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弘玉
(山西大學音樂學院,山西太原 030006)
(一)舞蹈背景
舞蹈《雞毛信》改編于同名電影《雞毛信》,講述著數以萬計的熱血青年用腳步丈量革命,以鮮血浸信件,用生命迎未來。“人在情報在,人亡情報轉”,正是這樣的信條,把千萬人的心擰成一股繩,緊緊串聯在一起,終形成永不磨滅的民族凝聚力和堅定不移的革命精神。
(二)舞蹈內容
舞蹈《雞毛信》選取傳統的革命題材,為我們鋪開了抗日戰爭時期人民浴血奮戰的英武畫卷,在加以編創后,將革命抗日精神以不同的方式展現出來,以個人見群體,以群體現時代。該舞蹈按照敘事性結構,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組成。其中“發展”和“高潮”作為整個舞蹈的主體,緊繞“送”字開展,鋪陳了大量篇幅,人物形象的豐滿勾勒配之以起承轉合、跌宕起伏的舞蹈情節,那血淋淋的歷史恍然間便躍然紙上。其中,傳信的形式本身就具有厚重感和使命感,賦予了雞毛信獨特的革命精神意義,該舞蹈又將傳信的亮點放在一對情侶用嘴遞信的畫面上,將堅毅的革命和似水的濃情沖突而又協調起來,構成一幅情感洶涌的鮮紅畫卷。
(三)題材類型
現實題材,編者將生活動作進行藝術化“原生態”處理后融于舞蹈語匯中,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現實題材舞蹈作品的靈魂是“真實的事”“真實的情”,憑借其直接性、現實性、時代性以及真實性體現舞蹈作品的深刻內涵。
(四)作品選材特點及意義
1.以舞蹈作品的情節事件發展的進程來安排人物的行動和舞蹈場面。按高潮、發展、高潮、結局組成,多用于具有情節內容的敘事性或戲劇性舞蹈作品。
2.以信件作為道具,選材很新穎。并且信件可以帶來新的動作語匯,寄托舞蹈所要傳遞的情感,增加了編導的發揮空間。雞毛信無疑成了交代故事情節、推動情節發展的核心工具,但它不能作為獨立個體而存在,需要依托人物角色,與之融合,因此也變成了一個文化載體。
3.該舞蹈通過戰士們手手相傳,情侶口遞的情節描寫,以小見大,展現出抗日戰爭時代千千萬萬前赴后繼的“送信”群眾的形象,贊頌了抗戰烈士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和不畏生死的家國情懷。
4.整個舞劇通過“形象+形式”思維,靠自身的想象力、直覺力與感悟力,獲得了從動作到動勢從而對應產生藝術形象的“密電碼”,既生動又不乏審美風格上的地道與純正,清楚的舞出了全劇結構與人物情感。
(一)結構樣式
情節結構屬于三段式A-B-A形式,開始是背景、環境渲染,交代主題;然后是主體和高潮部分,想要表現情節和情感主要在這里表現;最后是結尾部分,呼應和強化主題。符合編舞技法中(快慢快)的結構樣式。作品的第一段和第三段,舞蹈動作較快,動作更有力度,“點”的動作比較多,具有現實意義的核心內涵。
(二)結構特點
以作品情節發展的順序來鋪排人物的動作和舞蹈場景。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組成。
(三)結構切割的依據與效果
第一段交代人物形象和事件發生的背景。運用高舉雙手的動作和排成長條的隊形,加之人物呆滯空洞的眼神,鮮明地勾勒出一群被俘虜的人物的形象。在緩慢移動的步伐中加入了高低層次,形成了一個又一個風格獨特的造型。雞毛信在暗中傳遞,匍匐送信的情侶在壓抑悲涼的氛圍下顯得愈加悲凄。
第二段回憶起以前拿到雞毛信的時候,女生奪過男生的雞毛信與他嬉鬧。一種錯位時空的過往,仿佛也被周圍的人見證,而將這封雞毛信繼續傳遞下去。
第三段回歸現實,血淋淋的雞毛信再次從人群中傳遞下來,一雙布滿鮮血的手將它遞出。然而送信從未停止,這條路將滔滔不絕綿延下去,永遠堅定,永遠光芒萬丈。
(四)動作、音樂、服裝、道具、調度等在結構中的作用
1.動作:描繪人物形象、交代故事環境背景,展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將人物的塑造豐滿化,有血有肉。
2.音樂:鮮明的音樂節奏配合舞蹈動作可以將舞蹈內涵表達得更清晰,舞蹈音樂可以幫助舞者將藝術作品中的人物內心刻畫得入木三分,使舞者在對藝術作品進行詮釋時情感布局的層次感更加明確
第一段音樂低沉悲凄,表達了人們的痛苦與壓抑,營造了悲涼凄切的氛圍。
第二段音樂偏向繾綣回憶,溫柔綿長,還帶有些輕快的叮鈴作響,是情侶二人回憶的甜蜜時光。
