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廣
(淄博市婦幼保健院 山東 淄博 255000)
前言:本院于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口腔修復患者中,隨機選取50例作為樣本,觀察常規治療和正畸治療方法下口腔修復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口腔修復患者5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觀察組男女分別占13例和12例,平均年齡(54.36±7.31)歲;對照組男女分別占10例和15例,平均年齡(54.83±7.20)歲。兩組資料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經診斷患者僅存在牙體缺損情況而不存在其他疾病或者禁忌癥,口腔修復患者滿足常規治療和正畸治療標準。本實驗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1]。
排除標準:存在凝血功能障礙、認知障礙、免疫系統疾病、血液疾病或者治療依從性較低的患者[2]。
1.2方法
隨機分組,觀察組在口腔修復中應用正畸治療,對照組在口腔修復中應用常規治療。(1)常規治療首先需要根據患者的牙周、牙體以及牙齒相關疾病制定牙齒修復方案,然后使用印模按照患者牙齒缺損情況制備牙體,最后讓患者試戴牙體并對牙體進行調磨,防止患者口腔產生不適感。(2)正畸治療即在常規治療開展之前先對口腔修復患者進行牙齒矯正,首先醫生需要對患者牙齒情況進行查看,具體可以采用全景拍攝和曲面體操層等方法查看患者整個頭顱的情況,這樣可以發現患者哪些牙齒處于畸形狀態,然后醫生采用方絲弓固定矯治技術對患者牙體進行固定,最后待患者牙齒上下排列整齊且具備良好的咬合和鄰接關系后再按照常規治療方法進行修復,正畸治療口腔修復后患者還需要繼續通過固定托槽對新舊牙體進行矯正,提高牙體的磨合效率。這樣既可以為待修復的牙體預留出合適的空間,又可以防止口腔修復后畸形牙體對牙體磨具造成擠壓[4]。
1.3觀察指標
臨床治療效果中:顯效表示患者牙體缺損得到修復且咀嚼功能、美觀度都獲得極大改善,有效表示患者牙體缺損得到修復且咀嚼功能、美觀度都有所改善,無效表示患者牙體缺損修復情況不理想且咀嚼功能、美觀度較差;咀嚼功能主要包括咀嚼效率和咬合力兩個指標;美觀度主要包括整齊度、清潔度、健康度、整體性四個方面,每個方面評分滿分均為100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口腔修復后的美觀度越高;不良反應主要包括口腔感染、食物嵌塞、牙體不適;生活質量評分通過SF-36評分量表進行評價,滿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口腔修復后的生活質量越高;疼痛VAS評分滿分為10分,評分越高表示口腔修復后疼痛感越強烈。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表示。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口腔修復患者在正畸治療方法下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2.00%,對照組口腔修復患者在常規治療方法下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0.00%。兩組口腔修復患者在常規治療和正畸治療不同治療方法下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對比結果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臨床治療效果對比[n(%)]
2.2咀嚼功能對比
觀察組口腔修復患者在正畸治療前咀嚼效率(%)、咬合力(Ibs)各項咀嚼功能指標分別為71.30±5.69、113.78±10.24,正畸治療后咀嚼效率(%)、咬合力(Ibs)各項咀嚼功能指標分別為91.58±5.73、155.26±11.64;對照組口腔修復患者在常規治療前咀嚼效率(%)、咬合力(Ibs)各項咀嚼功能指標分別為71.44±5.83、113.52±10.38,常規治療后咀嚼效率(%)、咬合力(Ibs)各項咀嚼功能指標分別為83.62±5.94、150.80±10.83。兩組口腔修復患者在常規治療和正畸治療不同治療方法下咀嚼效率和咬合力對比結果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咀嚼功能對比
2.3美觀度對比
觀察組口腔修復患者在正畸治療前整齊度、清潔度、健康度、整體性各項美觀度指標評分(分)分別為72.10±3.95、84.50±3.12、76.42±5.52、75.82±3.72,正畸治療后整齊度、清潔度、健康度、整體性各項美觀度指標評分(分)分別為89.46±1.47、90.66±2.15、92.28±2.35、91.31±2.34;對照組口腔修復患者在常規治療前整齊度、清潔度、健康度、整體性各項美觀度指標評分(分)分別為72.54±3.84、84.89±3.18、76.53±5.70、75.63±3.83,常規治療后整齊度、清潔度、健康度、整體性各項美觀度指標評分(分)分別為86.34±2.14、88.73±2.46、88.44±3.97、85.66±2.79。兩組口腔修復患者在常規治療和正畸治療不同治療方法下整齊度、清潔度、健康度、整體性各項美觀度指標評分對比結果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美觀度對比(分)
2.4不良反應對比
觀察組口腔修復患者在正畸治療方法下口腔感染、食物嵌塞、牙體不適各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8.00%,對照組口腔修復患者在常規治療方法下口腔感染、食物嵌塞、牙體不適各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20.00%。兩組口腔修復患者在常規治療和正畸治療不同治療方法下口腔感染、食物嵌塞、牙體不適各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對比結果差異顯著(P<0.05)。見表4。

