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麗
(甘肅省秦安縣林業和草原局,甘肅 秦安 741600)
秦安花椒栽培歷史悠久,素有“秦椒出成紀”的傳說。近年來,秦安縣委縣政府緊緊抓住花椒產業發展不放松,在工作上引導,在政策上扶持,使花椒產業成為繼蘋果、蜜桃之后的富民強縣的三大主導產業之一。截至目前,全縣花椒總面積達到11 233.33 hm2,掛果面積 9 333.33 hm2,產量 1.05 萬 t,產值 12.6 億元,為了進一步加快秦安縣綠色無公害花椒的種植和推廣,總結出了綠色無公害花椒生產技術。
椒園選擇在海拔1 200~1 700 m、地勢平坦、空氣質量好、無污染、交通便利的陽坡或半陽坡地,避免在易發生泥石流的區域以及污染嚴重的工廠、礦山附近建園,具體可以參考花椒的適宜生態因子(表1)進行選址。

表1 花椒適宜生態因子
選擇頂芽比較飽滿、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且充分木質化的一二級優質苗,以花椒苗木質量分級標準(表2)為準。

表2 花椒苗木質量分級標準
一般選擇在春季2 至3月花椒還沒有出芽時或秋季進行栽植,選取一年或兩年生的優質苗木,如果栽植的花椒苗帶葉,清除枯蔫、卷曲的枝條葉片,以便減少苗木水分的蒸發。先挖好坑,以穴狀為主,深挖土層60 cm×60 cm,將苗木放入穴狀坑內,填土踏實立即澆水,等水完全滲透后,覆蓋細土,干旱地區可用地膜覆蓋以求保墑,提高花椒樹的成活率,栽植株行距3 m×4 m,密度以840 株/hm2為宜,根據土壤傷情定時灌溉,因秦安縣地形地貌特征,可采用集雨灌溉,每年至少2次。
花椒樹主根系生長旺盛,側根發達,對土壤環境的要求較高,既要有良好的透氣性,還需要有豐富的有機質,深翻土壤,擴大樹盤,達到熟化土壤的目的。在操作過程中要注意,花椒樹冠下面要挖淺一些,樹冠以外要挖深一些,防止傷害到根部。行與行之間挖30~60 cm 為宜。
通過對椒園的深翻,不僅能破壞蟲卵的生存條件,預防病蟲害,還可以提高園地土壤的通透性,從而改善水分條件,加速了土壤中礦物質與有機質之間的分解轉化吸收,增加了土壤肥力,促進花椒根系的生長發育。
清除雜草,保持椒園內清潔,是椒園管理的重要措施。春夏季是雜草生長的季節,要及時中耕清理雜草,可根據雜草生長的旺盛程度,每年進行3~4次,深翻15~20 cm 為宜,通過清除雜草可防止土壤水分的蒸發,避免雜草與花椒爭奪養分,為花椒生長發育創造有利條件。
每年4月初,在樹盤下覆蓋一層麥草,增加土壤的保水性,提高土壤溫度,麥草腐爛發酵后,轉化成有機質,還可提升土壤肥力。主要做法是先將麥草鍘成5 cm 左右的小節,再將樹盤表面的一層土層鏟起來翻到旁邊備用,在鏟過的樹盤下鋪上一層麥草,厚度15 cm 左右,再將鏟到一旁的土壤覆蓋到麥草表面,防止被風沙吹走,條件允許的椒園可在灌水后鋪地膜。
綠色無公害花椒生產技術,施肥主要以多施有機肥、少施化肥的原則,采取測土配方與水肥相結合的生產技術來提高土壤肥力,提升花椒的品質。
2.3.1 施肥要求 第一,所施肥料一定要通過相關部門質檢,符合國家規定標準,具有相關部門登記認證與生產許可證才可使用。第二,有機肥施用前,需要做無公害化處理,待完全腐熟后方可施用(秸稈和綠肥除外),在施有機肥時配合少量化肥(如尿素)使用效果更佳。第三,不得使用硝態氮肥和含硝態氮的復合肥。第四,在花椒采收前20 d不得施用任何肥料。
2.3.2 施肥方法 不同生長階段的花椒樹對營養成分的需求不同。幼樹期:為促進花椒樹枝條分枝,多施氮肥,平均每年施花椒專用氮肥2~3次,年施肥總量100~150 g/株;結果初期根部多施氮肥,并配合施用鈣肥,萌芽期要施氮復合肥,花期施磷鉀復合肥,適當的施微量元素和葉面追肥,冬季深施有機肥;盛果期要加大施肥量,與結果初期施肥種類相同,施肥量要增加1/4,具體的施肥方法見花椒不同時期的施肥方法(表3)。

