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如田 朱晏萱
克拉瑪依職業技術學院 新疆克拉瑪依市 833699
為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和《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精神,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教職成[2015]2號)和《關于全面推進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建設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7)56號)要求,以提高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為宗旨,以內涵建設、自我診斷、持續改進為主題,通過調研指導,積極推動職業院校基于信息化管理系統構建診斷與改進工作機制,完善診斷與改進制度建設,扎實開展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我院“堅持質量優先,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以服務區域、服務產業、服務學生為抓手持續提升辦學質量,著力構建校內動態質量評估體系和保障體系,提升全員主人翁意識和質量意識,力爭把學校打造成辦學特色鮮明、培養質量過硬、產教深度融合、服務能力突出的高水平高職學校”的新發展目標,全面有序開展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工作,建立了“五橫五縱一平臺”的全院質量保證體系架構,全面推進五個層面的診改工作,其中包括學校、教師、學生專、業、課程,五個層面中專業和課程層面的診改工作是重中之重。本文以《汽車電控發動機檢修》課程為例,介紹課程的診斷與改進工作實踐與研究過程。
《汽車電控發動機檢修》課程是我院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開設于大二學年第二學期,總學時72學時,4.5學分,課程屬于理實一體化課程,在電控發動機理實一體化實訓室授課。
如表1所示。

表1
打造課程診改目標鏈和標準鏈,根據國家、自治區、學校以及系部關于課程的建設規劃和相關標準,確定本課程建設目標及標準,將本課程建設自治區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并制定相應課程建設標準。
首先對該課程建立了8字螺旋質量循環,按照事前、事中、事后三個階段,共13步進行診改實施,其中大循環“目標—標準—設計—組織—實施—診斷—激勵—學習—創新—改進”基于信息平臺每年度進行診改,小循環:“設計—組織—實施—監測—預警—改進”每次課進行實時監測、常態糾偏(圖1)。

圖1

表2
按照本課程建設總體目標是建成自治區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設置指標項六項,診斷點:38個,確定課程目標值、標準值和預警值。
課程建設和診改工作需要團隊的力量,組建教學團隊,培養年輕教師加入到團隊當中;組織團隊教師共同研討,將課程指標項六項具體內容分配到每位教師負責,各自按照相應指標項提出制定具體診改措施。
按照自治區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診斷點對照,達成項30項,未達成項8項,達成度78.9%。對未達成項進行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有針對性地制定診改措施。
通過對課程中未達成項進行原因分析,制定一系列改進措施。
(1)擴充課程教學團隊人數,將原有3人擴大到8人,吸收年輕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加入其中,形成一支職稱、年齡、學歷結構較為合理教學團隊。
(2)建設課程平臺,豐富教學資源;團隊教師在課程平臺上豐富教學資源,用于輔助課堂教學,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資源更新率和信息化平臺在課程教學中應用的比例。
(3)采取激勵機制,對教師課程平臺的信息化建設情況進行評比并給予評優選先獎勵,對學生通過成立學習小組,課程線上線下學習總成績優秀的小組團體,給予集體獎勵,提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4)通過申請項目,加大實訓室建設,購置實訓設備,改善實踐教學條件,增加實訓項目開出率。
(5)優化理實一體化課時標準,提高實踐教學比例。我對近三年本課程授課學生情況的分析,由圖2可以看出,少數民族學生比例大幅度提高,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相對有限,所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加強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同時提升了學生的課堂滿意度。

圖2 近三年民漢學生人數
經過一輪周期診改后,對照自治區級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標準中未達成的8項診斷點有4項已經達成,其它部分診斷點較診改前有所提升。達成項34項,未達成4項,達成度89.4%。
教研室教師集體備課,共同研討教學內容,針對授課過程中出現問題,制定出具體改進措施;加大課程思政建設,將思政元素滲透到每一個知識點。
在課程診改過程中主要是信息化教學平臺資源不足、應用比例低、學生互動人數少、輔導答疑次數少等問題,經過反復調研和學習后,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分類整理,針對具體問題明確提出解決路徑和方案,不斷創新工作方式,采取一系列改進途徑。
2019年,達成24項、未達成14項,達成度63.2%;2020年,達成30項、未達成8項,達成度78.9%;2021年,達成34項、未達成4項,達成度89.5%。由此可見,實施診斷與改進工作以來,課程達成度逐年有所上升,如圖3所示。

圖3 近三年38個診斷點達成情況
團隊成員情況如圖4所示,既有校內教師又有校外兼職教師,教師學歷、職稱、年齡結構較為合理。

圖4 課程教學團隊職稱結構和年齡結構情況示意圖
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授課,教師可以靈活運用信息化平臺教學,課程資源豐富,學生學習效果好。
汽車實訓室在2019年投入新設備,深度開發實訓項目,本課程的項目開出率達到95%;2020年繼續加大投入,增加工位數,本課程的項目開出率達到了100%。
2019年學生參加自治區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能大賽,獲得二等獎;課程團隊教師2019、2020兩年發表專業論文和教改論文多篇;2人在學院舉辦的教育教學技能大賽中獲獎。
(1)持續運用內部質量信息監測平臺,對課程各項指標進行實時監控,采用常態糾偏與周期診改相結合,確保課程建設有序開展;
(2)按照自治區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標準,通過與企業專家聯合開發課程實訓項目,建設課程動靜態資源,加速完成課程建設立項及資源要求。
(3)通過以賽促教,提升教師信息化水平,加強信息化平臺教學建設和應用能力。
(4)成立了實踐專家委員會,通過校企合作,共同開發理實一體化教材。堅持能力本位,拓展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培養他們的技能素質和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