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紹軒,宋松偉,蔡忠璐,申旭東,丁 雪
(1.大石橋市農業行政綜合執法隊,遼寧營口 115100;2. 營口市農業農村綜合發展服務中心,遼寧營口 115004;3.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營口增殖實驗站,遼寧營口 115004)
近些年,遼寧部分地區池塘主養鯉魚畝產突破5000kg,但卻因價格低迷,漁民虧損愈發嚴重,加之北方內陸淡水地區適宜養殖品種匱乏,轉型養殖凡納濱白對蝦(Penaeusvannamei)成為漁民首要選項,因此凡納濱白對蝦淡化標粗場數量猛增,個別鄉鎮規模型標粗場達15家,但淡化標粗技術、淡化苗質量卻參差不齊,對池塘養殖成功率影響較大。通過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營口增殖實驗站“海水蝦類規模化繁育技術創新團隊”,以及營口市農業農村綜合發展服務中心“南美白對蝦健康養殖科技特派服務團”合作,結合多年實踐經驗和交流調研情況,現總結出一套適合北方內陸地區凡納濱對蝦室內淡化標粗實用技術。
車間東西走向,便于采光,透光率15%左右為宜;標粗室水體5倍以上蓄水沉淀池2~3個,用于供水;按照培苗水體≥20:1配備變壓器,按變壓器功率的80%配備發電機;按15W·h/m3以上配備羅茨鼓風機功率,并留有備用風機;按800m3水體配備1t以上熱水鍋爐[1]。
根據實踐經驗,列取了仔蝦淡化標粗主要水質指標要求,詳見表1。

表1 仔蝦淡化標粗主要水質指標要求
1.3.1 蓄水沉淀池消毒
接苗前7d,選擇在晴天中午,使用有效氯為28%~32%的漂白粉40mg/L~60mg/L對蓄水沉淀池消毒。漂白粉充分溶解于大桶或船艙中后,用水泵或其他工具將含氯的消毒水均勻潑灑至水塘中,增氧機關閉,白天讓太陽直射,直到余氯小于0.1 mg/L。如果急需用水,可以在消毒4hrs~8hrs以后,持續開啟增氧機,同時使用余氯測試劑檢測余氯含量,使用硫代硫酸鈉1:1中和,硫代硫酸鈉使用工業純或者以上級別,少量多次進行。鹵水池消毒方式同淡水沉淀池,非沿海省份內陸地區無需準備鹵水池,直接用海鹽、海水晶[2]或同類產品調試水體所需鹽度即可。
1.3.2 車間消毒
新建車間,需要放水浸泡,浸泡10d左右脫堿;如果急于使用,可以用草酸或者醋酸噴灑,然后再進行浸泡,浸泡時間可以縮短至3d~5d。刷漆水泥標粗池進苗前可使用碘液加洗潔精混合清洗干凈晾干備用;納米管可用濃度10mg/L~20mg/L次氯酸鈉或三氯異氰尿酸[3]溶液浸泡6hrs~8hrs,清洗干凈晾干后用塑料扎帶綁在沙管上;供水管道可用火堿沖洗消毒。
1.4.1 鹽度調節
測量鹵水鹽度,根據供應商提供的蝦苗出池鹽度,提前1d~2d在標粗池配好與其一致鹽度的接苗水,水深70cm~80cm為宜;配好鹽度后曝氣,將死藻泡沫撈出,檢測是否含有余氯,如果含有,用硫代硫酸鈉中和后備用。
1.4.2 水體培育
如采用濃水做苗,接苗前1d需往苗池中添加10mg/L芽孢桿菌、10mg/LEM菌、10mg/L光合細菌進行標粗池水體活化,并于來苗前1hrs~2hrs,潑灑用100目料袋搓洗后的蝦片(50g/百萬尾),另需添加多維類抗應激產品2mg/L;如采用清水做苗,可用腐殖酸鈉類產品代替蝦片遮光,來苗前1hrs~2hrs投喂豐年蟲幼體(250g/百萬尾),同時添加多維類抗應激產品2mg/L。
北方凡納濱對蝦標粗淡化仔蝦超80%采購自海南、廣東、福建一帶,空運至當地水溫約20℃,接苗池水溫24℃~26℃為宜,蝦苗到場后,將苗袋整袋放入苗池中,讓苗袋內的水溫在苗池中上升,當苗袋中的水溫與苗池中的水溫差小于3℃時(約15mins~20mins),將苗袋內的蝦苗倒入苗池中,之后用鍋爐加溫,將苗池水溫6hrs~12hrs加熱至30℃,快速緩苗。布池密度應控制在5萬尾/m3~10萬尾/m3為宜,15萬尾/m3以上標粗成活率會大大降低。
飼料投喂建議8餐/日,蝦片2餐、全價微囊餌料4餐、豐年蟲幼體2餐混合搭配;蝦片投喂前用乳酸菌或EM菌泡料15mins~20mins為宜,盡量不使用自來水,防止自來水中余氯影響菌制劑效果;豐年蟲幼體每次投喂250g/百萬尾,投喂時間08:00、22:00左右為宜,投喂前應用碘或過硫酸氫鉀類產品徹底消毒。每百萬蝦苗日投喂量詳見表2。

