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東營市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孫靖惠 王 鑫 李豐佳
(山東石油化工學院護理學院,山東 東營 257000)
2018 年9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指出:“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動鄉村人才振興,讓各類人才在鄉村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長期以來,鄉村中青年、優質人才持續外流,人才總量不足、結構失衡、老齡化嚴重等問題較為突出,鄉村人才總體發展水平與鄉村振興的要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鄉村經濟發展,不僅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更需要人力資源的支持,因此,引進高素質人才成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改善,越來越多的學子走出家鄉。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數量呈遞增趨勢,越來越多的畢業生想去大城市就業,因此導致畢業生就業難、壓力大,農村地區人才稀缺等問題。“ 00 后”即將成為大學畢業生的主力軍,其就業問題成為當今熱點話題,而推動“ 00 后”大學生返鄉就業具有重要意義。對此,筆者以山東省東營市兩所高校為例,深入研究“ 00 后”大學生返鄉就業意愿,以更好地引導其返回家鄉、建設家鄉,調整國家人才結構布局,均衡各地區人才分布,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筆者選擇東營市兩所不同性質的高校,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共收回1 406 份問卷,有效問卷1 406 份,回收有效率100%。收回樣本基本情況如表1 所示。

表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問卷是結合前人研究改編而成的,共設置31 道題目,包括24 道單選題、7 道多選題,內容包括個人自身特征、家庭因素、學校教育和社會環境。其中,個人自身特征包括性別、學歷、年級、專業性質、是否為學生干部、政治面貌及是否為獨生子女等內容;家庭因素包括父母親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父母對返鄉就業的態度等內容;學校教育包括對所在學校宣傳鼓勵畢業生返鄉就業政策的了解程度等內容;社會環境包括政策宣傳、城市就業壓力、社會輿論等內容。
通過Excel 2010 進行描述性統計處理,使用SPSS 25.0 進行卡方檢驗(交叉分析)等推斷性統計處理。
對于“你是否愿意返鄉就業”這一問題,選擇“是”的學生共有964 人,占比68.56%;選擇“否”
的學生442 人,占比31.44%。對于“你的返鄉就業強烈程度”這一問題,選擇“一般”的學生有825 人,占總人數的58.68%;選擇“比較強烈”的學生有262人,占總人數的18.63%;選擇“完全強烈”“比較不強烈”“完全不強烈”占比依次為7.97%、8.18%、6.54%。對于“你的傾向就業地區”這一問題,選擇“省會城市或直轄市”的學生最多(612 人),占總人數的43.53%;第二位的是“地級市”(437 人),占總人數的31.08%;第三位是“縣級市”(283 人),占總人數的20.13%;選擇“鄉鎮及農村”的學生最少(74 人),占比5.26%。對于“你期望的工作單位”這一問題,選擇“國有企業”的人數最多(577 人),占總人數的41.04%;第二位的是“國家機關事業單位”(568 人),占總人數的40.40%;選擇“自我創業”“民營企業”“外企和出國”占比較少,分別為10.53%、6.61%、1.42%。
對于“你認為哪些因素會促進你返鄉就業”這一問題,結果如表2 所示。從表2 可以看出,選擇“離父母近”的人數最多(1 141 人),占總人數的81.15%;其次是選擇“熟悉家鄉,有歸屬感”,占比59.82%;第三位是“家鄉生活成本低”,占總人數的57.68%。

表2 “ 00 后”大學生返鄉就業意愿來源分布
利用軟件SPSS 25.0 對大學生返鄉就業意愿與各個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交叉分析。結果表明,“ 00 后”大學生返鄉就業意愿在性別、學歷、家庭所在地、專業就業形勢認知、家庭年收入、父母對返鄉就業的態度、您對所在學校宣傳鼓勵畢業生返鄉就業政策的了解程度、是否會因為國家政策推動而選擇返鄉就業、政策宣傳了解程度及城市就業壓力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顯著性差異,具體情況如表3 所示;在年級、父母教育程度等方面沒有顯著性差異。

