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希海,黃 進,劉 哲
(1.達州職業技術學院,四川達州 635000;2.達州水產技術推廣站,四川達州 635000;3.甘肅農業大學,甘肅蘭州 730070)
大口黑鱸具有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養殖周期短、肉質鮮美細嫩等優點,深受養殖者和消費者歡迎,其在我國的養殖面積和養殖產量逐年增加,成為當前我國主要的淡水經濟魚類養殖品種之一(林仕梅等,2022;張奇等,2022;周興梅等,2021)。但隨著規模化、集約化養殖的快速發展,養殖密度大、飼料營養不均衡、缺氧等問題導致大口黑鱸免疫力和健康狀況降低,嚴重降低了大口黑鱸養殖的經濟效益。微生態制劑是一類多種有益微生物復合而成的生物活菌制劑(李俊等,2019),其作為飼料添加劑具有調節動物腸道微生物菌群平衡,提高動物生長性能,提高動物機體免疫力等多種功效,且具有純天然、無殘留、無耐藥性、綠色環保等優點,是當前最具有開發前景的抗生素替代品(朱恩恒等,2022;劉天旭等,2021),鑒于此,本研究以大口鱸魚幼魚為研究對象,探討微生態制在改善鱸魚生長性能、生化指標、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等方面的應用效果,為微生態制劑在鱸魚養殖中的推廣應用奠定基礎。
1.1 復合微生態制劑復合微生態制劑由枯草芽孢桿菌、酵母菌、植物多糖以2∶2∶1比例混合組成,其活菌數大于1.0×1010CFU/g。
1.2 試驗設計將180尾大口鱸魚幼魚(平均體重為17.05±0.27 g)分為3組,每組設3個重復,每個重復20尾鱸魚。對照組飼喂基礎日糧,試驗1組、試驗2組分別飼喂含1%、2%復合微生態制劑的基礎日糧。每天投喂飼料2次(8點和16點),飽食投喂,每日采用虹吸方式吸走水箱底污物。試驗預試期為7 d,正式期為60 d。
1.3 血清樣品的采集試驗結束禁食24 h后,每個重復隨機選擇10尾魚,利用MS-222麻醉劑(終濃度為40 mg/mL)以浸浴方式對試驗魚進行麻醉,使用1.0 mL一次性注射器于試驗魚的尾靜脈處采集血液,常規方法分離血清樣品。
1.4 生長性能的測定分別測定試驗鱸魚的初始體重和終末體重,計算增重率和特定生長率,計算公式如下:
增重率/%=(末重-初重)/初重×100;
特定生長率 /(%/d)=[ln末重(g)-ln初重(g)]/飼養天數×100。
1.5 生化指標的測定利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依次測定血清中的總蛋白(TP)、白蛋白(ALB)、谷草轉氨酶(AST)、谷丙轉氨酶(ALT)、尿素氮(BUN)等血清生化指標。
1.6 抗氧化能力的測定利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總抗氧化能力(T-AOC)、過氧化氫酶(CAT)、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測定試劑盒依次測定血清樣品中的SOD、T-AOC、CAT、GSH-Px活性及MDA含量。
1.7 免疫力的測定利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的酸性磷酸酶(ACP)、堿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補體3(C3)測定試劑盒依次測定血清樣品中的ACP、AKP、LZM、C3含量。
1.8 數據統計試驗數據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Duncan多重比較,結果以“平均數±標準誤”表示。
2.1 對生長性能的影響由表1可知,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末重分別顯著提高6.57%(P< 0.05)、11.47%(P < 0.05),增重率分別顯著提高9.08%(P< 0.05)、15.96%(P< 0.05),特定生長率分別提高4.67%(P>0.05)、8.41%(P<0.05)。與試驗1組相比,試驗2組末重提高顯著4.61%(P<0.05),增重率顯著提高6.31%(P< 0.05)。

表1 生長性能的測定結果
2.2 對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由表2可知,與對照組相比,兩個試驗組TP含量分別提高9.58%(P>0.05)、14.68%(P<0.05),ALB含量分別提 高 10.39%(P> 0.05)、21.13%(P< 0.05),AST含量分別顯著降低5.36%(P<0.05)、9.44%(P< 0.05),ALT含量分別降低 6.83%(P>0.05)、13.17%(P< 0.05),BUN 含量分別降低9.58%(P> 0.05)、14.68%(P< 0.05)。 與 試驗1組相比,試驗2組AST含量顯著降低4.31%(P< 0.05)。

