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宦霖
(廣西職業師范學院,廣西南寧 530007)
隨著紅色文化的大力傳播,紅色旅游迅速發展。在紅色旅游的發展帶動下,旅游食品得到快速發展。但隨著各地旅游食品的興起,各景區的旅游食品逐漸呈現同質化現象,缺乏地方特色,對游客吸引力不足。而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則為當地旅游食品研發與加工提供了思路,有助于推動紅色旅游產業與食品加工業協同發展,有效提升當地經濟水平。本文以紅色旅游景區為例,探索依托紅色文化資源的特色旅游食品研發與加工開展,為特色旅游食品發展提供新的發展思路。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逐漸提高。在旅游過程中,人們除了關注當地的文化特色外,也會重點關注當地的特色美食。旅游食品業包括當地的特色餐飲食品、土特產等,作為當地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旅游食品具有以下特征。
(1)文化性。不同地方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會受當地歷史文化影響,形成不同的飲食文化,當地人將地方飲食文化融入食品制作之中,形成特色旅游食品。旅游食品對于游客而言,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食物,更是游客了解當地文化的一種載體。
(2)地域性。多數游客在旅游過程中都希望能品嘗到在其他地方無法品嘗到的、具有當地特色的食品。因此,旅游食品需要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與普通的食品有所區分。
(3)宣傳性。宣傳性特指某個地方的特色旅游食品在宣傳地方特色以及樹立產品品牌方面的重要作用[1]。旅游食品作為當地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應肩負其宣傳當地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的責任,通過食品外部包裝,向更多游客展示當地的環境、文化習俗、歷史背景等,樹立品牌形象。
(4)便攜性。大量游客在旅游結束時會將旅游食品作為紀念品帶回,其中,便攜性也會成為游客選擇的一大因素。這要求旅游食品的外包裝不僅美觀大方,還需要便于攜帶,方便游客購買。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旅游食品作為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開發旅游食品不僅有助于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還有助于傳播當地的旅游文化。①游客到旅游景區開展旅游活動,必然會進行一系列有關的消費,食品消費就是其中一項。開發旅游食品有助于將當地的文化資源和特色食品相融合,進而轉化成實際的經濟效益。生產、加工、銷售旅游食品的同時,也能解決當地人們的就業問題,帶動當地經濟發展。②開發與生產旅游食品有助于深入挖掘當地的文化資源,樹立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在開發和生產旅游食品過程中,可以將當地文化資源融入食品包裝設計中,加強文化展示的同時也增加了食品的附加值,突出地域特色文化,傳播當地特色文化,助力于地域品牌形象的樹立[2]。
隨著紅色旅游的發展,各旅游景區也積極探索開發與紅色文化相關的特色旅游食品,以此來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但當前一些景區對特色旅游食品的研發與加工仍存在不足之處。
旅游食品的開發需要在深入研發食品的基礎上推進旅游資源與食品相融合。然而,在紅色旅游景區的食品研發與加工中,相關企業只重視食品的研發與加工,對旅游文化資源的深入挖掘不夠重視[3]。我國擁有豐富的紅色旅游文化資源,受地理空間分布影響,我國紅色旅游資源總體呈現“大分散,小集聚”的特點[4]。各地方之間的紅色文化資源既有相通之處,又存在地方差異,有助于打造富有特色的紅色旅游食品。然而,當前已有的依托紅色文化資源的特色旅游食品的研發與加工多是簡單地從食品包裝切入,將景區的紅色文化以文字及圖片的形式粗淺地融入食品包裝設計之中。對于紅色文化中蘊含的紅色精神文化、革命英雄事跡等,特別是當地特有的紅色文化資源,并未在食品包裝中體現出當地紅色文化資源的特色,大大降低了旅游食品的文化特色,進而降低了游客購買力。
一些紅色旅游景區不僅蘊含豐富的紅色旅游文化資源,地方飲食也極具地域特色,深受游客喜愛。然而,受加工技術、儲存技術的限制,為了保證食物的最佳口感,對于極具特色的旅游食品,部分景區只提供堂食,卻并不能向游客提供便攜服務。因此,旅游食品產業鏈的不完整也是阻礙旅游食品研發與加工的重要因素之一,導致旅游食品的經濟價值難以充分發揮。
食品安全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不容忽視。然而,當前旅游景區對景區內的旅游食品安全監管不到位,景區食品安全問題多次被曝光。一些食品加工行業的從業人員食品安全意識淡薄,忽視游客的健康安全,食品加工的衛生環境不達標,所選用的食品原材料不新鮮等,都為食品質量安全帶來了隱患。
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為特色旅游食品開發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旅游食品作為促進旅游資源與食品融合發展的載體,其研發與加工既需要重視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又需要重視食品的外部包裝設計,以此促進旅游食品的發展,提高旅游食品帶來的經濟效益。
旅游食品作為旅游紀念品中的一種,承載著傳播地域文化的功能。紅色文化資源為食品包裝提供了大量素材,但依托紅色文化資源設計旅游食品包裝時,應重點選擇具有特色的紅色文化,有針對性地融入食品包裝設計中,突出食品特色,避免粗淺,提升產品的文化附加值。此外,旅游食品的研發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紅色文化資源,開發紅色飲食食品。例如,將革命時期的典型食品“窩窩頭及五谷雜糧”與現代輔食相搭配,為旅游提供紅色套餐。
速食食品,即開袋即食產品或只需進行簡單加工就可以食用的產品,便攜性強,操作方便,是游客購買旅游紀念食品的首選?;诖?,旅游景區可以探索開發具有紅色旅游特色的糕點、速凍食品、真空包裝的土特產等便于攜帶的旅游食品。如圖1所示,井岡山食品品牌“井岡思源”,提取井岡山紅色文化元素設計品牌包裝,凸顯紅色文化價值,強化消費者紅色文化體驗[5]。

圖1 井岡山紅色旅游食品
食品安全管理關乎消費者的健康安全[6]。因此,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是推動旅游食品行業穩定發展的基礎。政府部門需要加強對旅游食品生產的監管,不定期對景區內售賣的旅游產品進行抽查,及時發現并處理具有質量安全問題的旅游食品。此外,為了保障食品檢測技術的權威性,檢測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引入并更新現代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加強對旅游食品中的有害物質成分的檢測,保障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加強對旅游食品安全的監管[7]。
游客參觀紅色文化景區,品嘗當地具有紅色文化記憶的食品,能讓游客從物質上和精神上同時體會革命先烈的不易,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例如,陜西延安可以依托有名的紅色革命事件,開發紅色主題餐廳,如提供“陳嘉庚在延安的套餐”,以當年毛主席招待陳嘉庚的白菜、蘿卜干、雞湯為依據,加以改造,讓游客親身體驗革命先烈的不易[8]。
紅色文化旅游景區可以規劃出專門的“紅色飲食”區域,打造出新的體驗式、參與感強的場景,增強消費者體驗。①景區管理部門可以協調商家將紅色主題餐廳、紅色旅游食品和百貨等集中在規定區域內,發展體驗式紅色特色旅游食品。②景區內可以為游客提供“紅色農場”,讓游客體驗農產品種植活動,增強游客體驗感。
隨著越來越多的紅色文化資源被開發,人們對紅色文化認同越來越高,紅色旅游市場隨之擴大。以紅色文化資源為依據,大力開發特色旅游食品,不僅有助于弘揚紅色文化,還有助于打造當地旅游品牌,帶動食品行業發展,提高社會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