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波
(河南省新鄭天佑中醫院,河南 新鄭 451100)
肺炎是兒童時期常見感染性疾病,大葉性肺炎是其中常見類型,是由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等細菌引起,以胸痛、咳痰、高熱等為主要癥狀[1]。大葉性肺炎累及肺葉大部或全部,是以肺泡內出現急性彌漫性纖維素滲出為主的炎性病變。西醫針對大葉性肺炎以抗炎及對癥支持治療為主,雖有一定的療效,但隨著廣譜抗生素的應用,耐藥性逐漸增加[2]。近年來,中醫藥在兒童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中取得不錯的成效,其中麻杏石甘湯具有清熱平喘、辛涼宣泄之效,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呼吸系統疾病治療中。中藥離子導入屬中醫外治療法,可使藥物直達病灶組織,提高局部藥物濃度,增強治療效果。本研究用麻杏石甘湯加減聯合中藥離子導入輔治兒童大葉性肺炎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70例,均為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大葉性肺炎患兒,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5例。對照組男22例,女13例;年齡3~12歲,平均(7.54±1.12)歲;病程1~7d,平均(4.08±0.45)d;病感染部位為左肺9例,右肺13例,兩側13例;體重10~43kg,平均(30.22±5.10)kg。觀察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4~11歲,平均(7.38±1.08)歲;病程2~6d,平均(3.87±0.51)d;感染部位為左肺8例,右肺15例,兩側12例;體重14~39kg,平均(29.72±4.02)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實用兒科學》[3]、《中醫兒科學》[4]的診斷標準;②伴咳嗽、發熱、呼吸困難等癥狀;③CT或胸部X線可見肺部存在大片狀影;④可聞及濕性啰音;⑤病程小于等于1周;⑥患兒家屬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近1周內應用免疫調節劑、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②對研究所使用藥物過敏;③合并支氣管哮喘、肺結核、肺氣腫等其他呼吸系統疾病。
兩組均給予抗感染、止咳、祛痰、營養支持、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等基礎治療。另給予杏石甘湯加減治療,藥用生石膏6g,炙甘草、地龍、炙麻黃、川貝母各4g,白術、茯苓各5g。水煎取汁300mL,分早中晚3次溫服,日1劑。
觀察組加用中藥離子導入。將石膏、杏仁、甘草、兒茶、麻黃按照4∶2∶1∶1∶1比例混合,制成厚度0.4cm、直徑2~3cm的藥餅,貼敷于雙側天突、肺俞、膻中穴,將中藥離子導入儀電極兩端置于穴位兩端,1次30min,日1次。
兩組均連續治療7天。
肺功能:于治療前、治療7天后采用西門子RAPIDLab血氣分析儀檢測最高呼氣流量(PEF)和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
C反應蛋白(CRP)水平:于治療前、治療7天后抽取5mL清晨空腹靜脈血,離心分離取血清,檢測CRP水平,方法為酶聯免疫吸附法。
不良反應:如皮疹、惡心嘔吐等。
用SPSS22.0統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評估。X線顯示肺部病灶吸收,肺部啰音消失,體溫、血象恢復正常,癥狀消失為痊愈。X線顯示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肺部啰音減少,癥狀減輕為好轉。癥狀無改善或惡化為未愈。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和CRP水平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和CRP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和CRP水平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PEF(L/s) FEV1(L) 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5 2.91±0.67 4.05±0.92* 1.81±0.32 2.13±0.53* 24.22±5.73 14.42±3.17*觀察組 35 2.87±0.70 5.08±1.09* 1.77±0.40 2.66±0.61* 23.76±5.48 9.62±2.06*t 0.244 4.272 0.462 3.880 0.343 7.511 P 0.808 0.000 0.646 0.000 0.733 0.000
治療期間兩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大葉性肺炎具有起病急、病情進展快、病程長等特點,對兒童健康危害極大。大葉性肺炎發病機制復雜,尚不十分明確,普遍認為炎癥因子是引起該病進行性加重的重要原因,致病菌進入機體后可刺激巨噬細胞產生大量炎性因子,進而加重病情[6]。CRP是炎癥反應狀態下最敏感的指標,也是介導炎癥反應最重要的炎癥因子,在大葉性肺炎發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7]。
中醫認為,小兒肺氣虛弱,衛外不固,易感染風邪,導致肺氣郁閉,發為本病,故治療大葉性肺炎當以清熱宣肺為基本原則。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及PEF、FEV1高于對照組,CRP水平低于對照組,治療期間兩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表明在兒童大葉性肺炎中應用麻杏石甘湯加減聯合中藥離子導入治療效果確切,可減輕炎癥反應,改善肺功能,安全性高。麻杏石甘湯中生石膏清熱宣肺,地龍清平喘,炙麻黃宣肺、瀉邪熱,川貝母清熱潤肺,白術健脾益氣,茯苓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炙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清熱化痰、宣肺平喘之效。現代藥理研究證實,生石膏能夠調控體內前列腺素E2水平,發揮解熱、抗炎作用;川貝母具有解痙、鎮咳、祛痰等作用;炙麻黃具有抗炎、增強免疫力、止咳平喘等作用[8-9]。同時給予中藥離子導入治療,所用中藥出自《幼科發揮》中的五虎湯,有清肺化痰之效,方中兒茶清肺化痰,石膏清熱宣肺,麻黃宣肺、瀉邪熱,杏仁止咳平喘,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本研究使用中頻雙向電流可降低人體阻抗,并將藥物在保持原有藥理特性的基礎上分解成離子狀態后導入深病變部位,發揮清肺化痰之效。且藥物導入通過刺激天突穴可理氣平喘、止咳化痰;刺激肺俞穴可清余熱、補肺氣;刺激膻中穴可化痰止咳、宣肺理氣。此外,中藥離子導入治療過程中產生的電流可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促進中藥進入病灶組織,促進疾病恢復。研究表明[10],在小兒大葉性肺炎中應用中藥離子導入聯合中藥外敷治療可促進疾病恢復,與本研究具有一致性。在西醫常規治療兒童大葉性肺炎基礎上加用麻杏石甘湯加減聯合中藥離子導入治療,可發揮較好的協同作用,提高治療效果,加速康復進程。
綜上所述,在常規西醫治療兒童大葉性肺炎的基礎上加用麻杏石甘湯加減聯合中藥離子導入治療,可增強治療效果,減輕炎癥反應,改善肺功能,促進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