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曉敏,楊 勇
(云南師范大學基建處 體育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旅游動機作為旅游研究的重點領域之一,一直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關注。心理學研究表明,動機是推動人們進行某種活動的內部動力。因此,旅游動機是游客選擇旅游目的地、旅游消費、故地重游等旅游行為產生的直接原因。在當今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旅游業快速發展的宏觀背景下,深入分析和了解游客的旅游動機及其特點,對于掌握游客的心理訴求,提供高滿意度的旅游產品;對于認清游客的旅游需求,挖掘潛在的客源市場;對于旅游資源的開發和保護,乃至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業的整體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建設指導意義和市場決策參考價值。
國內外學者對于旅游動機的研究可以歸結為理論和實證兩個方面。在理論研究方面,國外學者研究較早且較為深入,他們以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推—拉理論、逃避—尋求理論、旅游生涯階梯理論為基礎,全面地解釋了旅游動機產生的成因。比如,美國學者麥金托什等人將旅游動機歸納為身體健康動機、文化動機、交際動機和地位與聲望動機[1];日本學者田中喜一將旅游動機分為心情動機、身體動機、精神動機、經濟動機[2];英國學者約翰·思沃布魯克等將旅游動機歸于身體的、文化的、地位/身份的、個人發展的、個人的和情感的6個方面[3];香港學者張秋翰琴以推拉理論為基礎總結出內在旅游動機包括逃離、放松、快樂、健身、冒險、社交、聲望、聚會、安全等,外在旅游動機包括氣候、文化、資源、住宿、美食、交通、消費等方面[4]。
在實證研究方面,也涌現出了大量成果。如哈爾[5]對探險旅游者的調查,將旅游動機分為尋找風險、自我發現、自我實現、接觸大自然和社交聯系。科朗普頓[6]研究了參加節事活動旅游者的旅游動機,發現包括6個方面的動機因子:考查文化,新奇、回歸,恢復平衡,熟人的社交,外在的社交和促進家庭關系。凱姆[7]研究發現,參加韓國家公園的旅游者動機主要有和家人在一起、學習,欣賞自然資源、健康,逃避日常生活,冒險、友誼等。瑞德等[8]對430名岡比亞鄉村旅游者進行了問卷調查,將其動機分為感受自然文化、體驗真實鄉村、求知、享受陽光海灘。與國外的相關理論和方法相比,國內研究相對滯后,但也產出了大量的實證研究成果。如陸林[9]、陳楠等[10]、魏立華等[11]、吳麗云等[12]、于素梅[13]、張曉燕等[14]分別對國內游客的旅游動機就行了研究;劉力等[15]、張宏梅等[16]、趙華等[17]對旅華外國游客的旅游動機進行了調查研究。對于同一旅游目的地,國內外游客的旅游特征差異較大,因此在旅游動機的分類方面,不同學者之間的差異較大。
由于旅游動機的復雜性、動態性等特點,不同的旅游者、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參與不同類型的旅游活動以及動機表述的差異等原因使得旅游動機分析很難得出相同的結論。因此,只有針對具體的旅游活動和特定的旅游市場開展深入的實證研究才能識別出特殊的旅游動機,只有通過廣泛的實證研究才能歸納出旅游動機的共同性[18]。綜上所述,本文將以世界自然遺產“三江并流”八大片區之一的麗江老君山國家公園黎明景區飛拉達攀巖旅游為例進行實證研究,研究的目的包括:①確定飛拉達攀巖游客的主要旅游動機;②分析旅游動機和人口統計變量的關系。
本研究選取云南麗江老君山國家公園黎明景區飛拉達鐵道攀巖初級線的旅游者為調查對象。調查方法采用非隨機抽樣方式,主要是攔截法,在游客結束攀巖活動后休息處由調查人員現場發放和回收,以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調查時間為2021年7~8月份進行,調查人員由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的研究生組成。共發放調查問卷300份,剔除無效問卷28份,最終得到有效問卷272份,有效率為90.6%。