第三段音樂忽然悲壯起來,傳來了女主失蹤的消息,在之后的傳遞中依舊存留悲傷的氛圍。但結尾尾音上揚,暗示著希望之火的燃燒。
3.服裝:破舊的衣服褲子,樣式單一,顏色老舊,表明了群舞的身份——普通百姓;而男女主的紅圍巾,則是革命的象征,是革命精神的外化。
4.道具:作為線索貫穿全劇始終,推動了故事的發展。作為一種精神的承載物,展現了革命戰士的大無畏精神,象征著生生不息的希望之火,永不泯滅。
5.調度:
第一部分:用凝重的步伐以長隊列的形式緩緩拉出,音樂一收迅速聚集成為方陣,在方陣中產生不同人物形象的高低錯落變化。隨后大散開呈滿天星,通過雞毛信的傳遞路線引出送信人的形象,層層遞進故事情節,最后回歸聚集,結束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整體調度較大,以男女主空間變化為主線,牽引調動其他角色,出現了直線、圓圈、散點等多方位的舞臺調度,流動性很強,整體基調偏活潑,腳步相較第一部分也更加輕快。
第三部分:是這部作品最激烈的部分,重新鋪滿整個舞臺,然后迅速收緊,將堅毅的革命力量凝縮起來。送信的人在其中或穿插或繞圈,其他角色基本以聚集形式在舞臺中心小范圍移動。結尾吸睛點題,將觀眾的目光聚集在最后一棒送信人奔跑的身影上,象征著革命一直在路上,生生不息的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五)主題表達與結構的相互關系
1.《雞毛信》的主題是歌頌那些默默奉獻,為革命犧牲的地下情報工作者們,主題賦予了結構靈魂,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2.該舞蹈的時間、空間結構,隊形的調度,都是推動革命題材故事敘述的重要因素,使故事的表現更具沖擊力和感染力,將革命時期最真實的浴血奮戰的畫卷展現出來,更能使觀眾領會到主題思想。
(一)第一段
開始~ 1'55''
起始方式:一群人高舉著雙手目視前方,拖著緩慢沉重的步伐向前推進,然后忽然逃竄聚集成一堆。
實現手段:運用高舉雙手的動作,排著長列隊形。直接點明這群人的形象——被俘虜的人。他們舉起雙手,向旁挪著步,隨著指揮者的呼來喝去,在移動中融入高低層次,形成了一個又一個變化的造型。
承擔功能:形象地刻畫了事件發生的背景和人物所在的情境,營造了悲涼的氛圍。
舞段情感色彩:壓抑、恐懼、痛苦。
燈光舞美:運用飽和度很高的藍色側光,突出了場景的凄慘與壓抑。后出現的白光照亮了這群人麻木的神態,環境更顯絕望。
1'56''~ 3'10''
起始方式:在移動人群中的狹小縫隙里,出現了四處張望的人,仿佛要保護什么重要的事情,小心翼翼地試探著。隨之隊形散為滿天星,變成一個大的倒“y”字形,并取出了雞毛信。
實現手段:運用了繞圈的方式展現一名一名送信者試探的過程。散開后,所有人背對舞臺,只留一個人緩緩掏出雞毛信,此處突出電題,背身的演員重復舉手的動作,為傳遞雞毛信做襯托。有直接傳遞,背對著傳遞,跑著傳遞等多種方式,又運用人墻的方式進出做了一個不同時間空間的轉化。
承擔功能:運用人群的遮擋與試探,引出了雞毛信——全篇的線索,并將它傳遞出去。
舞段情感色彩:痛苦中夾雜著一線生機。
燈光舞美:舞臺還是慘白的燈光,照亮了人們臉上的小心翼翼。變為大隊形時,藍紫色的燈光照亮了全場,伴隨著淡淡的霧氣,制造出了朦朧的效果。
3'11''~ 4'05''
起始方式:眾人全部舉起手轉向前方。痛苦地抱著頭,掐著自己的脖子向后退。
實現手段:大舞段中,眾人滿懷痛苦,甚至直到用手掐著自己的脖子都不能平息胸中之痛。他們跪下,又站起背后。焦點都聚集到了中間匍匐前行,用嘴傳遞著信件的情侶身上。兩人顫抖著,眾人都圍了上來。用同樣的道具,兩人繞著圍巾,男生的一度空間和女生的三度空間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承擔功能:運用對比手法,借殘酷現實和美好愛情的碰撞沖突,表達了雞毛信在人們心中的重要地位。
舞段情感色彩:強烈的憤恨與似水的柔情。
燈光舞美:燈光由藍轉紅,變為大舞段的激憤。光束燈在后場有光芒萬丈的效果,全場燈也變為藍色。他們之間的傳遞就像這一片藍色中出現了一個閃光點。金色的光束打在了女生拿著圍巾的身影上,形成一個視覺焦點。
(二)第二段
4'06''~ 5'10''
起始方式:眾人調度到后場伸出手,女生從人群中探出來,輕巧地奪過那封雞毛信。
