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明
(黃陵縣漁政監督管理站,陜西黃陵 727300)
克氏原螯蝦(Procambarusclarkii)又稱小龍蝦,原產于墨西哥北部及美國東南部[1]。克氏原螯蝦生長迅速、繁殖力較強、營養豐富、味道鮮美。隨著我國克氏原螯蝦養殖規模的壯大,目前對克氏原螯蝦的研究主要體現在養殖模式、繁殖技術、生物學特征及疾病等[2-3]。克氏原螯蝦養殖的快速發展使養殖方式由原先的粗放式轉變為集約化,導致克氏原螯蝦的養殖密度增大,且投放的飼料過多,使養殖水體環境惡化,進而影響克氏原螯蝦的健康生長,疾病發生率升高。對于以上問題可以從提高克氏原螯蝦機體免疫力方面來改善此問題。目前,在水產養殖中使用生物發酵飼料得到普遍認可和推廣。生物發酵飼料是以動植性蛋白原料為底物,在特定菌種的發酵下產生的一種新型飼料[4]。生物發酵飼料具有適口性好、飼料中抗營養因子少、營養成分含量高等特點,應用到動物養殖生產中具有改善動物腸道健康、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生長性能的優勢。因此,該研究以克氏原螯蝦為受試對象,探討養殖中使用生物發酵飼料對其機體免疫水平的影響,為生物發酵飼料在克氏原螯蝦的健康養殖中的應用提供理論數據支撐。
該試驗使用的生物發酵飼料和硬顆粒飼料均為市售產品。生物發酵飼料由玉米、小麥、豆粕等原料組成,使用釀酒酵母和乳桿菌發酵制成。生物發酵飼料和硬顆粒飼料的主要營養成分含量見表1。

表1 生物發酵飼料和硬顆粒飼料的主要營養成分含量
試驗場地選擇生態環境相近的6口池塘,面積約為1hm2。試驗開始前先對池塘進行改造,主要種植輪葉黑藻,面積大概為池底面積的一半。試驗組和對照組各3口池塘,每口池塘投放的克氏原螯蝦的密度為20kg/畝。預試驗7d,使克氏原螯蝦適應養殖環境。正式試驗開始后,對照組克氏原螯蝦投喂硬顆粒飼料,試驗組克氏原螯蝦投喂生物發酵飼料。每日投喂2次,分別為上午8:30和下午16:30。克氏原螯蝦養殖期間,需要定期觀察和檢測水質,主要監測氨氮、溶解氧、pH值、硫化氫等指標。試驗周期為60d。
試驗結束后,每口池塘隨機選取20尾克氏原螯蝦進行免疫相關指標的檢測。采用肝素鈉抗凝管采集血液,經4500r/mins離心10mins之后,取上層血清-20℃保存。將以上采完血液的克氏原螯蝦迅速解剖,挑取肝胰腺裝入無菌管中-80℃液氮中保存。
主要檢測血清中溶菌酶、總蛋白、酸性磷酸酶和堿性磷酸酶;肝胰臟中過氧化氫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等指標。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的試劑盒進行檢測,操作步驟嚴格參照試劑盒說明書。
試驗檢測的數據先試用Excel進行簡單的整理,再試驗SPSS24進行單因子方差分析顯著性,LSD法進行組間數據的理論比較,數據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P<0.05代表指標數據具有顯著性差異。
生物發酵飼料對克氏原螯蝦血清非特異性免疫指標的影響見表2。由表2數據可知,克氏原螯蝦飼喂生物發酵飼料可以提高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生物發酵飼料組的克氏原螯蝦血清中溶菌酶、酸性磷酸酶、堿性磷酸酶的活性均顯著高于顆粒料飼料組,分別顯著提高了51.40%、38.08%、54.15%(P<0.05)。

表2 生物發酵飼料對克氏原螯蝦血清
生物發酵飼料對克氏原螯蝦肝胰臟抗氧化指標的影響見表3。由表3數據可知,克氏原螯蝦飼喂生物發酵飼料可以提高機體的抗氧化功能。生物發酵飼料組的克氏原螯蝦肝胰臟中過氧化氫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顯著高于顆粒料飼料組,丙二醛含量顯著低于顆粒料飼料組,過氧化氫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別顯著提高了47.80%、28.61%(P<0.05),丙二醛含量降低了41.98%(P<0.05)。

表3 生物發酵飼料對克氏原螯蝦肝胰臟抗氧化指標的影響
生物發酵飼料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如維生素、氨基酸、小肽等,且富含益生菌可以通過調節腸道菌群結構,改善腸道健康,提高機體的抗病力、免疫力。該試驗中,生物發酵飼料組的克氏原螯蝦血清中溶菌酶、酸性磷酸酶、堿性磷酸酶的活性分別比顆粒料飼料組顯著提高了51.40%、38.08%、54.15%;生物發酵飼料組的克氏原螯蝦肝胰臟中過氧化氫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別比顆粒料飼料顯著提高了47.80%、28.61%(P<0.05),丙二醛含量比顆粒料飼料顯著降低了41.98%,表明克氏原螯蝦飼喂生物發酵飼料可以有效改善機體的免疫功能及抗氧化功能。郭坤等研究發現,給小龍蝦飼喂生物發酵飼料可以有效提高小龍蝦的生長性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及抗氧化功能,改善肌肉品質[5],與該試驗研究結果類似。在克氏原螯蝦養殖生產中使用生物發酵飼料是可行的,不僅可以改善克氏原螯蝦的各項機能,也可以提高養殖的效益。
試驗研究表明,在克氏原螯蝦養殖生產中使用生物發酵飼料可以顯著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指標及機體的抗氧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