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思文 趙 陽
永修縣因境內修水得名,取意“泮臨修水,永受其利”。全縣總面積1947平方公里,轄14個鄉鎮、2個墾殖場、2個企業集團,總人口40萬。境內河湖眾多,水利資源充沛,土壤肥沃,宜于耕種,素有“贛北糧倉”的美譽,地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氣候溫和、無長霜期,整體環境、氣候、地理等條件非常適合小龍蝦養殖。
近年來,永修縣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在湖區鄉鎮積極探索“稻蝦輪作”生態循環共養模式,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既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又體現了生態綠色發展理念,為鄉村產業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2021年成功創建“省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被評為“全省稻漁綜合種養示范縣”,也是全省最大的小龍蝦養殖縣,全縣可用于稻蝦綜合種養的農田面積達37萬畝,成功舉辦第五屆中國(國際)小龍蝦產業大會。

▲小龍蝦交易中心建設中
按照“政府引導、大戶帶動、項目拉動、規范發展”的思路,積極推進稻蝦產業提質增效。一是健全組織領導。成立了以縣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的稻蝦產業專班,由專班進行統一部署和協調調度,科學指導全縣小龍蝦產業有序發展,徹底結束以往分散式、小規模、效益低的農戶自發養殖模式。二是引入行業龍頭。縣委縣政府經過反復洽談、交流,成功引入全國最大小龍蝦交易公司——湖北潛江潛網集團,簽訂“中國·稻蝦鄉里”產業基地項目協議,投資10億元打造稻蝦養殖、銷售、加工、餐飲、物流為一體的稻蝦產業。以“示范引領、帶動養殖、全域覆蓋”的方式,引導永修30-50萬畝農田開展稻蝦輪作,依托天然的地理優勢、氣溫條件和豐富的水資源,指導養殖戶養好蝦、養大蝦,實現蝦田增產、農戶增收、永修增效。三是全力推進建設。縣鄉兩級共成立8個專班,全程保駕護航“中國·稻蝦鄉里”項目,協調解決用地、用水、用電等難題,專人全程帶辦項目審批程序、簡化審批流程、加快審批進度,讓企業安心扎寨、舒心發展。僅用時3個月完成萬畝示范基地土地流轉和建設,臨時交易市場已經投用,每天交易量在6萬斤,“鄱湖蝦城”餐飲旗艦店正式營業,可同時容納800余人就餐。
不斷改善農田基礎設施條件和農業生產生活條件,以創建品牌為引領,提升品質為核心,夯實電商物流根基,做優做強小龍蝦產業。一是讓田地“聚”起來。加大對農田建設的投入力度,畝均投入3000元,因地制宜,科學合理確定高標準農田建設內容,田水路電綜合治理,實現土地平整肥沃、水利設施配套、田間道路暢通,使農田基礎設施條件得到顯著改善。建成后,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機能耕、物能運,農田防災抗災減災能力顯著增強,糧食產能明顯提高。據統計,永修境內耕地面積54.3萬畝,高標準農田建成面積達到39.42萬畝,位居全省前列,高標準農田建設之前,土地流轉率只有40~50%;高標準農田建成之后,項目區土地流轉率達到了95%以上。二是讓品牌“活”起來。大力發展香米產業,通過進行品牌策劃、搭建產業平臺、宣傳品牌形象、嚴管產品質量、穩定產業規模等舉措,“永修香米”品牌市場知名度不斷提升,市場占有率迅速提高。“永修香米”訂單面積穩定在20萬畝左右,訂單收購價格高于普通優質水稻市場價15%以上。同時,經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組織專家評審,永修縣被授予“中國生態小龍蝦之鄉”,全面提升了小龍蝦系列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稻蝦輪作實行“兩季蝦一季稻”,保守估計每畝地年增收2500元左右。三是讓物流“動”起來。打造縣鄉村三級物流快遞配送體系,支持本地物流快遞龍頭企業牽頭整合縣域物流快遞行業業務資源,建設縣級農村電商物流快遞分揀配送中心、鎮村物流快遞服務站點。通過進行線上線下融合,推動鄉村振興、電商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更好地把小龍蝦推廣到每位顧客手中,為進一步做大做強稻蝦產業奠定良好基礎。