實現手段:回憶起剛拿到這份雞毛信時的情景,女生奪過雞毛信與男生嬉鬧。眾人呈扇形,一方跑過來一方讓位,視覺上帶來一種穿越時間空間的感覺。眾人望著兩個人,仿佛也在參與著這段回憶而不忍打擾。他們邁著緩慢輕快的步伐,臉上流露出笑意。眾人向著兩人走去,并形成各式造型,兩人圍轉一圈后,融入其中,定格在了光明溫暖的畫面上。
承擔功能:表現情侶之間對于雞毛信傳遞的溫馨畫卷,周圍人又像是旁觀者,又像是參與其中的故事。
舞段情感色彩:輕快,溫馨。
燈光舞美:后場轉為了粉紅色的頂光和側光,男女主來到了明亮的前區,眾人也一步一步走向光明。
5'11''~ 6'35''
起始方式:眾人讓開,兩人調度,開始起舞。女主嘴中一直叼著信在傳遞。
實現手段:兩人磨合著、托舉著穿過人堆,女主手里始終緊緊握著那封信。這封信又開始在眾人手中傳遞下去,最終握在女主手里。不幸的是這封信被發現了,眾人開始拼盡全力掩護她。
承擔功能:這部分是對于傳遞信件的發展,也代表著這封信承載了千萬人的信念。
舞段情感色彩:配合默契,團結一致。
燈光舞美:黃白色變為粉色全場燈。傳遞時變為藍光。后被發現時,運用白光表達一種恐怖情緒。
6'36''~ 8'20''
起始方式:男主在前方奮力地向前抓取,女主被抓后拼命掙脫著,艱難擺脫束縛,兩人又在人群中央傳起了信。
實現手段:女主掙扎著掙脫束縛,兩人顫顫巍巍走向彼此,摔倒在地,拖著遍體鱗傷的身軀匍匐著,延續著傳信。這一次的傳信,是前面的完全再現,也是回憶的結束。音樂一轉,男主手握信件跪坐在地上。眾人退去之時,只留下一個手捧紅色圍巾的人,這是女主犧牲的精神結晶……接過圍巾,傳信還在繼續,這份生生不息的希望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個接著一個的戰士,傳遞接力,舉起雞毛信繞著人群跑,不知走過了多少革命的路,犧牲了多少青春的人,永無止境……
承擔功能:第二次用嘴傳信,是動作的重復,也是全劇的高潮。
舞段情感色彩:悲憤。
燈光舞美:音樂變得恢宏起來。后場出現了許多光束燈,紫色燈光鋪滿全場。舞臺中央投出白光大光圈,大光圈中心金色小光圈,仿佛這里依然閃耀著她不屈的靈魂。舞臺最終只留下白色的大追光。
8'21''~ 9'50''
起始方式;一只顫抖的手從人群中伸出,接過這封信。人們面帶微笑,眼神堅定地目視著前方,散開。又開始了信件的傳遞。
實現手段:信終于傳出去了!所有人都面帶微笑看著前方。這一刻,他們心中已經沒有任何恐懼,再沒有能壓倒他們的東西了。死亡并不可怕,雞毛信就是生的靈魂和信仰。傳信發展出一條流線型調度,起起落落,永不停歇。人們緊緊相擁,一只鮮血淋漓的手臂緩緩遞出,手中被鮮血浸透的信件顫動著,跪在一旁的男孩伸手接過,幾欲落淚。他只有奮不顧身地向前奔跑,希望之火在他手中永不熄滅。而那些用生命傳信的戰士們,緩緩舉起手,背過身,滿足地一步步走向黑暗和死亡……
承擔功能:結尾雞毛信最終傳遞出去了。歌頌了為革命事業英勇奮斗,不惜犧牲一切換取光明的可愛戰士。
舞段情感色彩:懷揣著希望,平靜地走向死亡。
燈光舞美:白色的光圈之外,還打了藍色的側光,邊緣被打上了淡紅色燈光。最后一位傳信者奔跑時,出現一束象征希望的黃色追光,經久不息……
(一)舞蹈《雞毛信》中貫穿了“走”這個動作,有走向死亡,也有走向希望,抑或是走向愛情。以不同的步調表達不同“走”的情感,加深了人物形象的刻畫。
(二)將許許多多的革命烈士以及忠貞不渝的革命精神都寄托在這一封信上,雞毛信不再只是一封信,而有它象征的民族精神,它更像是一種標志。
(三)這個故事中的暗中傳遞采用了鏤空式結構,故意將前面擋住,恰好露出的那幾個點恰恰就是編劇想讓觀眾看到的。這里非常新穎,突破常規,又能切合主題,點明形象,將革命題材展現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
(四)第三段開頭女主被抓后,男主被一群人圍住,在舞臺上以聚集式橫移,并沿路線零星式散落的效果,主題鮮明,表現形式直擊觀眾心靈,是編劇想表達男主與戰士們拼盡生命,極力抗爭營救女主,但最終全數落入敵手。這里的調度變化非常獨特,起到眼前一亮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對于舞蹈《雞毛信》的作品結構分析,看完這部作品觸動情腸,感想頗多,不僅從中學到了舞蹈編排的技法,更體會到了革命烈士堅貞不屈的民族精神和永不磨滅的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