌橋科研等數據庫查閱近百篇期刊論文和碩士論文,同時查閱籃球運動以及運動醫學、體育心理學等多方面的相關書籍,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為確定本論文的研究任務和研究重點提供了理論依據。
(2)問卷調查法。
為更好地了解中學生籃球運動損傷的情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昆明本市隨機抽取10所中學進行了不記名的隨機問卷調查(問卷詳見附錄)。
問卷以調查各所中學參與籃球運動的學生情況為主,現場發放,參與者立即填寫并收回,累計發放500份,回收477份,回收率為95.4%。為達到問卷調查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在回收的477張問卷中,有亂答、漏答的情況的視為無效,其中有效問卷有450份,有效率達到90%,具有一定的研究參考意義(如表1所示)。

表1 問卷的發放與回收情況表
(3)訪談法。
在各個中學對籃球運動情況設計合適的訪談提綱,對各個學校的籃球愛好者、籃球比賽負責人,以及教師進行訪談,聽取他們對籃球運動損傷的建議和看法。通過和他們的訪談,進一步了解籃球參與者運動損傷的原因、損傷的性質以及運動損傷后帶給他們身體和心理的一些影響。
(4)數理統計法。
通過對調研收回的450份調查問卷以及搜集到的有關數據和資料進行統計與分析,用Excel進行求平均數、百分比等,分析籃球運動損傷的現狀、原因及部位等,探索籃球運動損傷規律。
(5)邏輯分析法。
合理、科學、有邏輯地分析收集到的資料,依據研究對象淺析產生原因和提供一些相對應的措施。
運動損傷,就是人在運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損傷,在參與各項體育運動的過程中,由于某些原因,致使身體某些部位受到損傷的情況,這種情況一般不會影響人的壽命,但是會對人的繼續運動產生影響。通常,此類損傷容易出現在專門從事體育運動相關工作的人員以及熱愛運動的青少年,特別對于特別好動的青少年,如果損傷部位處理不及時或處理不當,可能影響后期生長發育。常見的損傷部位包括肩關節損傷、肘關節損傷,及其一些長骨。
籃球運動作為一項集體運動項目,以得分多少決定勝負。一般以5人為一支隊伍,雙方以籃球為競賽工具,力爭在攻守交替和對抗中獲得球和展開投籃得分。主要特征為快速、強烈的身體對抗,注重速度與準度的統一。
通過數據調查可知,在籃球運動中,指腕特別容易受傷,在男生中占受傷部位的35%,女生中占30%;其次是踝關節,踝關節容易扭傷,占男生受傷的25%,女生受傷的20%;第三是膝關節,膝關節受傷更容易發生在女籃球運動員身上,占20%。由此可知,指腕、踝關節、膝關節的損傷在籃球運動身體損傷中占據絕大多數。尤其是在球體運行時,賽場上快速移動身體、搶著傳接球、扣籃、蓋帽、補籃等過程中都可能造成損傷,特別是一些比較敏感靈活的部位,中學生好勝心強,但是技術動作不完善,心理壓力較大,在強競爭下,極其容易受到損傷。

表2 運動部位損傷情況調查表(N=450)
由上表可知,在籃球運動中,男生女生受傷人數較多。作為對抗性運動,籃球運動損傷較為普遍,因此,研究受傷相關規律并給予對應解決方法是十分具有必要性的。
根據現場情況,我們對學校教師以及經常參加籃球賽的一些球員進行了對話訪談,在調查中發現:在正式籃球比賽或對抗訓練中,不同運動員在場上位置不同,損傷頻率也不一致。由于籃球運動的對抗性,前鋒和中鋒容易產生身體對抗,損傷概率較大,后衛運動員相對來說對抗較少,受到損傷的概率也比較小。
經過問卷調查,數據顯示,在運動員損傷情況中,肌肉拉傷、軟組織挫傷、關節扭傷的占比較大,多數情況下,籃球運動存在較強的對抗性和競爭性。在運動過程中,進攻和防守的交替,突然起動和停止,不斷地變換動作和交替位置,對于身體體能素質和節奏控制以及機能和對抗力要求都較高,強烈的運動和激烈的對抗,經常造成關節扭傷和肌肉拉傷,稍不注意摔倒容易導致軟組織挫傷,甚至出現關節脫位、骨折的情況。