表3 大學生返鄉就業意愿與部分因素的交叉分析結果
總體來看,“ 00 ”后大學生返鄉就業意愿情況不完全明朗,一方面,在二選一情況下選擇“是”的大學生比例較高,在“返鄉就業強烈程度”一題中選擇“一般”的學生比例較高;但另一方面,在期望的就業單位性質和就業區域上,學生傾向于國有企業、省會大城市,這體現出大學生返鄉就業意愿還不穩定。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從自身特征來看,大學生返鄉就業意愿在性別、學歷、家庭所在地、專業就業形勢認知方面存在顯著差異(<0.05)。關于性別方面的差異,受社會文化影響,男生的事業心通常較強,想為自己謀求更好的發展,傾向于不返鄉就業;而女生通常會選擇比較穩定的工作,能接受返鄉就業。關于學歷方面的差異,本科生接受了相對較高的教育質量,學習能力較強,因此,其對于自己的就業優勢有一定的信心,更愿意留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尋找機會謀求更好的發展;專科生相對就業競爭優勢較小,在直轄市、省會城市等找到心儀工作的機會較小,而回到家鄉能獲得更大的就業優勢,且工作壓力小,因此,返鄉就業對此類學生吸引力較大。關于家庭所在地方面的差異,家庭居住地在農村的大學生有過農村生活經歷,對農村更熟悉,對生活環境的適應性更好,返鄉就業離家更近,且能陪伴父母,因此,返鄉就業對其具有更高的吸引力。關于專業就業形勢認知方面的差異,認為所學專業就業形勢緊張的大學生會選擇返鄉就業,以減輕就業壓力。
從家庭因素來看,大學生返鄉就業意愿主要在家庭年收入、父母對返鄉就業態度、家庭社會資本方面存在顯著差異(<0.05)。關于家庭收入方面的差異,家庭收入高、經濟基礎好的學生,對未來就業有更高的追求,會選擇去大城市深造發展;家庭收入低的學生則更傾向于返鄉就業。關于父母對返鄉就業態度方面的差異,家人的態度對大學生的想法具有重要影響,大多數家長在子女教育上投入了較多心血,通常情況下子女會采納家人對自身就業方面的建議,因此,父母支持返鄉就業的大學生返鄉就業意愿更強。關于家庭社會資本方面的差異,家庭在大城市沒有人脈資源,在就業方面父母無法提供有效幫助,靠自己就業的大學生,返鄉就業會更加穩妥。
從學校教育方面來看,大學生返鄉就業意愿主要在學校宣傳鼓勵畢業生返鄉就業政策的了解程度上存在顯著差異(<0.05)。部分學校對有關返鄉就業政策的宣傳力度較低,多數大學生對國家相關政策了解程度不夠高,導致其返鄉就業意愿不強。
從社會環境方面來看,大學生返鄉就業意愿主要在政策宣傳了解程度、是否會因為國家政策推動而選擇返鄉就業方面存在顯著差異(<0.05)。政策宣傳了解程度越高,再加上國家政策推動,大學生返鄉就業意愿越高;國家政策的有效實施也會促進大學生返鄉就業 。這說明人才政策的導向性非常重要,能發揮較大的作用。
政府應制定健全的引才返鄉政策,出臺針對大學生返鄉就業的支持措施,創設良好的返鄉就業氛圍,并進行大力宣傳,吸引大學生返鄉就業,助力鄉村振興。
一是增加優質工作崗位。調查結果顯示,增加就業機會這一政策對大學生返鄉就業的吸引程度較高,而土地優惠政策對大學生吸引程度偏低,說明部分大學生更看重工作崗位和工作機會。因此,地方政府應拓寬基層就業市場,增加就業機會,為大學畢業生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二是完善農村引進人才的福利政策。各地政府可以通過提高社會保險補貼、住房補貼、公益性崗位補貼、子女教育補貼及醫療補貼等,提高返鄉就業大學生的福利,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三是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通過調查來看,農村基礎設施落后是影響大學生返鄉就業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地政府應加快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推動美麗鄉村從“一處美”邁向“一片美”“全域美”。同時,做好教育和醫療保障工作,以減少大學生返鄉就業的后顧之憂。
一是開展特色就業指導課程。為提升大學生返鄉就業意愿,學校要建立完善的返鄉人才培養機制,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開展職業規劃指導,向大學生全面分析、展示返鄉就業的優缺點,聽取大學生的看法和意見,消除其疑慮,使其接受并選擇返鄉就業。二是構建全面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學校要利用全面的就業服務體系,對不同年級開展精準的就業指導。對于低年級的大學生,學校可以根據返鄉就業需求進行針對性就業培訓,及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對于畢業季的學生,可以開展精準的返鄉就業指導工作,也可以邀請優秀畢業生代表,以自己返鄉就業的親身經歷為學弟、學妹解答困惑,使大學生對返鄉就業有更深入的了解。三是重視政策宣傳的影響。學校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網站、宣傳欄、海報等方式及時更新返鄉就業相關信息,通過圖文等形式宣傳返鄉就業政策。同時,學校可邀請地方政府工作人員到校開展講座及現場答疑,讓大學生快速了解返鄉就業相關信息,為就業做準備。
當前,部分父母還存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觀念,認為子女大學畢業就應該去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工作生活,認為返鄉就業是一種能力差、沒出息的表現。這種不支持的態度和錯誤的觀念會嚴重影響畢業生返鄉就業選擇。新時代,特別是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背景下,農村建設迫切需要大學畢業生的智力支持,也為他們搭建了施展才華的舞臺。因此,父母要摒棄傳統觀念的束縛,及時了解當地大學生返鄉就業政策,并引導其客觀地分析家鄉的發展前景以及子女返鄉就業的潛力、優勢、機會,使子女對返鄉就業政策有正確的認識。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人才是關鍵。近年來,國家積極倡導大學生返鄉就業,為基層地區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持。作為祖國的建設者,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認識到自身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破除農村限制發展的陳舊觀念,增強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同時,要通過各種途徑了解當地返鄉就業政策,不要盲目跟風,并要鞏固自身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為返鄉就業做好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