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潔,張巨明
(北京市鼓樓中醫醫院,北京 100009)
遺尿是指5歲以上小兒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經常入睡后小便自遺,醒后方覺的一種病癥。古代醫家對本病記載頗多,如《靈樞·九針論》云:“膀胱不約為遺溺。”再如《諸病源候論·小兒雜病諸侯·遺尿侯》指出“遺尿者,此由膀胱有冷,不能約于水故也。……腎主水,腎氣下通于陰,小便者,水液之余也,膀胱為津液之府,既冷氣衰弱,不能約水,故遺尿也。”遺尿多與腎及膀胱功能失調相關,臨床以腎氣不足,膀胱失約為多見。筆者用遺尿方聯合趙氏雷火灸治療小兒遺尿腎氣不足型療效滿意,報道如下。
共36例,均為北京市鼓樓中醫醫院兒科2019年至2021年門診患兒。男21例、女15例,年齡5~14歲。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8例。兩組年齡、性別和病程經統計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中醫診斷標準:參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07年頒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遺尿的診斷依據:①睡眠較深,不易喚醒,每夜或隔幾天發生尿床,甚則一夜尿床數次。②發病年齡在5周歲以上。③小便常規及尿培養無異常發現。④X線攝片檢查,部分患兒可發現有隱形脊柱裂,泌尿系X線造影可見其結構異常。
中醫證型診斷標準:參考汪受傳主編《中醫兒科學》的中醫證型分類。腎氣不足型:寐中多遺,可達數次,小便清長,面色少華,神疲乏力,肢冷畏寒,舌質淡,苔白滑,脈沉細無力。
納入標準:①年齡5歲以上;②符合小兒遺尿診斷標準以及腎氣不足型診斷標準;③受試者監護人知情同意,自愿受試。
觀察組用遺尿方(自擬)聯合趙氏雷火灸。①趙氏雷火灸灸法:取關元、三陰交、命門、脾俞、腎俞、氣海。距離皮膚4~5cm,放在小腹部進行溫灸,約10min,以皮膚發紅,深部組織發熱為度,灸關元、三陰交、命門、脾俞、腎俞、氣海,用回旋灸法,每穴各灸2min。連續3天施灸,后休息2天,5天為一療程。②遺尿方(中藥免煎顆粒劑由北京康仁堂藥業有限公司提供)。桑螵蛸10g,補骨脂6g,山藥10g,益智仁6g,烏藥6g,五味子6g,杜仲6g,生黃芪10g,生牡蠣10g,雞內金6g,石菖蒲6g,遠志6g,熟地黃6g。沖服,每劑2袋,日服2次。8歲以下每次1袋,8歲以上每次1.5袋,日2次。防護:囑患兒白日勿過度游玩,以免夜間疲勞貪睡。傍晚后少飲水,睡前排空小便,養成良好規律的生活習慣。在患兒夜間尿床時段,將其喚醒排尿,取效后減少喚醒次數直至患兒自醒排尿。家長對患兒應耐心教育引導,鼓勵其消除害羞及緊張情緒,樹立治療信心。
對照組:用與治療組相同遺尿方內服,防護同治療組。
兩組治療5天為一療程,4個療程后統計結果。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07年頒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治愈:未再遺尿。好轉:遺尿次數減少,睡眠中能叫醒排尿。無效:遺尿無變化。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中醫認為遺尿多與腎及膀胱功能失調相關,同時還與肺、脾、心相關。肺主一身之氣,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脾主運化,散津于肺且能利水;腎主水,司二便,與膀胱互為表里。遺尿方為桑螵蛸散與縮泉丸合方加減。桑螵蛸、益智仁補腎固精、縮尿止遺,烏藥溫腎散寒、助膀胱氣化,山藥益腎澀精、補益脾胃,熟地、杜仲補腎填精,黃芪調補肺脾,五味子益氣生津、滋腎止遺,雞內金健脾消食、澀精止遺。困寐不醒者考慮心陽不振、心竅不開,予石菖蒲、遠志以化痰濁,開竅醒神,安神定志。全方合用,溫補腎陽,固精縮尿,兼顧肺脾。雷火灸燃燒產生的紅外線及熱能,對肌體深部組織以及經絡穴位有刺激及調整作用。溫灸小腹可使局部氣血活絡,經脈充盈,尿液攝納有度,取命門、腎俞、關元、三陰交扶陽攝精,益腎止遺;灸氣海增膀胱氣化之力;灸脾俞健脾益胃,使津液輸布有度。綜上所述,遺尿方聯合趙氏雷火灸治療小兒遺尿腎氣不足型有較好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