據調查數據顯示,有3項部位損傷的比例最高,累計高達80%,其中關節扭傷占比36%,肌肉拉傷占比28%,軟組織挫傷占比16%,在籃球運動損傷中最容易出現,少數中學生容易出現骨折、關節脫位、撕裂傷等,這些相對嚴重的運動損傷容易對后期運動和學習產生影響,在籃球運動中要注意避免運動造成的嚴重損傷。

表3 籃球運動損傷類型調查表(N=450)
從籃球運動損傷類型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受損程度也有所不同,其中,輕度損傷占比較高,占比61%,中度損傷及重度損傷次之,分別占比傷 36%、2%、1%。
在這次問卷調查中,我們發現,由于沒有熱身運動導致籃球運動過程中產生損傷的達到50%,除此之外,由于直接對抗、個人情緒和注意力因素產生損傷的仍然較多。還有少數同學是因為間接受力或前期受傷未好,疲勞導致損傷等多種原因。

表4 籃球運動損傷原因調查表(N=450)
為了使數據更具有說服力,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經過數據對比后,又再次在學校找到學?;@球教師及學校校醫室醫生進行了簡單的訪談調查,將原因歸納為以下幾類。
在這次調查中,數據顯示,在籃球運動中,70%以上的中學生是沒有進行熱身活動的,僅有少數中學生在籃球運動前進行了熱身運動。在進行籃球運動之前沒有做好充分的運動準備,更容易造成運動損傷。在嚴峻的學業壓力下,中學生的運動時間較少,在進行籃球比賽時,直接參與運動,容易造成肌肉拉傷。加之籃球運動較為激烈,運動量比較大,中學生體力無法跟上,容易疲勞導致運動損傷。影響學生運動技能發揮,也容易產生不必要的運動損傷。
中學生普遍處于14-19歲期間,在此階段的中學生,心理上還未成熟、不斷變化,中學生既渴望獨立,又需要依賴;幼稚與成熟矛盾相織,他們的情緒控制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在此階段,心理因素成為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心理素質、精神狀態、心理發育等都是重要影響因素。
(1)不成熟的心理狀態。
中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發展尚未成熟,集體榮譽感強,虛榮心和好勝心也較為突出,在籃球運動中爭強好勝、急于取勝,心理狀態不穩定,在緊張的氛圍下,容易不知所措、無法冷靜,尤其是打球過程中容易受到對手得分的影響,心態急躁,從而導致技術動作不規范,造成受傷情況的出現。
(2)缺乏集中的注意力。
整個籃球運動過程中,不僅僅需要消耗體力和體能,還有腦力活動,籃球運動更是一場心理上的博弈,籃球運動員在賽場奔跑的過程中,還需要保持沉著冷靜的頭腦,考慮進攻和防守策略的同時,集中注意力,才能確保靈活應對瞬息萬變的賽場。從中學生的心理發育來看,中學生缺乏參賽經驗,在外界條件的影響下,臨場反應、技術技能也會受到注意力變化的影響,高壓狀態下容易造成中學生籃球運動的損傷。
在昆明的很多中學,場地較為老舊、磨損較多,在球場上奔跑,由于場地光滑,導致滑倒摔傷,還有一些場地不平,導致摔傷。標準籃球場地的缺乏、籃球場地的建設材料、籃球場地面的光滑程度等等,都是各學?;@球運動基礎設施層次參差不齊的原因。特別是在下雨天,地面有水的情況下,更容易造成損傷。還有一部分同學受到鞋子等因素的影響,在快速運動的過程中容易摔倒造成損傷。
在籃球運動過程中,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都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但是這些技巧和動作技術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技術在一次一次的實戰中慢慢訓練和提升,在進攻中運球、持球突破等都是需要慢慢精進,不能盲目地用身體去對抗,用身體對抗容易造成損傷。再者,學生在體育課過程中,基礎性的技術動作沒有太注重和在意,致使很多中學生基本功不扎實,動作技術不規范。例如,在移動技術中走、跑、跳、急停、轉身、跨步和滑步等各種腳步動作,看似簡單,實則要在理論指導下進行練習,然后在臨場時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來調整腳步的使用。而且,中學生在籃球運動中,沒有學會規范的技術動作,盲目地模仿籃球明星們的高度動作,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運動損傷。