2.2.1 文獻資料法
本研究通過中國期刊維普數據庫、百度網絡搜索系統收集與本課題有關的論文和文獻資料,查閱中國國家圖書館、云南省圖書館、云南師范大學圖書館等相關圖書資料,為本課題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2.2 專家訪談法
根據研究課題的需要,筆者先后走訪了云南大學、云南師范大學、云南財經大學、昆明學院等單位的心理學和旅游學方面的專家學者10余人,就研究問卷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準確性等問題進行了咨詢。
2.2.3 問卷調查法
2.2.3.1 問卷的題目形成
本調查問卷包括兩部分:一是在借鑒國內外有關旅游動機文獻的基礎上,共列出18項旅游動機構成原始問卷。所有題目均采用李克特5點量表測量,按照非常重要、比較重要、不確定、比較不重要和非常不重要等級進行評分。二是關于人口統計學特征等問題,比如年齡、性別、職業等。
2.2.3.2 問卷的信度與效度檢驗
(1)信度的檢驗。運用原始問卷對54名大學生進行了初測,采用重測信度檢驗其穩定性和克隆巴赫Alpha系數來檢驗其內部一致性。2周后的重測結果顯示,問卷中各題信度在0.715~0.836之間(0.01顯著水平,雙側檢驗),a系數為0.853(n=54,p<0.001)。表示問卷的信度較為理想。
(2)效度的檢驗。內容效度:調查問卷是在查閱大量參考文獻基礎上提煉出來的,并在眾多專家學者的篩選、修正下形成的,因此,其內容效度可以接受。結構效度: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來檢驗其構想效度,發現90%的項目共同度在0.50以上。因為項目的共同度是量表結構效度的標志,所以本問卷的構想效度可以接受。
2.2.4 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攀巖游客的旅游動機進行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確定攀巖游客的主要動機因子以及旅游動機和人口統計特征的關系。
表1 調查對象的人口統計學特征
本次調查的人口統計特征見表1。從表1中可以看出,男性游客占57.8%,女性游客占42.2%,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超過1/2的受訪者年齡在18~35歲之間,占調查總人數的57.8%,其次為36~55歲之間,占總數的22.6%,說明年輕人是攀巖運動的主力軍。教育程度相對較高,近70%的受訪者擁有大學本科和研究生以上學歷。職業以企事業單位人員為主,占32.3%,其次為在校學生(21.8%)、其他(17.5%)、公務員(9.6%)、文教、技術人員(8.3%)、離退休人員(6.8%)、自由職業者(3.7%)。家庭平均月收入方面以2000~5000元比例較大,占調查總人數的43.8%。
從表2 可以看出,飛拉達游客攀巖旅游動機中,重要程度排在前五位的動機依次是:緩解工作、學習壓力(4.48)、尋求刺激、興奮(4.35)、欣賞美景、回歸自然(4.26)、增進身體健康(4.14)和獲得樂趣(4.03)。它們的平均得分均在4.0以上,是麗江老君山飛拉達旅游者認為較為重要的攀巖旅游動機。位于云南麗江老君山國家公園黎明景區的飛拉達攀巖項目是目前國內最專業也是海拔最高的一個戶外運動項目,也被稱為勇敢者的游戲。飛拉達在歐洲已有百年歷史,它起源于一戰時期,意大利軍隊為了讓他們的士兵快速通過山路而修建,其目的很像我國戰國時期在秦蜀地區修建的古棧道。戰爭結束后,飛拉達漸漸成為了人們喜愛的一項戶外探險運動,現在在歐洲十分普及,而在國內才剛剛起步。對于大多數游客來說,提起飛拉達戶外運動項目,可能既感覺到陌生又有些神秘,參與飛拉達也是極具挑戰的。
表2 攀巖游客旅游動機的重要性一覽
