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遠,郭柱能,何錦安
(廣東省中山市中醫院顯微創傷科,廣東 中山 528400)
髕骨是股四頭肌肌腱形成的一塊籽骨,同時也是全身最大籽骨,對膝關節起到重要的保護作用,然而受直接暴力或者間接暴力作用,容易引起該部位骨折的發生[1]。髕骨骨折的典型表現主要是膝關節重癥、疼痛及活動困難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及工作,因此需采取合理方式治療。對髕骨骨折臨床中主要是采取手術治療方式,然而在術后常容易出現關節功能障礙,這樣對患者的康復不利[2]。對關節功能的恢復,實踐證實中西醫結合治療有良好效果,常規治療方式是中藥熱療及康復治療,研究顯示,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進一步配合冷療,經冷熱交替的方式使得毛細血管滲透性降低,減輕局部代謝及緩解局部血液流動,改善骨折情況[3]。本研究在髕骨骨折術后用中藥冷熱交替療法聯合康復治療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60例,均為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各30例。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24~81歲,平均(59.12±2.15)歲;閉合性骨折23例,開放性骨折7例。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23~82歲,平均(59.22±2.16)歲;閉合性骨折24例,開放性骨折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經X線、CT檢查確診髕骨骨折,已行手術治療。②具有完整的臨床資料以及手術指征。③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腎等器質性疾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礙及手術禁忌。③合并精神疾病。
觀察組按熱療(中藥浸漬)、康復治療、冷療的順序治療。①熱療(中藥浸漬)。自擬通痹湯為中藥浸漬方,藥用瓜蔞20g,杜仲、桑枝、伸筋草、透骨草、艾葉、紅花、花椒、牛膝、劉寄奴各15g,川烏、草烏各10g。加水浸泡20min,然后加125mL水煎10min,取出藥渣后加入到布袋中蒸20min,用兩條毛巾將蒸好的藥袋置于患膝關節,溫度降至40℃將藥物置于患膝10min后去除。②康復治療。遵循循序漸進原則,應用膝關節主被動訓練方式,涵蓋關節松動術、運動療法及本體感覺訓練。a.關節松動術:依據膝關節解剖結構、運動受限方向,松動髕股關節、股脛關節以及上脛腓關節。b.運動療法:進行上下蹲練習、上下樓梯練習及相關器械訓練,訓練前測定肌群10RM量作為標準,早晚各練習10min,若肌力降低到Ⅲ級以下不進行抗阻訓練,若是未能降低則酌情增加訓練。c.本體感覺訓練:仰臥進行患肢D2屈曲式等長組合訓練、仰臥進行患肢D1與D2模式拮抗肌反轉訓練、仰臥進行患膝關節屈肌放松訓練,每次20min,日1次。③冷療。自制通痹湯(制附子、木瓜、薏苡仁各15g,茯苓、川牛膝、桂枝、當歸、仙靈脾、青風藤各10g,白術、桑寄生各20g),研磨成粉末后加蜂蜜調至膏劑并冷凍1h后進行冷療,本體感覺訓練結束后進行冷療,治療時在患肢部位先墊一層毛巾以免凍傷并方便取下,將冰藥膏敷于患處且應用保鮮膜纏繞,經彈力繃帶進行固定,冷敷時間15min,日1次,期間觀察傷肢血運以及皮膚感覺情況。
對照組單用熱療(中藥浸漬)聯合康復治療,治療方法同觀察組。
兩組均持續治療1個月評估療效。
用膝關節HSS評分評價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涵蓋疼痛、功能、活動度等7個方面,總分為100分,90~100分為優,80~89分為良,70~79分為中,70分以下為差。
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評價疼痛程度,分值0~10分,評分越高表明疼痛越嚴重;應用關節活動度(ROM)評價,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關節活動度越好。
用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價生活活動能力,涵蓋進食、穿衣、洗漱等項目,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能力越好。
用SPSS21.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膝關節恢復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膝關節恢復情況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VAS、ROM、ADL評分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VAS、ROM、ADL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VAS、ROM、ADL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VAS ROM AD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0 6.56±1.24 1.72±0.42* 62.21±7.14 78.56±8.24* 59.25±6.12 77.21±7.31*對照組 30 6.61±1.22 2.56±0.51* 61.96±7.12 71.03±7.78* 59.41±6.16 70.25±6.71*t 0.224 9.021 0.192 5.301 0.142 5.681 P 0.823 <0.001 0.848 <0.001 0.887 <0.001
髕骨骨折屬于關節內骨折常見類型,對這一疾病提倡早期采取手術治療,恢復骨折穩定性[4]。而髕骨骨折術后常會出現肢體功能障礙,主要是術后長時間臥床,肢體運動受限,使得預后效果不佳,因此需要應用合理方式干預[5]。
中藥浸漬方熱敷方具有活血化瘀、疏經通絡及止痛作用,經局部外敷方式可以借助溫熱療效軟化斑塊,局部組織張力緊張度得以緩解。康復治療中松動術可對粘連關節的彈撥、滾動、滑動、擠壓等,提高膝關節活動度及抑制止痛物質釋放,緩解膝關節疼痛;運動療法促進靜脈血液回流及消除患肢腫脹,重建膝關節功能;本體感覺訓練可維持關節穩定性以及平衡,幫助患者抓緊建立關節適應性本體感覺[6]。用通痹方以冷敷的方式干預,通過冷熱敷結合能夠使局部毛細血管滲透性降低,減少組織液的外滲及降低局部氧耗,減少循環血量,增加血液的粘滯性并減緩局部血液流動,減弱局部肌肉緊張度[7-8]。
髕骨骨折術后應用中藥冷熱交替療法聯合康復治療可以有效改善肢體功能,緩解膝關節疼痛及改善膝關節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