此外,犯規動作對學生造成的損傷也是不可忽略的,尤其在籃球比賽這種劇烈運動中,處于凌空、快速移動或突破狀態的學生,極容易意識到對手的犯規動作,此時任何極其細微的犯規動作都有可能損害學生的身體;其次,部分中學生在比賽中看到對手即將得分,容易在場上做出犯規動作,比如,推、拉、絆等犯規動作這些動作往往會造成同一賽場中自己和別人的損傷。
運動損傷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學習跟進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為了更好地促進籃球運動發展,提升學生的籃球運動技能,我們應在學習過程中,做好預防措施,盡量減少和避免學生的運動損傷。
熱身運動是一切運動的前提,也是有效減少肌肉損傷的常見方法,它可以降低肌肉的黏滯性,同時提前使身體的各部分機能接收到運動信息,縮短身體各部分機能進入工作的時間,從而有效地保護運動員減少損傷的發生。教師要督促學員在平時訓練及比賽前一定要做好準備活動,隊員之間也應相互提醒,特別是在劇烈運動和激烈對抗之前,切忌不進行準備活動就開始。只有身體完全活動開,才能保證學生在接下來的運動中減少損傷。重視熱身運動的重要性,無論在平時訓練時,還是在比賽前,都要積極做準備運動,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避免意外運動損傷的重要因素,在籃球運動場上,考驗的不僅是運動員的籃球運動技能,還有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既能讓自己減少意外損傷,也能幫助球員在賽場上制勝。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下,靈活應對賽場上的各種情況,把自己已經掌握的技能發揮到極致,自如地穿梭在賽場上,對于比賽的取勝有很大優勢,籃球運動員在平時的訓練中,要注意鍛煉自己的心理素質,在賽場上保持頭腦清醒、冷靜執著,能運用正確的戰術和節能去應對比賽,保持良好的心態,不慌不忙、不驕不躁,科學合理地完成比賽。在保證比賽成功進行的同時,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
預防和減少學生運動損傷,從籃球裝備和運動場地開始做起。較為標準的籃球場地,比如,木質或者橡膠塑料等材料的場地,能極大有效確保場地的平整和干燥。尤其是避免在濕滑的場地上進行比賽,能有效地減少運動損傷。場地較為平整、摩擦力較大,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就不易滑倒摔傷,當然,在比賽開始前,要注意掃除籃球場地的垃圾和異物,保持場地清潔,避免異物影響導致運動損傷。同時,學生可以通過配備防震減震性能較好的鞋子參加籃球運動的方式,減少籃球運動對膝蓋帶來的沖擊。
“打鐵還需自身硬”,有效預防運動損傷,學生要有足夠的專業技能和較強的身體素質。在日常訓練中,要不斷加強自身體能訓練,對專業技能要進行反復練習,確保技能的熟練度和規范性,在比賽場上使用技能時能靈活自如地運用。教師在上課時要注重進行籃球講解示范,不斷組織學生進行練習,在學生進行練習時要多做巡視,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規范動作,幫助學生分析原因,糾正動作技巧、及時更正,并嚴管嚴教,確保獲得規范的動作,加強專業技能訓練,避免在籃球比賽中因為動作不規范而造成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