表4 不良反應對比[n(%)]
2.5顏色匹配率對比
觀察組口腔修復患者在正畸治療前后顏色匹配率分別為96.00%和92.00%,對照組口腔修復患者在常規治療前后顏色匹配率分別為96.00%和80.00%。兩組口腔修復患者在常規治療和正畸治療不同治療方法下顏色匹配率對比結果差異顯著(P<0.05)。見表5。

表5 顏色匹配率對比[n(%)]
2.6修復邊緣密合率對比
觀察組口腔修復患者在正畸治療前后修復邊緣密合率分別為68.00%和96.00%,對照組口腔修復患者在常規治療前后修復邊緣密合率分別為68.00%和88.00%。兩組口腔修復患者在常規治療和正畸治療不同治療方法下修復邊緣密合率對比結果差異顯著(P<0.05)。見表6。

表6 修復邊緣密合率對比[n(%)]
2.7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觀察組口腔修復患者在正畸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分)分別為72.30±4.82和84.60±2.75,對照組口腔修復患者在常規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分)分別為73.16±4.65和80.29±3.20。兩組口腔修復患者在常規治療和正畸治療不同治療方法下生活質量評分對比結果差異顯著(P<0.05)。見表7。

表7 SF-36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2.8疼痛VAS評分對比
觀察組口腔修復患者在正畸治療前后疼痛VAS評分(分)分別為2.36±0.45和1.27±0.82,對照組口腔修復患者在常規治療前后疼痛VAS評分(分)分別為2.28±0.50和1.66±0.97。兩組口腔修復患者在常規治療和正畸治療不同治療方法下疼痛VAS評分對比結果差異顯著(P<0.05)。見表8。

表8 疼痛VAS評分對比
口腔修復,俗稱鑲牙,主要是針對牙齒缺損、牙齒缺失后的治療工作,如嵌體、全冠、義齒等,也包括利用人工修復體針對牙周病、顳下頜關節病和頜面部組織缺損的治療,如咬合板、牙周夾板、贗復體、義眼、義耳、義鼻等。是口腔醫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種植修復、粘結修復、美學修復是現代口腔修復發展最快的領域,顯著提升了口腔修復的治療效果和水平。隨著口腔修復技術的不斷成熟,正畸治療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該技術相對于口腔修復常規治療技術來說更加全面。
本文實驗結果表明:兩組口腔修復患者在常規治療和正畸治療不同治療方法下的臨床治療效果、咀嚼功能、美觀度、不良反應、顏色匹配率、修復邊緣密合率、生活質量評分、疼痛VAS評分對比結果差異顯著(P<0.05),可見正畸治療的應用效果相比常規治療更加出色。
綜上所述,正畸治療在口腔修復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優于常規治療,正畸治療方法下口腔修復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顯著提高,咀嚼功能顯著提高、美觀度顯著好轉、不良反應顯著減少、顏色匹配率顯著提高、修復邊緣密合率顯著提高、生活質量評分顯著提高、疼痛VAS評分顯著降低,因此正畸治療在口腔修復中具有大規模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