表2 血清生化指標的測定結果
2.3 對抗氧化能力的影響由表3可知,與對照組相比,兩個試驗組T-AOC活性分別顯著提高6.21%(P< 0.05)、13.37%(P<0.05),SOD活性分別提高2.03%(P>0.05)、4.47%(P<0.05),GSH-Px活性分別顯著提高2.80%(P<0.05)、4.41%(P<0.05),MDA含量分別顯著降低8.47%(P< 0.05)、14.38%(P< 0.05)。與試驗 1組相比,試驗2組T-AOC活性顯著提高6.74%(P<0.05),GSH-Px活性顯著提高1.56%(P<0.05),MDA含量顯著降低6.46%(P<0.05)。

表3 抗氧化能力的測定結果
2.4 對免疫力的影響由表4可知,與對照組相比,兩個試驗組LZM含量分別顯著提高6.86%(P< 0.05)、11.60%(P< 0.05),C3含量分別顯著提 高 7.23%(P < 0.05)、14.06%(P < 0.05)。與試驗1組相比,試驗2組LZM含量顯著提高4.43%(P<0.05),C3含量顯著提高6.37%(P< 0.05)。

表4 免疫力的測定結果
3.1 微生態制劑對鱸魚生長性能的影響當前已有研究結果表明,益生菌制劑能提高鱸魚的生長性能,張冬梅等(2022)研究表明,鱸魚基礎飼料中添加0.5%、1%的枯草芽孢桿菌能提高鱸魚的增重率、特定生長率和體重。卞宇豪等(2021)研究表明,利用酵母培養物替代鱸魚基礎飼料中的魚粉能改善鱸魚的增重率和飼料系數。本研究表明,飼喂1%、2%微生態制劑可將鱸魚末重分別提高6.57%、11.47%,增重率分別提高9.08%、15.96%,特定生長率分別提高4.67%、8.41%。表明復合微生態制劑中包含多種益生菌和活性代謝產物可以發揮協同作用,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鱸魚腸道的消化功能,故復合微生態制劑的作用效果將明顯好于單一的枯草芽孢桿菌或酵母培養物。
3.2 微生態制劑對鱸魚生化指標的影響血清ALB主要在動物肝臟內合成,其生理功能在于修補組織和提供能量;ALT和AST是存在于肝組織細胞中的重要轉氨酶,肝臟受損會導致大量的ALT和AST釋入血液。王成強等(2019)研究表明,在珍珠龍膽石斑魚基礎飼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桿菌和酵母培養物能提高珍珠龍膽石斑魚AST活性。本研究在鱸魚基礎日糧中添加2%復合微生態制劑能顯著提高血清中TP、ALB含量,顯著降低AST、ALT含量,表明添加2%復合微生態制顯著改善鱸魚肝臟等組織器官健康,提高鱸魚肝臟等組織器官功能。
3.3 微生態制劑對鱸魚抗氧化能力的影響張冬梅等(2022)研究表明,在鱸魚基礎飼料中添加0.5%、1%的枯草芽孢桿菌能提高鱸魚SOD、GSH-Px等酶類抗氧化物活性,顯著降低MDA含量。王賽賽等(2021)研究表明鱸魚基礎飼料中添加0.5%復合微生態制劑能夠提高鱸魚SOD活力。柯浩等(2014)研究表明,在羅非魚基礎飼料中添加由富硒酵母菌、酵母菌、乳酸菌組成的富硒益生菌能提高鱸魚GSH-Px、SOD活性。本研究表明,飼喂2%微生態制劑可提高T-AOC、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與張冬梅等(2022)、王賽賽等(2021)、柯浩等(2014)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復合微生態制劑能改善鱸魚機體內的氧化平衡反應,提高鱸魚的抗氧化能力。
3.4 微生態制劑對鱸魚免疫力的影響何偉聰等(2015)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桿菌、嗜酸乳桿菌單獨或混合添加于飼料中均能顯著增加軍曹魚血清中LZM活性。李小梅等(2015)研究表明,在斜帶石斑魚基礎飼料中添加由光合細菌、短小芽孢桿菌和嗜酸乳桿菌按照20%、2%和78%質量百分比組成的復合益生菌能顯著增加斜帶石斑魚LZM活性。趙峰等(2019)研究表明,在奧尼羅非魚基礎飼料中添加由0.2%枯草芽孢桿菌和0.4%果寡糖能顯著增加奧尼羅非魚LZM活性。本研究表明,飼喂1%、2%微生態制劑可提高LZM活性和C3含量,與趙峰等(2019)、何偉聰等(2015)、李小梅等(2015)的研究結果一致性。表明復合微生態制劑中含有的益生菌及其活性物質能提高魚類自身免疫力。
鱸魚飼喂2%微生態制劑可顯著改善生長性能、血清生化指標、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