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廣清,曾 慧,彭 葉
(1.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針灸康復科,廣東 廣州 510095 2.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五臨床醫學院,廣東 廣州 510405)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以侵蝕關節炎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現為關節晨僵、疼痛、腫脹及功能障礙,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臨床常用非甾類抗炎藥、抗風濕藥等藥物治療RA[1]。RA屬中醫“尪痹”、“痹證”范疇,因素體虧虛,氣血不足,風寒濕等邪氣入侵,痹阻經絡,氣血不暢,故治療原則為祛風除濕,通絡止痛[2]。本研究用川羌除痹湯輔治RA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91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齡41~68歲,平均(53.74±7.31)歲;病程2~9年,平均(5.42±1.36)年;關節功能為Ⅰ級5例,Ⅱ級21例,Ⅲ級19例。觀察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齡42~69歲,平均(54.09±7.24)歲;病程2~9年,平均(5.57±1.27)年;關節功能為Ⅰ級4例,Ⅱ級22例,Ⅲ級20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西醫RA[3]診斷標準,以關節晨僵、疼痛、腫脹及功能障礙為臨床表現;②符合中醫尪痹寒濕痹阻證[4]診斷標準,以關節冷痛而腫,遇寒痛增,得熱痛減,關節屈伸不利,晨僵,關節畸形為主癥,以口淡不渴,惡風寒,陰雨天加重,肢體沉重為次癥;③關節功能Ⅰ~Ⅲ級。
排除標準:①關節嚴重畸形;②合并其他重大疾??;③對本研究藥物過敏;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⑤精神障礙;⑥近1個月內使用過免疫制劑。
兩組入院后均進行常規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及功能訓練。
另予以口服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國藥集團致君(深圳)坪山制藥,國藥準字H10970209]100mg,日1次。
觀察組加用川羌除痹湯。藥用川烏6g(先煎),細辛5g,甘草10g,延胡索、獨活、當歸、牛膝、地龍、烏梢蛇、桂枝、蜂房各15g,山茱萸、青風藤各20g,羌活30g,白芍50g。水煎,日1劑,分2次飯后服用,服用7劑后,根據舌苔以及脈象等進行加減。
兩組均治療14天。
免疫功能:治療前及治療14天后,清晨抽取肘部空腹靜脈血5mL,采用免疫熒光法檢測T淋巴細胞亞群:成熟T淋巴細胞(CD3+)、誘導性T細胞/輔助性T細胞(CD4+)、抑制性T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CD8+)Th1/Th2型細胞因子水平:治療前及治療14天后,清晨抽取肘部空腹靜脈血5mL,采用酶聯免疫法檢測血清白介素-2(IL-2)、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0(IL-10)水平。
用SPSS22.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顯效:臨床癥狀、體征顯著好轉。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改善。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顯著好轉,甚或加重。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5 61.70±5.63 69.73±5.03* 35.62±5.54 43.26±6.52* 34.62±5.04 30.79±4.46*觀察組 46 62.62±5.47 73.34±4.35* 36.59±5.34 47.57±5.34* 35.42±5.22 26.47±4.01*t 0.673 3.124 0.724 2.945 0.633 4.142 P 0.503 0.003 0.472 0.005 0.529 <0.001組別 例 CD3+(%) CD4+(%) CD8
