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款, 孔 翦
(1.清華大學實驗室管理處,北京 100084;2.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北京 100080)
隨著國家和主管部門對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的不斷重視,強化安全紅線意識、壓實實驗室安全責任、防范遏制各類安全事故成為高校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標[1-2]。一直以來,高校在教育部指導下,開展了實驗室安全體系的建設,取得了積極的成果[3-8]。在這些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的實踐與研究工作中,基本的邏輯是強化學校-院系-實驗室三級安全管理體系(見圖1),明確各方責任,落實安全管理工作。

圖1 學校-院系-實驗室三級安全管理體系
在這個邏輯結構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是實驗室層級的安全管理。在這個層級中起決定因素的是實驗室負責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PI”。PI 為英文“Principal Investigator”一詞的縮寫,最早出現在歐美科研項目申請中,是對所負責的項目有主導權和指導權的個體。本文所說的PI,泛指實驗室負責人,即涉及實驗安全風險的首席研究員、學術負責人、科研項目負責人、教學項目負責人等,即該實驗室的第一責任人。A. Dana Ménard[9]在研究學術界實驗室安全的基礎上,提及了PI 責任的重要性。Kenneth P.Fivizzanid[10]也認為PI在實驗室安全教育責任中至關重要。對比國際知名高校的做法,也看得出實驗室安全責任體系中PI的重要作用[11-12]。
本文試圖在調研國際上知名高校PI 責任的基礎上,結合清華大學近幾年的實踐,提出高校實驗室安全責任體系中PI的責任清單,以期對落實實驗室安全管理提供借鑒。
美國化學會認為PI在與安全相關的職責中,應促進建立以安全為導向的實驗室文化;分析擬開展的工作任務,識別危害,并確保已采取充分減輕危害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管理和個人防護裝備(即PPE);將危險分析納入研究過程,使其成為研究過程的必要組成部分;應覆蓋執行危險分析相關工作的研究人員;確保向執行任務的人員清晰傳達并使其了解危險和控制措施;根據需要向支持人員和主題專家尋求幫助,并尊重他們的專業知識,無論他們在研究團隊或組織內的職位如何(如初級員工或安全專業人員);定期與研究人員會面并以身作則;參與實驗室日常運作,并在需要時提供服務,確保工作人員按照既定控制措施開展工作;結合課題組內外部異常事件的經驗教訓,改進安全計劃;征求同事和工作人員的反饋意見,以改進安全流程;在危險分析過程中解決訪客(包括維修人員)面臨的風險;通過例行審查程序和危險分析來識別變更;確保培訓適當有效,并有記錄文檔[13]。
麻省理工學院認為,PI 在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Safety(簡稱EH&S)管理體系中的職責包括:遵守EH&S法規與良好實驗室規范;任命EH&S 代表,協助PI履行EH&S 職責;檢查并按需更新用于存儲危險和/或管制材料、設備的區域信息;組織開展在線培訓需求評估(Training Needs Assessment,TNA),確保PI監管下的全部人員完成TNA;組織開展需要的EH&S要求符合性檢查,對檢查問題進行整改;組織開展事故和事件的調查與報告,對會導致事故的問題進行整改[14]。
耶魯大學對PI的主要安全職責明確為:獲取識別和控制實驗室化學危害所需的知識和信息;進行工作場所危險評估;進行PPE 危害評估;選擇和采用實驗室規范、工程控制和PPE,將暴露于危險化學品的可能性降低到適當的水平;向在實驗室工作的研究人員告知與實驗室使用化學品有關的潛在危險,并指導他們安全的實驗室規范、適當的控制和處理涉及危險化學品的事故的程序;完成所需的安全培訓,并確保所有實驗室人員也完成所需的安全培訓;確保化學危險廢物的收集、標記和妥善儲存;告知進入實驗室的訪客潛在危險和安全規則,包括適當的工作服裝和強制使用所需的個人防護設備。此外,他們還規定,在開始任何涉及人類或動物病原體的學習和研究之前,必須獲得耶魯大學生物安全委員會的批準,處理未分類藥劑的程序還必須經過耶魯生物安全委員會、環境健康與安全辦公室的審查,如果實驗涉及動物,還必須經過耶魯動物資源中心的審查[15]。