通過對問卷中18個測量指標進行分析,KMO 值為0.836,Bartlett 球形檢驗P=0.000,表明適合進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因子分析,對變量做方差最大正交旋轉,按照特征值大于1、因子載荷高于0.4 為標準提取、命名公共因子。從表3可見,以特征根1以上截取的8個攀巖游客動機因素,累計方差貢獻率為68.63%。這些動機因子都是由若干個具體項目來表現的,根據這些項目的含義,可以分別對這些動機因素命名。
表3 攀巖游客旅游動機因素結構、負荷量、共通性及貢獻率
因素1高負荷量的項目有2個,即為a4和a7。這些項目均與緩解緊張、壓力有關,如緩解工作、學習壓力,治療緊張、焦慮,可命名為“放松動機因子”;因素2高負荷量的項目有2個,即為a6和a8,即提高身體素質和增進身體健康,即所表達的是追求健康的意愿,可命名為“健康動機因子”;因素3高負荷量的項目有3個,即為a14、a15、和a3。這些項目均與個體追求新奇刺激有關,如改變單調的生活、尋求刺激、體現冒險精神,可命名為“新奇動機因子”。因素4高負荷量的項目有2個,即為a2和a11。這些項目包括獲得樂趣和玩得開心,可命名為“興趣動機因子”;因素5高負荷量的項目有2個,分別為因素a5和a12,即結交朋友、幫助學習社交技巧。這些項目均與社交有關,可名為“社交動機因子”;因素6高負荷量的項目有3個,即為a1、a13和a9。這些項目均與個體自尊心有關,如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覺得自己是一個特別的人,可命名為“自尊動機因子”;因素7高負荷量的因素有2個,即為a10和 a18,他們均與景點環境有關,如增長知識、欣賞美景,可命名為“知識動機因子”;因素8高負荷量的項目有2個,即為a16和a17,涉及到的是體現優越的生活條件、向他人炫耀經歷方面的因素,可命名為“炫耀動機因子”。
因此,主成分分析的結果,把原來眾多的項目進行了簡化,18個項目被簡化為8個旅游動機變量,它們集中反映了原來眾多項目的大部分信息。這8個因素分別是放松動機、健康動機、新奇動機、興趣動機、社交動機、自尊動機、知識動機和炫耀動機。進一步分析這8因素的貢獻率,發現放松動機是攀巖游客旅游的首要原因,其次是健康動機、新奇動機、興趣動機和社交動機,最后是自尊動機、知識動機和炫耀動機。
該調查結果與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同時也證明了逃避-尋求理論適用于戶外攀巖運動旅游。該理論認為旅游者的旅游動機,一方面是為了滿足從繁瑣的日常生活中解脫、從緊張的工作中脫離,或僅為逃避現實、放松身體等基本需求,另一方面是為了尋找樂趣、尋求刺激、創造積極情緒、了解異地歷史文化、結交志同道合者等期待因素[19]。
3.4.1 不同性別攀巖游客旅游動機的差異分析
從表4可知,不同性別攀巖游客在健康和新奇旅游動機2個方面存在顯著差異(P<0.05),表現為女性游客對增進身體健康的需求遠遠高于男性;相反,男性游客對尋求新奇刺激更加熱衷。究其原因,現代社會隨著學習、工作和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人承受著過大的生理和心理負荷,為了獲得身心健康或維護一種平衡狀態,無論男女都希望在緊張的學習、工作之余擁有健康、休閑的生活方式。因此,女性更想通過戶外運動增進身體健康,男性由于天生好動,對刺激性活動特別感興趣,更熱衷于參加探險刺激的體育旅游活動。
表4 攀巖游客旅游動機與人口統計特征關系的方差分析一覽
3.4.2 不同年齡攀巖游客旅游動機的差異分析
從表4可以看出,旅游動機因子在不同年齡階段具有顯著差異,主要表現在健康動機、新奇動機和社交動機3個因子方面。事后兩兩比較結果表明:55歲以上游客的健康動機最強,18歲及以下游客最弱,兩組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55歲以上游客的社交動機最弱,18歲以下游客的最強,兩組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18歲及以下游客的新奇動機最強,18~35歲組和36~55歲組次之,55歲以上新奇動機最弱,表現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新奇動機逐漸減弱。這一結論也符合人類的生長發育和心理成熟特點。青少年階段身體較為健康、朝氣蓬勃,喜歡接受新事物、結交新朋友,熱衷于刺激性活動,敢于迎接挑戰,具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逐漸趨于成熟,新奇動機減弱,更加關注身體鍛煉,增強身體素質、增進健康水平的動機日趨增強。