永修縣強化“三項保障”加快推進稻蝦產業發展優化升級,通過小龍蝦養殖與水稻種植的有機集合,水稻農藥化肥減量約40%,每畝產量達500公斤以上,有效提高糧食安全水平,消除農戶后顧之憂。一是強化政策保障。統籌現代農業發展資金、九大產業項目、柴油補貼資金、鄉村振興銜接資金等共計2000余萬元,扶持稻蝦養殖重點企業、合作社,推進稻蝦改造、田埂加高加固、道路硬化等設施建設。同時,近年來投入8.4億,實施了37項水利工程建設,牢牢穩固了農田水利基礎,為稻蝦產業從“量變”到“質變”打下堅實基礎。二是強化技術保障。近年來,累計開辦稻蝦養殖技術培訓班和水產養殖技術培訓班10余期,培訓對象達800人次,發放技術資料3000余冊。今年,特邀請江西農業大學專家教授,整合農業部門、養殖服務企業中水產養殖技術人員和養殖大戶,成立稻蝦產業技術指導專家組,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撐,助推稻蝦產業健康穩定發展。三是強化金融保障。充分發揮惠農信貸通作用,對有資金需求的、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養殖戶應貸盡貸,近年來,累計發放水產養殖貸款2億元以上。同時,大力發展小龍蝦保險,共發動養殖戶購買小龍蝦病害面積達4萬畝。
永修縣努力探索稻蝦利益聯結多種模式,鼓勵農戶積極參與稻蝦養殖,實現企業、村集體、農戶“三豐收”。一是形成“龍頭+重點企業”的集群效應。已形成以三角、立新、涂埠、艾城等鄉鎮為核心,其他湖區鄉鎮分散發展的“核心+輻射”種養模式;以江西蝦谷為龍頭,潤東、潤田、錕铻等10多個基地產能供應的“1+N”產業發展模式。目前全縣稻蝦綜合種養面積達12萬畝以上,其中連片萬畝以上稻蝦養殖基地2個,千畝以上稻蝦養殖基地10多個。畝產小龍蝦120公斤,產量1.4萬噸,產值4億元以上,受益農戶10萬余人。二是形成“田租+參與種養”的創收模式。充分利用閑置土地發展稻蝦產業,通過土地流轉,田租提升到畝均600元,村集體還可收取每畝不少于100元的管理費,不僅實現了農戶增收,還帶動農村土地集中流轉村集體代管,村集體經濟得到進一步壯大。同時,鼓勵稻蝦企業采取“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廣泛吸納脫貧戶、監測對象在“家門口”就業、創業。在核心區三角鄉,全鄉共有199戶脫貧戶和監測對象通過土地流轉、參與養殖、田地入股、基地務工等方式獲得增收。三是形成“示范+全產業鏈”的長效態勢。以“中國·稻蝦鄉里”萬畝示范基地為依托,一座龍蝦小城已初具雛形,初步形成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新局面。辦公大樓、電子商務大樓、物流配送中心、小龍蝦食品精深加工廠、冷鏈倉儲中心正在穩步建設中,并于今年6月份開始陸續分批投用,通過將產業鏈接入潛網集團的全國性市場網絡,徹底解決銷售、物流難題。同時,結合農旅融合發展思路,深入挖掘稻蝦餐飲、垂釣、休閑旅游等附加值,以農帶旅,以旅促農,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下一步,永修縣將搶抓鄉村振興先行示范縣發展機遇,在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同時,依托豐富獨特的自然資源,樹牢項目為王理念,科學謀劃,加快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堅持將55%以上的銜接資金用于產業發展,圍繞我縣優勢產業進行“補鏈、延鏈、強鏈”,推動幫扶產業集群化發展。在守住糧食生產的底線基礎上,充分發揮稻蝦種養“一水兩用、一田兩收”效益,讓農民實現穩定增收致富。繼續以一流的營商服務態度,助力“中國·稻蝦鄉里”項目盡快全面建成投用,形成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良好態勢,打造鄉村產業振興“永修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