普林斯頓大學對PI的主要安全職責明確為:確保實驗室工作人員參加EH&S 的通識性培訓;確保實驗室工作人員了解如何安全使用化學品,根據需要開展化學及相關程序的培訓;為實驗室工作人員提供安全使用危險材料所需的適當工程控制和個人防護設備,并確保正確使用此類設備;確保實驗室工作人員填寫并提交特別危險物質使用審批表,并在使用任何特別危險物質之前提交審批;審查和批準特別危險物質的使用[16]。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對PI 的主要安全職責明確為:確保其下屬工作的每個人都履行環境、健康和安全義務;告訴員工、學生和訪客,對健康、安全和環境的關注是伯克利校園的首要任務;分析工作流程,識別危害,確保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這些危害;確保安全操作規程到位并被遵守;確保操作人員有適當的安全設備和個人防護裝備,以安全地進行工作;鼓勵及時報告健康和安全問題,而不必擔心遭到報復;如遇危險情況,且指示減少或停止工作后仍不能夠得到改善,必須上報負責該項工作的院長或主任,以及EH&S;確保定期進行自我評估檢查,保留檢查記錄,并解決任何檢查(自我評估或EH&S)中發現的缺陷[17]。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對PI的主要安全職責明確為:負責編制標準操作規程(SOP)文件,確保制定的文件可指導全部相關活動;負責對所有活動進行正確的風險評估,并采取降低風險措施;確保使用低溫或壓縮氣體的人員填寫并提交“涉及壓縮氣體/低溫液體活動的風險評估”表格;負責所有風險評估資料的審查與授權;負責下屬全體工作人員的培訓,確保有能力開展相關活動,培訓內容包括安全部門以及PI 提供的課程;應為其負責的人員保留完整的培訓記錄,記錄包括姓名、培訓內容、授課人員、培訓完成日期和有效期以及考核成績;負責管理單獨實驗或加班實驗,制定符合學院政策的單獨實驗或加班實驗的管理規定,并審批該類實驗活動;配備個人防護裝備(PPE),負責全體工作人員采用正確的PPE,并且確保PPE 功能正常;確保危險物質正確儲存;確保所有危險化學品和氣體設備標識正確;負責對PPE、設備標識和監控等進行定期的維護和安全檢查,并保留完整的維護和檢查記錄;負責對任何活動中使用的化學品提供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SDS)[18]。
通過對國外知名高校、研究機構PI 責任的調研,其涉及的責任維度包括遵守法規和制度、對實驗室人員的安全要求、培訓與記錄、檢查與整改、標準操作規程(SOP)、PPE、風險評估、潛在危險告知、危險材料儲存和審批等方面。
清華大學自2017 年起,通過持續實施“清華大學實驗室安全全面提升計劃(2017. 7 ~2020. 6)、(2020.7 ~2023.6)”,對標國際知名高校與機構,在學習國內高校先進經驗基礎上,努力建設現代大學實驗室安全治理體系。通過對國際知名高校與機構安全管理體系的調研,我們發現,他們對于PI開設了PI的責任等課程,使其明確作為一名PI 所須承擔的安全責任,其需要了解其團隊成員所承擔課題必須掌握的安全課程,還要在團隊內部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人”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各類人員在通過安全培訓、獲得實驗室安全準入時,應具備辨識風險、做好風險防控的能力,同時明晰各項安全制度和本人應承擔的安全責任。因此,在持續實施提升計劃的工作中,把強化PI 的實驗室安全責任作為重點工作之一。根據“清華大學實驗室安全管理規定”第九條對PI進行了以下方面的要求:指定人員進行協助開展相關安全工作;對實驗室實施過程中所涉及的危險因素進行風險評估;配備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指導有關人員做好個人安全防護;指導有關人員遵守相關規定,接受安全教育培訓。
在細化PI責任清單時,把上述風險評估、安全防護、教育培訓等責任進行分解,認為PI應該履行:建立“以人為本,我要安全”的安全理念,在實驗室內構建良好的實驗室安全團隊文化氛圍;遵守學校和院系制定的各項實驗室安全規章制度,對實驗室教職工、學生、外訪人員等進行培訓;對有危害性實驗的工藝流程、設備(尤其是特種設備、高低溫、激光、涉放射源等設備)編制標準操作規程(SOP),并確保相關操作規程有效執行;對實驗室進行規范化管理,指定安全員協助開展安全管理工作;建設本實驗室安全教育課程,對進入本實驗室的人員進行安全培訓,指導他們掌握實驗所需的試劑使用與存放、設備操作方法、應急處置措施等;審核本實驗室的安全分析報告,確保實驗活動的安全準入;確保實驗活動的安全保障,配備安全操作所需的工程控制和個人防護裝備,并做必要培訓以確保能夠正確使用;建立本實驗室隱患動態臺賬,尤其是涉及危險化學品、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病原微生物、特種設備等危險源的實驗室;依法依規進行危險化學品、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病原微生物、特種設備等的采購、存儲、使用和廢棄物處置;配合校級、院系開展實驗室安全檢查,并開展安全自查活動,對發現的安全隱患及時進行整改;針對本實驗室的風險情況組織編制必要的實驗室事故應急預案,進行必要的培訓與演練。