兩組治療前后Th1/Th2型細胞因子水平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Th1/Th2型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ng/L,±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Th1/Th2型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ng/L,±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IL-2 TNF-α IL-4 IL-10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5 42.73±7.62 30.52±5.61* 62.13±11.35 44.39±8.23* 13.45±3.46 21.27±4.43* 11.67±3.30 17.70±3.72*觀察組 46 43.05±8.31 24.67±4.65* 61.72±10.33 38.26±7.83* 14.01±3.68 26.53±5.07* 10.71±2.98 20.85±4.16*t 0.163 4.623 0.154 3.101 0.636 4.477 1.242 3.236 P 0.871 <0.001 0.878 0.003 0.527 <0.001 0.219 0.00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RA是一種以滑膜炎癥為病理基礎的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嚴重可導致關節畸形,功能喪失,影響患者日常生活[6]。目前,臨床常用的藥物有雙氯芬酸鈉、來氟米特,雙氯芬酸鈉屬非甾體抗炎藥,具有抗炎、止痛、解熱的作用,是臨床治療RA的一線藥物。中醫[7]認為尪痹因機體氣血不足,肝腎虧虛,復感風寒濕等邪氣,以致邪入機體,注于經絡,留滯關節,進而出現腫痛,屈伸不利等癥狀,以祛風除濕,溫經通絡為治療原則。
細胞免疫參與RA的生理病理過程,其中T細胞與RA發病密切相關,T細胞通過結合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Ⅱ類分子(MHcⅡ)以抗原多肽,激活巨噬細胞,釋放前炎癥因子,如IL-2、TNF-α等,此類炎癥因子通過激活滑膜軟骨細胞及成纖維細胞,使其分泌降解膠原和糖蛋白的酶,從而破壞骨組織。T細胞具有免疫調節和抑制的作用,其中CD3+、CD4+數量與RA患者病情活動程度呈負相關,CD8+與RA病情活動程度呈正相關。治療后兩組CD3+、CD4+均升高,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CD8+均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說明川羌除痹湯輔助治療RA可以改善免疫功能。可能的原因是川羌除痹湯中山茱萸總苷[8]通過抑制NF-κB通路信號轉導,抑制淋巴細胞轉化、淋巴因子激活,起到免疫抑制劑作用;細辛[9]通過抑制p38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核轉錄因子-κB(NF-κB)的激活來免疫抑制作用。諸藥合用,可改善免疫功能,從而緩解癥狀和體征。
IL-2和TNF-α是Th1型細胞分泌的促炎細胞因子,可誘導炎性細胞浸潤引起炎性反應;IL-4和IL-10是Th2型細胞分泌的抗炎細胞因子,具有抵抗炎癥的作用,與IL-2和TNF-α呈拮抗作用。Th1型細胞和Th2型細胞在機體健康狀態下處于平衡,而在致病情況下,RA患者Th1和Th2型細胞失衡,Th1型細胞比例升高,Th2型細胞比例下降,從而導致IL-2和TNF-α表達升高,IL-4和IL-10表達下降。治療后兩組IL-2、TNF-α均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IL-4、IL-10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說明川羌除痹湯輔助治療RA通過調節Th1/Th2型細胞因子表達,以抑制炎性反應??赡艿脑蚴请p氯芬酸鈉為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物,通過抑制環氧合酶合成,降低花生四烯酸代謝,抑制炎癥因子產生,達到抑制炎癥的目的。川羌除痹湯中川烏[10]可抗炎鎮痛,其總生物堿可參與前列腺素代謝,抑制前列腺素E的合成,介導白細胞趨化,具有抑制炎癥反應發生的作用;羌活[11]散寒鎮痛、抗炎抗過敏,其根莖中多炔類成分可抑制NO分泌,表現抗炎活性;青風藤[12]鎮痛抗炎,通過抑制NF-κB的失活,阻斷炎癥細胞因子介導免疫反應,以減少炎癥。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說明川羌除痹湯輔助治療RA療效更好。川羌除痹湯中川烏祛風除濕,散寒止痛,善治周身歷節疼痛,屈伸不利;羌活散寒祛風,勝濕止痛,善治腰以上風寒濕痹;青風藤祛風濕,通經絡,利小便;山茱萸酸、補益肝腎;烏梢蛇祛風通絡,定驚止痙;細辛祛風散寒,通竅止痛;蜂房祛風止痛止癢。地龍清熱熄風,通絡平喘;延胡胡活血行氣止痛;當歸、白芍養血活血,緩急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散寒除濕,溫經通絡,行氣止痛之效。
綜上所述,川羌除痹湯輔治RA可改善免疫功能,調節Th1/Th2細胞表達,抑制炎癥反應,提高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