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濤
(河南省郟縣人民醫院呼吸內科,河南 郟縣 467100)
慢性支氣管炎為一種以中老年為主要發病人群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可能引發心力衰竭、肺性腦病等并發癥[1]。本研究用加味止咳散輔治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共78例,均為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男23例,女16例;病程4~10年,平均(5.25±2.46)年;年齡46~75歲,平均(59.82±3.51)歲。觀察組男26例,女13例;病程3~12年,平均(6.04±3.35)年;年齡43~76歲,平均(60.79±2.24)歲。兩組一般資料(性別、病程、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世界醫學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
納入標準:符合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西醫診斷標準[2]:咳嗽、雙肺有喘鳴音,急性喘息型支氣管炎、慢喘支急性發作。符合中醫辨證診療標準[3]:為痰濕蘊熱犯肺證,胸痛、胸悶、氣喘、惡寒、咳嗽、痰黃而稠、苔黃舌紅;患者均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出標準:肝、腎、心等重要臟器功能嚴重損傷,伴有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呼吸障礙性疾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嚴重精神障礙。
兩組均給予平喘、化痰止咳、吸氧等常規治療。另給予0.25g左氧氟沙星(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324)加100mL氯化鈉溶液稀釋、15mg氨溴索(瑞陽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73341)治療,靜脈注射,日1次。
觀察組加用加味止咳散治療。藥用百部10g,陳皮15g,款冬花10g,杏仁9g,金銀花6g,紫菀12g,白前9g,桔梗8g,蘇子11g,甘草8g。氣喘加葶藶子15g,麻黃12g;陰虛加沙參20g,麥冬20g;腎氣虛加五味子15g;肺氣虛加黨參20g,黃芪20g。日1劑,加水煎至400mL,早晚2次溫服。
7天為一療程,兩組均連續治療2個療程。
檢測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采用肺功能自動檢測儀(日本美能肺功能檢測儀AS-507)測定呼氣峰值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
檢測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采集兩組晨起空腹狀態下5mL靜脈血,2500r/min離心20min,分離血清取上層清液,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試劑來源:北京四正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C反應蛋白(CRP)。
計算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包括咳痰、口燥咽干、咳嗽、喘息等,證候從重到無分別記為3、2、1、0分。共12分,分數越高則病情越嚴重。
統計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胃腸道反應、低血鉀、心悸、頭暈等。
用SPSS22.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咳嗽、喘息等臨床癥狀全部消失,中醫證候積分減少≥90%為臨床控制。臨床主要癥狀(咳嗽、喘息、咳痰)顯著改善,中醫證候積分減少70%~89%為顯效。臨床主要癥狀有所改善,中醫證候積分減少30%~69%為有效。未達到“有效”為無效。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s)
組別 例 PEF(L/s) FVC(L) FEV1(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9 2.14±0.34 3.57±0.48 2.14±0.18 3.56±0.39 1.46±0.24 2.89±0.36對照組 39 2.15±0.42 2.89±0.52 2.22±0.24 2.97±0.35 1.45±0.22 2.25±0.24 t 0.116 6.001 1.665 7.031 0.192 9.238 P 0.908 <0.001 0.100 <0.001 0.848 <0.00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s)
組別 例 TNF-α(ng/L) IL-6(ng/L) 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9 82.15±10.86 55.23±4.64 11.27±1.36 4.42±1.22 45.21±2.37 8.10±2.27對照組 39 84.21±11.13 73.30±6.51 10.69±1.85 6.65±1.46 43.92±3.54 14.87±1.35 t 0.827 14.116 1.578 7.320 1.891 16.008 P 0.411 <0.001 0.119 <0.001 0.062 <0.00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咳痰 喘息 咳嗽 口燥咽干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9 2.49±0.45 1.04±0.18 2.24±0.53 0.98±0.34 2.24±0.45 1.12±0.22 2.49±0.31 0.86±0.37對照組 39 2.56±0.32 1.36±0.35 2.39±0.51 1.28±0.55 2.10±0.61 1.41±0.25 2.36±0.39 1.30±0.23 t 0.767 5.078 1.274 2.897 1.153 5.438 1.630 6.307 P 0.446 <0.001 0.207 0.004 0.252 <0.001 0.107 <0.001
兩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例(%)
慢性支氣管炎屬于一種臨床常見非特異性慢性疾病,病程較長,且易反復,病情發展可引發肺部感染,加重咳嗽、氣喘等臨床癥狀,給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帶來極大困擾。目前,臨床多用祛痰、抗感染、平喘等治療。
慢性支氣管炎屬中醫“喘病”、“痰飲”范疇。外邪反復侵襲致肺、脾、腎功能失調是其發生、發展重要因素,病機為痰濕聚內,燥熱傷肺,痰閉肺絡,故治則應以宣肺化痰、散寒平喘為主[4]。加味止咳散方中百部、紫菀具有化痰止咳之效,共為君藥;白前為臣藥,可增強君藥化痰正咳之功效;蘇子降氣消痰、止咳平喘,款冬花潤肺下氣,杏仁消腫、化痰、潤肺,金銀花、陳皮化痰理氣,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通氣、止咳、平喘、化痰之效[5]。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麻黃對呼吸系統有平喘、鎮咳、祛痰作用;杏仁可平喘止咳、保肝、抗炎;陳皮能平喘祛痰、抗炎、增強免疫功能;紫菀、白前等止咳、平喘類藥物具有抗內毒素、抗炎、鎮靜作用,且可解除氣管平滑肌痙攣;沙參、黨參等益補類藥物,能提高機體免疫力[6]。
左氧氟沙星屬于喹諾酮類藥物,可通過降低細菌活性、阻止細菌分解、合成,造成細菌死亡,用藥后藥效維持可達6h,充分發揮抑制呼吸道感染作用;氨溴索可增加中性黏多糖分泌,調節黏液性、漿液性物質分泌,促進機體代謝、呼吸道表面物質形成,降低痰黏度,改善纖毛運動功能[7]。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時機體內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呈升高趨勢,肺功能顯著下降,本研究采用加味止咳散輔助左氧氟沙星、氨溴索治療后,觀察組PEF、FVC、FEV1高于對照組,IL-6、TNF-α、CRP水平低于對照組,可見其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肺功能,降低炎性反應,且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加味止咳散輔治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療效較好,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肺功能,降低炎性反應,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