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娜·俄爾木汗
(奇臺縣動物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新疆 奇臺 831800)
畜牧業作為農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對推動國民經濟發展至關重要,而畜牧業發展會受到疫病的干擾和制約。部分畜禽疫病傳染能力較強,致死率較高,一旦發生且得不到有效控制,就會在短時間內波及其他安全養殖區域,使養殖戶面臨極大的經濟損失,如羊最易發生的布魯氏桿菌病和口蹄疫?;诖?,養殖人員需要在了解常見疫病特征的基礎上,做好一系列疫病管控工作,嚴防疫病的入侵和傳播,保障羊群養殖質量。
首先,飼養密度過大是造成羊布魯氏桿菌病發生與流行的首要原因之一,倘若養殖密度過大,疾病可在短時間內蔓延與擴散,并威脅同舍健康羊只。其次,大部分養殖戶疏于管理,養殖經驗匱乏,對羊群疫病防控工作缺乏重視,對羊布魯氏桿菌病更是缺乏了解,防護工作未落實到位,致使布魯氏桿菌病在羊群內傳播與蔓延。此外,檢疫與隔離工作未深入落實,稍有不慎就可能引進帶病種羊,致使布魯氏桿菌病在引入地傳播。最后,養殖舍環境衛生不合格,羊只糞便、尿液等污染物排出后,如不能及時進行清理消毒,就會發酵產生毒害氣體,最終污染養殖舍環境,消減羊的抗病能力。
羊布魯氏桿菌病不受季節和羊年齡的約束,全年均可感染各年齡段的羊只,其中母羊染病率最高,其次是公羊、幼羊。布魯氏桿菌病對家畜的感染性相對較強,患病羊分泌物、胎盤、糞便、尿液、奶水也會含有一定傳染性的布魯氏桿菌,同時病羊的排菌時間可在90 d 以上。此外,布魯氏桿菌病能夠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等部位進一步傳播,如果羊皮膚出現損傷,也可為該病的傳播提供機會。
一般染病羊會有14 ~21 d 的發熱期,經過反復發熱后出現其他一系列病變。例如,羊在染病6 個月后很可能出現骨關節病變,甚至少數病羊的骨關節局部會出現布氏桿菌骨髓炎,布魯氏桿菌也可能侵害羊體脊椎、髖關節等大關節,影響羊只生長發育?;疾〉膽言心秆蚨鄷趹言泻髢扇齻€月內出現流產現象,還會伴發生殖道炎癥,并從陰道內流出黏性分泌物,甚至有惡臭氣味,未流產患病母羊體質較差,并且新生羔羊極有可能攜帶病菌。染病公羊則出現睪丸炎等生殖系統疾病。
對于布魯氏桿菌病,可通過最為典型的臨床癥狀進行初步判斷。一般可從羊布魯氏桿菌病侵害生殖系統這一典型特征入手,做好相應的診斷工作,如查驗羊只是否存在生殖器官損傷、母羊流產、孕育困難等問題。與此同時,患病羊還會表現出分泌物增多、飲食意愿不強等癥狀。一旦羊群出現以上臨床特征,養殖人員就要提高警惕,及時安排專業獸醫人員開展后續檢查工作。為了對羊布魯氏桿菌病作出最終判斷,需借助實驗室診斷法,對疑似染病母羊的流產物或胎盤絨毛進行病原檢測,對患病公羊生殖系統表皮細胞進行涂片檢測。另外,養殖人員也可通過細菌分離培養進一步診斷,即分離培養病羊的排出物,在培養基中放入適量抑菌藥物,培養觀察后作出最終判斷。
羊布魯氏桿菌病沒有特效治療藥物。因此,在該病發生前,養殖人員需要采取良好的預防措施,以免因疾病暴發而影響養殖效益。
1.5.1 加強檢疫及疫苗接種管理。為了從根本上控制羊布魯氏桿菌病的傳播與蔓延,相關部門要按照相關檢疫流程嚴格執行檢疫工作,對從其他地區引進的種羊要加大檢疫力度,由檢疫部門開展全面且優質的實驗室檢測工作,確定種羊檢疫合格后才可引進,在未確定種羊是否攜帶病菌前,不可盲目進行飼養。另外,養殖人員要明確羊疫苗接種的重要性,通過疫苗接種從根源上降低布魯氏桿菌病的發生率,通常較為常用的布魯氏桿菌病疫苗有陽性5 號弱毒苗。此類型疫苗針對性較強,免疫效果較好。