表3 花椒不同時期的施肥方法
葉面噴肥。噴施時間一般在4月中旬、5月上旬和6月上旬,每年噴2~3次即可,在清晨或傍晚進行為宜,葉面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尿素等,也可與防病滅蟲結合進行。
整形修剪是提高花椒產量與品質的一項重要措施。花椒栽植后如果不進行修剪,任其自然生長,則會使枝條徒長、雜亂重疊,甚至部分相互交叉,導致樹冠郁閉,通風透光性差,病蟲滋生,使樹勢減弱,大大降低了花椒的產量與品質。而通過整形修剪,可以培養樹冠和調整光照,為樹體創造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最大限度地提高光能利用率,促進營養物質的轉化與積累,調節樹體生長與結果的平衡關系,從而達到早結果、早豐收、高產、穩產、優質的目的。
花椒的修剪時間有春季修剪、秋季修剪和冬季修剪,要根據不同的品種、樹齡以及樹勢的強弱來選擇修剪時間,一般情況下,老樹和樹勢弱的椒樹適宜在春季修剪;幼樹和盛果期的樹適宜秋季修剪,如果選擇春季修剪,會因傷流過多而使樹體減弱,造成減產。采用適宜的修剪時間,剪除枯枝病葉、細弱枝、徒長枝、重疊枝、交叉枝。
修剪方法有短截、疏剪和縮剪3 種,疏剪能提高椒樹內膛的通透性,促進開花結實;短剪促進新梢的生長,擴大樹冠,增強樹勢;縮剪能控制樹冠和枝組的發展,防止結果部位外移,延長結果年限。
3.2.1 短截 短截是比較常見的一種修剪方法。每年花椒樹結果后,將生長旺盛的主枝,剪去枝條的一部分,主要在其2/3 處左右進行短截,保留2~3個主枝,減少養分的消耗,促進再次長出新枝。將生長衰老的主枝徹底剪除,促進新枝萌芽。盛果期與衰老期的椒樹以短截為主。
3.2.2 疏剪 疏剪是將過密的枝條、交叉枝、重疊枝等影響花椒透光性的枝條從基部剪去,改善花椒樹冠內膛的通風透光條件,使椒樹能更好的吸收光照,促進開花結果,提高產量。花椒在幼壯時期,主要采用疏剪的修剪方式。
3.2.3 縮剪 縮剪也叫做回縮,就是把多年的枝條修剪到分枝的位置。縮剪能使枝條生長方向發生改變,提高樹體內膛的通透性,以免樹冠擴大。縮剪的口一般比較小,如果剪口的枝較粗壯,縮剪就會促進剪口枝的生長;假如剪口較大時,就要削弱剪口枝促進生長;對多年生的骨干枝進行縮剪時,一定要保留好輔助養樁,防止剪弱剪口枝。椒樹在衰老期多采用縮剪。
花椒樹適宜的樹形主要分為3 種:自然開心形、多主枝叢狀形、自然圓頭形,其中最常見的樹形是自然開心形,此樹形通風透光性好,有利于內外部結果枝的形成以及果實的著色。培養自然開心形樹形的要先定干,高度一般為30~50 cm,選留一級枝,培養二級枝。
農業防治主要是加強田間管理,選擇抗病性強的苗木,合理設計栽植密度,加強土肥水管理,精細修剪,及時清除園內的雜草、枯枝、病果等,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常見的物理防治方法有清理法和誘殺法。清理法:如清除病枝葉、刮翹皮、除蟲卵、翻土壤等措施;誘殺法:在田間采用黃板、藍板誘殺法、燈光誘殺法、食誘、性誘,還可以利用特種誘捕器等。在實際防治中要根據病蟲害的特性,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防治。
生物防治一般采取以蟲吃蟲的方法。比如瓢蟲食蚜蟲、捕食螨食花椒害螨,既對自然環境無污染,又能有效遏制蟲害。
化學防治在病蟲害防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具有見效快、經濟效益明顯等特點。在生產中,濫用農藥、加大超劑等現象非常突出,花椒無公害防治技術選用低濃度、低殘留農藥進行防治,盡量減少用量和使用次數,并且在采摘前30 d 禁止使用。
花椒一般在8—9月成熟,成熟之后要及時采摘,否則落果會降低經濟效益。目前花椒的采收主要依靠人工采摘,待晴天露水干后進行,如果在下雨天或有露水的天氣采摘,會影響花椒的色澤與麻味。采摘過程中,要盡量避免手直接觸碰到果實表面的油囊,最好用剪刀或者采摘器采摘果穗,采摘后立即晾干或烘干。
本文從高標準建園、加強土肥水管理、精細修剪、病蟲害無公害的防治、及時采收等5個方面闡述了綠色無公害花椒生產技術,這5個環節相輔相成,每個環節都要做到高標準、精細化管理,才能生產出產量高、品質優、無公害的花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