在清華大學的實踐過程中,對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19]對于“三個必須”的規定,明確了校級職能部門、院系管理組織、PI 等三級安全管理的具體職責,對于PI,執行“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要求”,其實驗室的科學研究與教學活動,安全問題首要問責的就是PI。在教育部于2021 年12 月發布的《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加強高校實驗室安全專項行動的通知》[20]中,明確全面落實實驗室安全責任體系等9個方面的建設內容,其中建立健全項目風險評估與管控、強化實驗室安全教育體系建設、提升實驗室安全應急能力、強化實驗室安全基礎設施建設等無不與PI的實驗室安全責任息息相關,也是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中廣泛存在的不足,尤其是PI對涉危項目風險源頭管控的意識不足、實驗室安全基礎條件保障不足,是今后落實PI責任的重點方向。
在未開展PI 責任清單工作前,部分PI 不清楚在實驗室安全工作方面要做什么,職責不明晰,對檢查整改不配合,對安全培訓、個人防護等不重視。2017-2019年我們在安全檢查中共關閉了9 個實驗室,其中典型的4 個包括:能動系的某實驗室氫氣瓶放置室內使用,未設置報警裝置、靠近高溫設備,不整改;化工系的某實驗室電氣線路老化,管制品大量放置地面,不整改;藥學院的某實驗室使用破損玻璃器皿,不整改;生命學院的某實驗室內的一個門被堵塞,堵塞消防通道,不整改。關閉這些實驗室時,教授們認為他們需要做的職責不明晰。2020 年發布清單后,教授們逐步接受自己的責任,有問題及時整改,2020 年之后尚未關閉實驗室。在安全培訓方面,發布清單前PI通過實驗室安全考試比例在80%以下,發布清單后PI 的通過考試率為95%,補考后達到100%。對實驗室配備個人防護措施也得到PI 有效重視,例如,發布清單前實驗室急救箱的配備比例不足30%,發布清單后配備比例達到100%。2022 年,我們將在清單的基礎上,突出PI的實驗室安全責任,進一步落實安全文化。
綜合國際知名高校、機構以及清華大學的做法,我們認為對于高校,PI 的實驗室安全責任,建議的普適性責任清單是。
(1)組織教育培訓。即對本實驗室開展實驗活動的人員,按照專業要求,配合學校、院系要求完成安全培訓任務,并針對本實驗室的危險源逐一進行安全知識教育與操作培訓,保存人員的培訓與考核記錄。
(2)落實安全準入。即在完成培訓要求基礎上,針對具體實驗活動,審核安全分析報告,確保準入。
(3)編制規章與SOP。即對實驗室安全提出具體管理要求并制度化,對設備、試劑及有危險性的實驗活動,完成SOP編制并更新,用于實驗活動。
(4)維護隱患臺賬。即對檢查發現的隱患及時整改,形成文檔,也包括對危化品的采購、存儲、使用、處置有詳細的記錄。
(5)落實應急演練。即針對本實驗室的主要危險源,制定應急預案,每個學期組織一次有針對性的演練。
(6)保障PPE 完備且有效。即針對實驗室具體情況,配備適合的個人防護用品、設備設施等,保證在有效期內使用,并通過培訓確保從事實驗活動的人員能正確使用。
強化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中PI的責任,是做好安全管理的基礎。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進一步明確了各方的安全職責,要求管理人員制定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和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組織安全教育和培訓,如實記錄培訓情況、落實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管理措施、落實整改措施等。這些要求對高校落實實驗室安全責任具有指導意義,尤其是落實基層管理者,對高校PI的安全責任也指明了方向。
致謝
2021 年,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研究項目委托清華大學(實驗室管理處)承擔“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與標準體系建設”課題,PI 的責任也是該課題中的一部分內容。實驗室管理處的黃開勝處長、艾德生副處長指導了本研究,安全團隊的林旭平、郭英姿、周玉杰、郭玉鳳、郭婷、李冰洋等老師對本論文工作提供幫助。上海交通大學資產管理與實驗室處、中國礦業大學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在調研過程中提供了有價值的資料與有益的討論。在此一并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