1.5.2 加強養殖管理。養殖人員要做好羊圈衛生管理工作,對羊圈進行定期清理并消毒??蛇x擇20%氫氧化鈉消毒液對環境進行全面消毒,減少羊圈內病菌滋生量,為羊群提供安全健康的生長環境。此外,養殖人員在開展羊助產或人工授精工作的過程中,切忌直接用手與羊產道接觸,以免將病原體帶入羊生殖道內。
1.5.3 做好病羊和排泄物的處理。養殖人員需要及時處理病死養只,可進行滅菌并做深埋或焚燒無害化處理,以防病羊細胞內寄生菌蔓延和擴散。患病羊經一定時間的治療后,若仍無康復跡象,也要予以及時處理,以免病毒擴散,影響其他正常羊只。除要對養殖舍進行全面消毒外,還要對病羊排泄物、流產物進行科學處理,禁止亂扔亂放。
口蹄疫病毒可在短時間內通過接觸傳播?;疾⊙蜃鳛榭谔阋叩闹饕獋魅驹矗谂c同群羊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后,其共用飼養器具就很可能攜帶口蹄疫病毒,最終造成交叉感染。另外,口蹄疫病毒也可通過交配感染其他羊。
一般口蹄疫病毒會在病羊體內潛伏7 d 左右,病癥出現時,病羊體溫高于40 ℃,肉眼可見羊蹄部、口腔部位出現水皰,同時還會伴有精神沉郁、不愿飲食、行走障礙等明顯癥狀。倘若養殖場衛生環境未達到相應標準,病羊蹄部、乳房、口腔部位的水皰就會慢慢出現潰瘍、糜爛現象,病情嚴重時,還極有可能發生局部壞死和敗血癥,致使病羊蹄匣脫落。病程經過3 d 后,水皰內就會流出微黃或透明液體,之后液體越發渾濁,水皰則隨之結痂,病羊癥狀也會逐漸好轉。
首先,根據羊的精神狀況和行走姿勢進行診斷,口蹄疫患病羊多表現出精神不振、呼吸急促、跛行等癥狀。其次,觀察病羊體表和蹄部,一般病羊體表和蹄部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水皰、潰爛。此外,可通過實驗室診斷做進一步判斷,將患蹄部位的水皰剝離后,放入50%甘油生理鹽水中并取樣鑒定。羊口蹄疫與羊口炎癥狀略為相似,需要進行細致的分析比較。一般羊口炎以微熱型為主,且丘疹部位多集中于鼻孔和頰內黏膜上部,而羊口蹄疫的水皰會出現在身體部位和蹄部,后期還伴有潰爛現象。
2.4.1 預防措施。首先,免疫接種。免疫接種是預防羊口蹄疫的關鍵舉措之一,需根據羊只實際情況制訂科學嚴謹的免疫接種流程,最終開展標準化的羊群免疫接種工作,通過接種羊口蹄疫弱毒疫苗增強羊群的抗病能力。其次,加強引種監管。種羊的引進需獲得當地衛生監管部門的允許,待完成一系列審批流程后方可調運,跨地域引種要在第一時間做好監管與隔離工作,以免引進攜帶口蹄疫病毒的病羊,進而嚴重威脅當地羊群的健康。再次,強化養殖管理。養殖的核心工作就是飼養管理,養殖人員應規定科學合理的養殖密度,還要不斷提高飼料營養水平,定期做好羊圈清潔工作,促使羊圈內空氣流通,確保圈舍維持良好的溫度、濕度。最后,在預防口蹄疫的過程中,加強牛、羊圈舍消毒十分關鍵,可以減少病原菌滋生,強化牛、羊口蹄疫預防效果。養殖人員可選擇5%氨水、10%石灰乳等消毒劑對牛、羊生活場所進行消毒。另外,對病死羊要及時進行處理,并對病死羊的生存環境進行全面消殺,直至消毒14 d 后才能允許使用,杜絕其他羊只再次染病。
2.4.2 治療措施。其一,清洗患部。養殖人員可用高錳酸鉀溶液清洗病羊患蹄,同時涂抹適量明礬溶液,促進病羊患蹄恢復。也可將病羊患蹄浸泡于硫酸銅溶液中,浸泡后在病灶區域涂抹消毒軟膏。針對乳房出現病變的羊只,要用硼酸水清洗乳房,之后在局部涂抹適量消毒軟膏。其二,注射治療。養殖人員可按照0.1 mg/kg 的劑量注射安逸大藥王,每日肌注2次,連續注射3 d 為宜。另外,也可通過靜脈注射葡萄糖溶液和抗生素藥物減輕口蹄疫造成的危害。
羊布魯氏桿菌病和口蹄疫作為較為普遍且危害嚴重的傳染性疾病,對畜牧業的發展有嚴重威脅。因此,相關人員要在明確羊布魯氏桿菌病和口蹄疫發病原因及癥狀的基礎上,掌握良好的鑒別方法,并有針對性地落實防控工作,從免疫接種、消毒、飼養管理等多方面抑制病菌的傳播與入侵,同時通過提高羊飼養管理水平增強羊自身抗病能力,確保養殖業安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