3.4.3 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攀巖游客旅游動機的差異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表4):攀巖游客家庭人均月收入不同,參與攀巖旅游的主要動機也存在顯著差異,主要體現在放松動機和新奇動機2個方面。事后比較結果表明:5000~8000元和8000元以上組放松動機均值明顯高于2000元以下組,并形成顯著性差異(P<0.05);在新奇動機均值上,5000元以上的2組較強,和其他兩組存在顯著差異(P<0.05)。以上數據說明,家庭收入較高的家庭參加攀巖旅游的動機更多的是為了休閑、放松,尋求刺激。因此,同樣是參加體育旅游,收入水平不同,給人們帶來的娛樂、休閑體驗也有所不同[20]。
3.4.4 不同文化程度攀巖游客旅游動機的差異分析
文化程度不同,攀巖游客的旅游動機也有所不同。從表4可知,不同文化程度的游客在放松動機、新奇動機、知識動機和炫耀動機4個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事后比較結果表明:高中或中專以下學歷游客的新奇動機和炫耀動機方面最強,與其他組別形成顯著差異(P<0.05);在放松動機和知識動機方面,表現為隨著學歷層次的提高,游客的這兩方面動機也逐漸增強。分析原因,隨著人們文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學習和工作的壓力也隨之加大,旅游中更加注重自身的放松、休閑等切身感受,希望通過攀巖活動釋放壓力、排解不良心緒,身心得到充分放松,不注重炫耀、新奇、冒險等這些外在的動機。
3.4.5 不同職業攀巖游客旅游動機的差異分析
從本次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表4),不同職業游客在健康動機和新奇動機兩個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事后比較結果顯示:文教、技術人員和離退休人員的健康動機最強,與其他組別形成顯著差異(P<0.05);在新奇動機方面,公務員和學生群體均值最高,與其他組別形成顯著差異(P<0.05)。由于文教和專業技術人員平時工作較為繁忙,很少有時間鍛煉身體,他們和離退休人員一樣更愿意接受“花錢買健康”的旅游觀念,在愉悅的同時促進了身體健康。公務員和學生群體由于思維較為活躍,喜歡接受新奇刺激的事物,所以他們選擇攀巖運動也在情理之中。
(1)本次調查結果表明:麗江老君山飛拉達游客攀巖旅游動機中,重要程度排在前五位的動機依次是:緩解工作和學習壓力;尋求刺激;興奮;欣賞美景、回歸自然;增進身體健康和獲得樂趣。攀巖游客的主要旅游動機可以歸納為放松、健康、新奇、興趣、社交、自尊、知識和炫耀8個動機因子,其中放松動機是攀巖游客的首要動機。
(2)人口統計特征中的性別、年齡、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職業與攀巖游客旅游動機存在顯著相關性,其中性別在健康和新奇動機上存在顯著差異,年齡在健康、新奇和社交動機3個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家庭人均月收入在放松和新奇動機上存在顯著差異,文化程度在放松、新奇、知識和炫耀4個方面存在顯著差異,職業在健康和新奇動機上存在顯著差異。
(3)本次調查對國內攀巖游客目的地的選擇、旅游市場細分和景區的旅游開發、市場營銷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但是由于旅游動機的復雜性、旅游景區的特殊性和調查過程的控制性等特點,所得出的結論還有待進一步的實證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