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陵,唐本夫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脊柱科,湖南 長沙 410000)
頸椎病是因各種損傷、椎間盤及附屬結構退變,關節繼發退化,刺激或壓迫周圍血管神經、脊髓等引發一系列癥狀及體征的疾病[1]。神經根型頸椎病是因椎間盤突出,椎體滑脫,關節韌帶增生等壓迫神經引起的頸肩部及上肢放射痛為主的疾病。本研究用頸前筋膜擴張術聯合蠲痹湯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風寒濕型療效較好,總結如下。
共60例,均為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脊柱科門診及住院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30例。試驗組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齡(41.5±14.3)歲,平均病程(7.25±1.38)月。對照組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齡(39.2±12.6)歲,平均病程(8.62±1.23)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 符合《第三屆全國頸椎病專題座談會紀要》[2]中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診斷標準,符合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主要表現為頸、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為主,頭有沉重感,頸部僵硬,活動不利,惡寒畏風,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緊。
納入標準:符合診斷標準,年齡20~70歲,對試驗中藥及西藥無過敏。
兩組均予頸前筋膜擴張術治療。患者仰臥位,頭略偏向健側,充分暴露頸部,環狀軟骨旁用龍膽紫筆標記,以此為中心消毒3次,戴無菌手套,觸及動脈搏動后用食指及中指將血管肌肉推向外側,用5號針頭沿左手食指緩慢進針,觸及骨面后回退2~3mm,回抽無血無氣體,注入2%利多卡因2mL(國藥準字H20043676,5mL∶0.1g),醋酸曲安奈德2mL(國藥準字H33020762,5mL∶50mg),維生素B1、B12各1mL(國藥準字H42021510,2mL∶0.1g),0.9%生理鹽水4mL混合液。術畢按壓傷口2min后貼輸液貼,囑患者保持仰臥位休息15min,保持傷口干燥2日。
試驗組加用蠲痹湯加減。羌活15g,獨活15g,秦艽10g,海風藤10g,桑枝10g,當歸10g,川芎10g,乳香10g,木香10g,防己10g,薏苡仁20g,炙甘草6g。7劑,每日1劑,分早晚溫服。7天為一療程,治療2個療程。
痛視覺模擬(VAS),滿分為10分,0到10分疼痛逐漸增強。
用SPSS23.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頸肩部及上肢疼痛麻木的癥狀與陽性體征消失,生活不受影響為治愈。頸肩部及上肢疼痛麻木癥狀基本消失,偶因勞累,受涼后出現頸肩部不適,少許體征弱陽性為顯效。頸肩部及上肢疼痛麻木癥狀與陽性體征有好轉,但生活仍受影響為有效。頸肩部及上肢疼痛麻木癥狀與陽性體征無好轉甚至加重,無法正常生活為無效。
兩組療效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頸肩部疼痛VAS評分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頸肩部VAS評分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頸肩部VAS評分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30 8.16±1.33 3.13±0.94△對照組 30 7.85±1.26 5.17±1.22
頸椎病屬中醫“項痹”范疇。病機為正氣不足,外感邪氣,痹阻經絡。蠲痹湯出自《醫學心悟》。方中獨活、羌活、秦艽、海風藤、桑枝疏風除濕、通痹止痛,川芎、乳香、木香行氣活血止痛,當歸活血而和營,防已、薏苡仁健脾除濕。諸藥合用可行氣活血、祛風散寒、除痹止痛。頸前筋膜擴張術可緩解局部炎癥刺激,營養神經[3]。
頸前筋膜擴張術聯合蠲痹湯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風寒濕型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