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聞
今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對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筑牢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作出重大決策部署。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可在先行打造區域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推動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走在前列上,書寫廣東答卷。
這是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需要。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建設更高質量的市場經濟,是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具有國策級的戰略,既需要中央的統一頂層設計,也需要地方的積極主動配合。作為經濟第一大省,先行建設區域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是積極主動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廣東擔當和廣東作為。
這是促進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廣東經濟總量大、產業配套齊、消費空間廣、市場機制活、開放水平高,轉型升級、領先發展的態勢明顯,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雙區驅動效應”不斷增強,廣東有必要也有能力先行打造區域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持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這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統一市場體系的需要。作為改革開放以來市場化、國際化步伐最早最快的地區,廣東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珠三角九市一體化程度已達到較高水平,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等更小區域一體化也在不斷推進。廣東先行打造區域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加快實現與港澳市場深度融合,逐步形成粵港澳大灣區統一市場體系,必將為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廣東土地資源保護有力,要素保障有效;人力資源要素市場配置活躍,發展高效高質。廣東可更大力度更深層次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使土地和勞動力、人才跨地區盤活流動,進一步暢通經濟體系循環。一方面推進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促進土地資源高效利用。建立健全城鄉統一、增量和存量雙統籌的全省建設用地市場。推動產業用地市場化配置改革,增加用地供給。深化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試點,推進國企改革改制涉及的劃撥土地資產處置工作。建立省域內建設用地、補充耕地指標跨區域交易機制,發展全省統一的土地二級市場交易平臺。另一方面推進勞動力要素市場化配置,引導勞動力和人才有序流動。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在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上對常住人口增加較多的地區給予傾斜支持。建立國企、高校、科研院所等優秀人才相互流動機制,引導人才向基層和邊遠地區流動。加大全球范圍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促進粵港澳三地青年人才交流交匯交融。加快打造省級人力資源配置綜合服務平臺。

廣東擁有全國最發達的資本市場,標準化的證券交易市場與非標準化的產權交易市場共融發展的復合型資本市場體系逐步形成。深圳證券交易所是標準化的資本市場代表,而以廣東省交易控股集團(以下簡稱“廣東交易集團”)和廣州、深圳交易集團為代表的交易平臺,已然發展成為要素和資源高效配置的非標準化、復合型資本市場樞紐。目前廣東產權、股權、金融資產交易市場相繼完成整合,產權交易資本市場年直接融資額近2,000億元。
廣東可加快構建復合型、廣覆蓋、差異化的現代金融體系,進一步增強金融重要支柱產業地位和資源配置能力,充分發揮金融對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血脈”和支撐作用。一是健全完善復合型資本市場。進一步推動產權市場與區域性股權市場協同發展,在交易撮合、投融資服務、并購重組等方面深化合作,打造非標和標準化有序銜接、融合發展的復合型資本市場,高標準建設廣州期貨交易所。依托廣東交易集團所屬的廣東聯合產權交易中心和南方聯合產權交易中心,打造區域統一的產權交易平臺和綜合融投資平臺;依托廣東股權交易中心和廣東省金服股權托管中心,建設非上市股權集中托管平臺,建立全省企業上市掛牌后備資源庫和企業上市服務中心。二是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攜手港澳共建金融深度合作平臺。依托廣東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拓展金融跨境交易,構建立足廣東、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地方金融基礎設施平臺。深化粵港澳金融、債券市場互聯互通,探索建立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相適應的賬戶管理體系,推動“跨境理財通”試點落地。
廣東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指數和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最早布局數字經濟政策,數字經濟規模持續領跑全國。加快培育技術、數據等創新要素的區域統一市場,在兩個方面先行探索。一是推進技術要素市場化配置,激發技術市場供給活力。完善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方式,聚焦重點領域、重點項目、重點單位,推動人才、資金、基地等科技資源一體化配置。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技術創新中心。依托廣東交易集團所屬廣州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升級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知識產權交易中心。依托深圳證券交易所,建立連接技術市場與資本市場的全國性綜合服務平臺。二是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促進數字經濟高效發展。釋放公共數據資源價值。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廣東交易集團牽頭設立了華南(廣東)國際數據交易有限公司,今年將升級建設省數據交易所,定位為中國南部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樞紐平臺。依托數字廣東網絡建設有限公司和廣東粵數網絡建設有限公司,大力推動數字政府、數字國資國企建設。
當前,廣東基本形成煤炭、石油、天然氣、新能源全面發展的多元化供應格局,推進了電力體制改革,基本理順油氣管道建設運營機制和價格機制。在有效保障能源安全供應的前提下,結合實現“雙碳”目標,有序推進統一的能源市場建設。一是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健全電力市場長效運行機制。研究建立容量補償、需求側響應、可再生能源市場交易機制,逐步構建完善“中長期+現貨+輔助服務”的電力市場交易體系。建設南方區域統一電力市場,并加快推動與碳市場的良好銜接。二是加快油氣體制改革,構建高水平的天然氣市場交易體系。持續推動天然氣市場化改革,設立廣東省天然氣市場服務中心,完善天然氣保供穩價長效機制。逐步推動可再生能源參與市場交易。
