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詞語、題銘與圖畫
著者: [美]邁耶·夏皮羅(Meyer Schapiro)
譯者: 沈語冰
ISBN: 9787100195966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副標題: 視覺語言的符號學
出版時間: 2022 年1 月
頁數: 188
定價: 59.00 元
叢書: 藝術史名著譯叢
本書收入了邁耶·夏皮羅教授論述詞語與圖像之間關系的兩篇重要、富有挑戰性的作品。
在《詞語與圖畫:論文本插圖的字面義和象征義》中,作者檢視了圖像與文本之間的關系。這一關系遠不是簡單明了的,而是導向種種不同的變體、轉型、置換、重疊,甚至矛盾。所有這一切都構成了“變遷中的觀念及思想方式”的絕對符號。作者在第二個文本《圖畫中的題銘:視覺語言的符號學》中探討了中世紀藝術家在其書本里轉化文字與圖像,通常將它們整合在一起以傳達強大信息的復雜方式,并通過分析戈雅、畢加索、霍默和馬奈作品中的題銘,將其探索拓展到現代藝術。

異體
著者: [美]A.大衛·納皮爾
ISBN:9787559847638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副標題: 表演、藝術與象征人類學
出版時間: 2022 年3 月
頁數: 292
定價: 51.00 元
為何圣彼得大廣場的設計猶如一個倒置的子宮?印度將生產后的母牛的胎盤胞衣捆綁在有乳白汁液的樹上的行為有著怎樣的秘密?巴厘島人的面具下藏著的是什么面孔?本書借用近百幅藝術作品圖像,著重對非西方當代藝術的藝術形式進行剖析和探討,回答了以上問題,并揭示出:無論藝術的樣式和形式如何,文化都是在不斷吸收、同化外來元素的同時創造著個性。
《異體》是一部藝術人類學經典著作,內容涉及古希臘神話、巴厘島儀式、印度密宗藝術品、當代行為藝術、疾病與社會想象等。書中從不同民族,不同時段的藝術創作出發,綜合人類學、藝術學、考古學等理論,探討藝術在社會發展中的文化功能和民族記憶。本書的出版為國內人類學科的發展提供了豐富資料,也滿足了藝術愛好者和社會科學讀者對文化、古典藝術、象征人類學的好奇。

美源
著者: 楊泓、李力
ISBN:9787108071644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副標題: 中國古代藝術之旅
出版時間: 2022 年4 月
定 價: 108.00 元
中國古代藝術輝煌燦爛,但因屢遭歷史的戰亂和劫難,傳世者寥若晨星。所幸的是,20 世紀后半葉以來,我國的田野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蓬勃開展,特別是最近二三十年,幾乎每年都有令人驚喜的考古新發現面世,猶如開啟了許多深埋地下的文物庫房。數量空前的古代藝術珍品呈現于世人的面前,使我們有可能據以改寫中國藝術史,特別是唐宋以前的古代藝術史。大量豐富的新獲得的文物考古資料,一時還難于被藝術史家,尤其是廣大中國古代藝術愛好者所熟悉,因此,必須有人從事開路架橋的勞作,本書的編寫,正是想達到這一目的。
兩位長久從事文物考古研究的專家,將美術考古的最新成果分類整理,每類文物又以其發展最成熟、最輝煌的時期為重點進行扼要的介紹,力圖全面勾畫中國藝術歷史的發展軌跡,與讀者一起探尋發現中國藝術之美。

中國繪畫
著者: [美]巫鴻
ISBN:9787208174528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紀文景
副標題: 遠古至唐
出版時間: 2022 年3 月
頁 數: 224
定 價: 88.00 元
叢 書: 文景·巫鴻作品系列
本書是著名美術史家巫鴻的最新著作,脫胎于《中國繪畫三千年》中作者負責撰寫的《舊石器時期到唐代》一章,重新梳理結構框架、補充最新的研究成果,全面講述了從遠古時代至唐代末期的早期中國繪畫的發展、不同時代繪畫的風格和特點。作者在本書中有意識地突破卷軸畫的范圍,把“中國繪畫”的概念擴大,在材料上把彩陶、壁畫、屏幛、貼落和其他類型圖畫都包括進來,以其敏銳的圖像分析能力全面理解中國近百年來的考古學成果,改變既有的繪畫史敘事模式,呈現出不同時代、不同平面上的不同圖像之間的內在勾連。

認識印象派
著者:[法]維羅尼克·布呂埃·奧貝爾多
譯者:楊恩毅
ISBN:9787559660343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后浪
副標題:藝術從此自由
原作名:Tout sur l’impressionnisme
出版時間:2022 年5 月
頁數:368
定價:168.00 元
印象派是西方繪畫史上具有劃時代意 義的藝術流派,曾在法國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影響遍及歐洲,后來還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本書用不同主題和風格的印象主義繪畫串聯起印象派“化繭成蝶”的發展歷程,能從中讀到關于印象派的一切,它的萌芽背景、靈感來源、主題特點、辦展經歷、艱難求生、國內外影響……
作者結合工業革命和現代化的大背景,按照時間順序厘清了印象主義的起源、發展及對后來的藝術潮流帶來的各種影響。每章均以著名的印象派畫作開篇,然后講述該藝術運動的階段性歷史發展,廣泛引用當時著名藝術批評家及作家的解說及評論,對不同的關鍵人物、藝術概念、繪畫主題進行詳細分析,并以圖文結合的方式解讀印象派的藝術手法。本書入圍了法國駐華大使館“傅雷翻譯出版資助計劃”。

動物與人
著者:[英]肯尼斯·克拉克
譯者:張敢
ISBN:9787535693181
出版社:湖南美術出版社
出品方:中國國家地理·圖書
副標題:從史前至今二者在西方藝術中的關系
出版時間:2022 年5 月
頁數:252
定價:148.00 元
叢書:新雅典叢書
本書屬于中國國家地理·圖書藝術史類“新雅典”系列,為20 世紀藝術史學家肯尼斯·克拉克 爵士的重要作品,解讀了西方藝術作品中的動物與人的關系,揭示背后的藝術傳統與社會因素。無論是和諧相處、崇拜和恐懼,還是狩獵和殺戮時的殘忍......在動物與人長久共存的過程中,它們不僅激發了人類對生命的敬畏之心,也深化了我們對自身存在的思考。
本書圍繞西方藝術作品中動物形象的內涵以及動物與人的關系展開,從《吉爾伽美什史詩》泥版講起,直至18 世紀以降的作品,時間跨度大,涉獵范圍廣。更重要的是,肯尼斯·克拉克證明了藝術并非虛無的“空中樓閣”,而是可以提供一種獨特而實際的視角,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世界,反思生活。時代、不同平面上的不同圖像之間的內在勾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