表2 每百萬蝦苗日投喂量
蝦苗到場后根據養殖戶蝦苗鹽度要求調整鹽度淡化梯度,來苗20hrs~24hrs,視蝦苗狀態判斷是否開始淡化降鹽。如果蝦苗狀態好,加注淡水或同鹽度新水5cm~10cm促進蝦苗蛻殼;如果蝦苗狀態很差,不吃料或者白苗多,不建議加注新水。鹽度>10‰,淡化梯度3‰/日~4‰/日;鹽度5‰~10‰,淡化梯度2‰/日~3‰/日;鹽度<5‰,淡化梯度1‰/日~2‰/日(根據每天蝦苗狀態適當調整)。
進水用60目~80目篩絹網過濾[4];P5~P10排水網選用60目,P10以后改用40目,繼續使用60目排污效果變差,不利于氨氮、亞硝酸鹽等水質指標控制。排水前檢測苗池鹽度,計算好排水量,檢查排苗管是否完好無損,并用撈網查驗排水口是否漏苗;加水前全池潑灑多維類抗應激產品1mg/L;加水時流速不宜過大、過急,防止應激過大,一般情況下,加水時長4hrs~6hrs為宜。
觀察蝦苗建議在投餌后1hrs~2hrs檢查,觀察方式有兩種:肉眼和顯微鏡檢查。檢查內容主要包括:整齊度、是否掛臟、是否有寄生蟲、胃腸飽滿度、是否剩料、是否偷死等。
2.4.1 肉眼觀察
撈苗網沿氣頭中間往池壁方向撈取一部分蝦苗,置于白瓢中肉眼觀察各項檢查指標。
2.4.2 顯微鏡觀察
撈苗網沿氣頭中間往池壁方向撈取一部分蝦苗,置于白瓢中,隨機選取部分蝦苗鏡檢各項指標。鏡檢蝦苗后,吸管吸取白瓢底部的部分水樣,鏡檢水中餌料情況,如果蝦苗胃腸飽滿,水中無或者少量剩余餌料,則表示投餌量適中;如果蝦苗胃腸飽滿,水中剩料多,則表示投喂量過大,需減料;如果蝦苗腸道不飽滿,同時水中無剩料,則表示投喂量不足,需加料。
正常情況下,蝦苗蛻殼時間為晚上22:00~04:00,技術員在出苗前2hrs~4hrs應使用燒杯觀察蝦苗蛻殼及硬殼情況,調整出苗時間。如果在燒杯中觀察到有很多完整的蝦殼,則表示蝦苗還在蛻殼期,沒有完全硬殼,排苗、撈苗,會對蝦苗產生很大的損傷,導致蝦苗在出苗桶內活力不好,影響蝦苗質量。出苗銷售時間10:00以后為宜。
淡化標粗過程中,要定期添加菌制劑、微量元素、礦物質等,來調節水質和蝦苗體質。EM菌建議10mg/L/日,改善蝦苗腸道菌群,預防肝胰臟發白、空腸、空胃、黃白苗等問題;光合細菌建議在早上換水后添加5mg/L,有助于改善水質穩定氨態氮;芽孢桿菌建議5mg/L/日拌料,有助于改善水質和預防拖便;鈣鎂、維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建議1mg/L/日拌料,滿足日常蛻殼生長所需。
日常車間加水、換水前后,因水位高低不同,各苗池會有差異,應關注苗池充氣量是否充足,如果達不到沸騰狀,應及時調整開關或者鼓風機。車間操作工人30mins進車間觀察充氣及溫度控制情況,避免增氧、加熱管脫管和增氧量小、溫度不達標等情況。降溫幅度1℃/日~2℃/日,苗池與出苗水溫差小于3℃,出苗水與池塘溫差小于3℃為宜[5]。
出苗前1d,應由質檢人員抽取第2d要出池銷售的蝦苗,做蝦苗整齊度和應激測試、常規水質指標檢測、胃腸飽滿度和寄生蟲鏡檢、弧菌檢測等,達到標準后方可出苗。
40目集苗網綁在集苗框上,苗池水位用排水管虹吸排水降至40cm,池內插管緩慢拔出,及時撈苗,撈苗時動作要緩慢、輕柔,避免蝦苗機械損傷,注意觀察集苗網內蝦苗密度,避免密度過高引起缺氧,造成蝦苗體色發紅,活力下降,影響蝦苗質量。蝦苗撈出后,盡快將蝦苗干運至出苗桶內,出苗桶蝦苗密度80萬/桶~120萬/桶為宜,150萬/桶以上容易因蝦苗密度過高,活力下降,充氣量輕微沸騰為宜。出苗水、打包水鹽度與原池水保持一致,添加多維類抗應激產品2mg/L,減少蝦苗應激,增強活力[6]。
技術員苗勺打苗過程中,盡量打勺速度均勻,保持每勺蝦苗密度一致。撈苗人員應該自上往下撈苗,一直在上層或者底部撈苗容易造成計數偏差較大;撈苗網內密度不宜過高,同一苗池蝦苗,可以放置多個出苗桶輪流撈苗,既降低出苗桶蝦苗密度,又可保持蝦苗密度相對均勻。
打包完畢后,由養殖戶隨機抽取一袋蝦苗,開包放入事先裝有同鹽度水的桶中,采用密度均分方式計數。具體操作如下:用碗來回攪動桶內蝦苗,攪動均勻后,分入10個小桶內,然后繼續添加同鹽度水重復多次分苗,提升準確度。分桶后,養殖戶隨機抽取2桶,點數,取平均數,乘以10就是該袋蝦苗的數量。如果養殖戶對該次點數有異議,可以讓養殖戶再隨機抽取一袋,重新點數,點數后的數字作為該批蝦苗每袋蝦苗的數量。
蝦苗體長≤1.2cm,純氧打包為主,打包密度和溫度根據運輸時間而有所不同,不建議長途運輸12hrs以上;蝦苗體長≥1.2cm,3hrs內可低密度短途運輸,3hrs以上長途運輸采用水車為宜。蝦苗打包密度標準詳見表3。

表3 蝦苗打包密度標準
備注:上面表格運輸密度為每升水的蝦苗尾數(尾/L);“不出”代表蝦苗應采用水車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