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霞
(甘肅省隴西縣種子站,甘肅 隴西 748100)
隴西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定西市中部,渭河上游,海拔1 612~2 762 m,年均氣溫7.5 ℃,日照時數2 210 h,降雨量445.8 mm,無霜期146 d,屬黃土高原地區,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是適宜馬鈴薯生產的區域。馬鈴薯是隴西縣繼中藥材之后的第二大栽培農作物,其產量高、營養豐富、適應性廣,是隴西縣重要的糧食蔬菜兼用作物之一。2020 年隴西縣馬鈴薯種植面積27 000 hm2,是甘肅省境內種植面積較大的縣份之一。馬鈴薯品種選擇與馬鈴薯的產量密切相關,選擇高產高質的品種,是發展馬鈴薯產業的關鍵。為篩選適宜隴西縣種植的馬鈴薯品種,2020 引進馬鈴薯中晚熟新品種(系)48個,在隴西縣柯寨鎮劉家掌村進行了品種比較試驗。現將隴西縣中晚熟馬鈴薯新品種引進比較試驗總結如下。
晉薯16、漳引 1號、冀張 8號、寧薯16、L1149-2、G2、隴薯 6號、隴薯 11號、青薯 16號、甘引1號、冀張 20號、天薯 12號、DX16、青薯 9號、固WY-14、新大坪、大同里外黃、DX8、青薯 10號、隴薯10號、X8、X9、天薯 11號、鄭薯 1號、隴薯 22號、紫芋 2號、青薯 168、固 WY-15、隴薯 13號、中薯 19號、紫云、臺灣紅皮、紅美人、黑金剛、隴薯7號、隴薯16號、中薯 18號、希森 6號、中薯 22號、黃心 226、隴薯 15、D3、天 14-20-18、天 14-22-28、天 13-2-46、L0109-4、隴薯 14號、華頌 7號 48個品種,均為原種。參試品種(系)由甘肅省農業科學研究院、定西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天水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甘肅凱凱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渭源省農科院試驗站、甘肅裕新農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隴西縣盛達馬鈴薯農民合作社7 家單位(企業、合作社)提供。
試驗設48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1個處理,以隴薯10號為對照(CK)。不設重復,隨機排列,小區面積為19.5 m(26.5 m×3 m)。小區種植6 行,行株距50 cm×40 cm,共種植 98 穴,播種量 52 500 穴 /hm2。試驗保護行設為0.5 m,試驗區面積936 m2,田間布局如圖1 所示。

圖1 田間布局
試驗于2020 年4—10月開展,試點設在隴西縣柯寨鎮劉家掌村,位于隴西縣西北方向,平均海拔2 194 m,2020 年平均降水量 445.8 mm,年平均氣溫7.5 ℃,全年無霜期146 d。土壤類型為黃綿土,肥力中等,地勢平坦,旱山地,中等肥力,前茬作物為黃芪。試驗于2020 年4月種植,種植方式為人工點播,播前施農家肥22 500 kg/hm2、尿素225 kg/hm2。4月15日在覆膜同時噴施40%的甲·乙·莠封閉除草,5月15日進行了間苗定株,6月10日進行了人工除草,7月11日追施尿素 165 kg/hm2,于 8月11日—10月17日先后成熟。
從表1 可以看出,較隴薯10號(CK)增產的有11個品種,依次為青薯9號、隴薯15號、隴薯22號、天 14-22-28、L0109-4、天 14-20-18、隴薯 13號、青薯 16號、晉薯 16號、天 13-2-46、隴薯 16號,其中增產幅度大于30%的有青薯9號、隴薯15號、隴薯 22號、天 14-22-28、L0109-4 等 5個品種,折合產量分別為 66 150.00 kg/hm2、63 877.50 kg/hm2、61 312.50 kg/hm2、59 512.50 kg/hm2、58 725.00 kg/hm2,分別較隴薯 10號 (CK) 增產 49.92%、44.77%、38.96%、34.88%、33.10%。受全年低溫多雨天氣的影響,薯塊重量大于250 g 的商品薯不是特別多,收獲時僅以大于等于150 g 和小于150 g 的2個級別統計,結果表明:大薯率高于隴薯10號(CK)的有紫云、中薯 18號、天 13-2-46、隴薯 15號、隴薯 16號、青薯 9號、L0109-4、青薯 10號、天 14-20-18、D3、天薯12號、X8、DX8 等 13個品種,大薯率分別為 95.3%、94.4%、93.1%、90.7%、90.0%、89.5%、89.0%、88.0%、86.5%、86.5%、86.4%、86.0%、86.0%。

表1 2020 年隴西縣馬鈴薯中晚熟新品種比較試驗田間記載產量

表1 (續)
在整個生育期,生長勢按強、中、弱分級,生長勢強的有隴薯15號、天薯11號、晉薯16號、中薯19號、隴薯 7號、隴薯 16號、天 14-20-18、青薯 9號、X8、隴薯 10號 10個品種,其中隴薯 15號、天薯 11號、晉薯16號的長勢特別突出,整個生育期枝葉繁茂,抗病性強。
通過苗期低溫氣候的觀察,抗寒性強的品種有天薯 11號、天薯 12號、隴薯 15、青薯 168、隴薯 16號、隴薯 7號、青薯 9號、隴薯 10號、晉薯 16號、天14-20-18、中薯 19號、X8、冀張 8號等 13個品種。因多雨天氣的影響,各個試驗品種在各生長階段抗旱性表現無差異。
試驗結果表明:青薯9號、隴薯15號、隴薯22號、天 14-22-28、L0109-4 等 5個品種(系)產量比隴薯10號(CK)增產30%以上,且薯型美觀,商品率高,在后期降雨量多,土壤濕潮的環境中爛薯率低,薯塊品質和抗病性方面均表現良好,適宜在隴西縣干旱半干旱地區推廣種植。另有天14-20-18、隴薯13號、青薯 16號、晉薯 16號、天 13-2-46、隴薯 16號等 6個品種(系)增產不明顯,但綜合抗性良好,建議繼續進行品比試驗,進一步確定其適應性、穩產性及豐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