廣東積極構建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生態產品等交易平臺。全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體系逐步建立。今年2月,廣東交易集團加掛了“廣東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牌子,全面承接環境權益、自然資源等公共資源交易業務,實現企業化市場化專業化運作。建設統一的生態環境市場,廣東可在以下方面著力。一是大力推進全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以廣東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為依托,完善升級全省公共資源交易“一張網”,大力發展生態資源和環境權益交易。加快設立廣東省自然資源交易平臺,集中統一、專業化運營拆舊復墾和水田墾造等業務。充分發揮廣東交易集團所屬廣東省環境權益交易所作用,搭建粵港澳大灣區環境權益和金融服務平臺。健全排污權有償使用制度,探索建立用能權交易機制,開展碳匯權益交易試點。二是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和政策創新試驗。支持廣東省環境權益交易所在與廣州市從化區合作試點基礎上,構建區域生態券運營中心,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落地。
《意見》從市場健康發展、有序運行的底層規則著眼,提出了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四統一”的基礎制度體系。廣東先行打造區域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可以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有效監管為導向,建立框架完整、邏輯清晰、內容完備的統一市場基礎制度規則體系,為統一市場建設提供更有力法治保障。制定全省統一市場建設標準指南,借鑒產權交易市場實現“六統一”的經驗,推進區域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建設。立足產權制度這一市場之基,完善依法平等保護國有資產、自然資源資產、民營經濟、農村集體產權等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的制度體系,建立健全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現代產權制度。健全統一規范的涉產權糾紛執法司法體系,推進各類產權的統一登記、托管、交易等。
《意見》明確從建設現代流通網絡、完善市場信息交互渠道和推動交易平臺優化升級三方面著手,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廣東先行打造區域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應當由具有制度規范、集中度高和交易低成本等特質的交易平臺承擔市場樞紐功能。世界各國市場運行的實踐表明,分散零亂、各自為政的分割市場無從實現市場制度優勢。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索洛提出全要素效率(TFP),應當包括市場制度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廣東省委、省政府歷來注重統一市場建設,不斷推動市場制度創新,廣東交易集團的發展充分表明了這一點。
《意見》提出,“加強區域性股權市場和全國性證券市場板塊間的合作銜接”。資本市場是建設統一大市場的重要組成和核心樞紐。廣東可進一步創新完善非標準化的產權、要素和資源市場與標準化證券市場的聯通新機制,打造一體化、綜合性資本市場服務平臺,形成繼續領跑全國復合型資本市場的發展新姿態。比照標準資本市場,探索構建分層分級的復合型市場體系,比如在現行一級市場之下依法設立二級市場,提高非標市場的融資規模和流動水平,更大范圍、更高質量服務證券市場以外的各類市場主體。分類完善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管理等要素市場及交易平臺,積極開展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提高各類要素和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水平,推動公共資源與非公共資源交易融合發展,加快實現全省統一要素和資源市場“一網交易”“全網通辦”。
《意見》要求,從健全統一市場監管規則、強化統一市場監管執法、全面提升市場監管能力三方面,推進市場監管公平統一。廣東可在推動市場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上走深一步。對全省市場監管法律法規進行系統梳理、綜合分析和修訂完善,在法治軌道上進一步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促進公平公正執法,加強市場監管部門之間協同配合,形成對各行業領域的全覆蓋全方位監管。大力推進跨領域跨部門聯合執法,實現違法線索互聯、執法標準互通、處理結果互認。推進行政許可權、行政處罰改革,健全審批、監管、處罰銜接機制。推動監管規范和促進發展并重,在包容的基礎上審慎做好新業態監管。
《意見》提出,“優先開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工作,建立健全區域合作機制”。廣東可充分利用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加強與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對接,深化省際交流合作。推動省域商品和服務市場、區域要素和資源市場與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高水平、高標準互聯互通。借鑒廣東國有產權交易跨區域聯動和藥品交易省際聯盟帶量采購的成功經驗,加強省市交易場所一體化共建,大力引導和支持廣東產權市場主動服務國家和省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長江經濟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海南自由貿易港等區域經濟圈建設,推動全國產權市場統一協同發展,實現優勢互補、互利互贏。通過股權紐帶、業務協同、系統聯通等形式,進一步深化廣東與各地產權交易機構的合作,打造區域一體化交易平臺。
《意見》立破并舉、獎懲分明,提出“完善激勵約束機制”,保障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各項舉措落地見效。廣東先行打造區域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可加強統籌兼顧,激勵與約束并重。建立健全促進全省統一市場建設的部門協調機制,出臺廣東打造區域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的指導性文件,強化統籌協調、跟蹤評估、督促檢查和考核機制,推動各方齊抓共管、貫徹落實。對積極推動統一大市場建設、取得突出成效的地區和單位給予激勵。建立容錯糾錯機制,鼓勵改革探索,建立盡職合規免責清單,包容失誤或者偏差。動態發布不當干預全省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建設問題清單,建立完善典型案例通報約談和問題整改制度,著力解決妨礙統一大市場建設的不當市場干預和不當競爭行為問題。
先行打造區域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是廣東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統一大市場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的戰略布局。廣東可以完善產權市場建設、深化公共資源交易改革為主要抓手,以廣東交易集團等省級要素交易平臺為重要市場樞紐,加大要素和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力度,推動公共資源與非公共資源交易融合發展,使廣東成為各類要素和資源的強大引力場和高端聚集地,助推廣東建立統一的高標準市場體系,深度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實現經濟更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