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應旭
(河南省魯山縣中醫院骨傷科,河南 魯山467300)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KOA)是骨科常見病,以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等為主要特征。西醫目前針對KOA的治療包括手術、口服鎮痛抗炎藥、關節腔內的注射激素等方法。中醫治療KOA方法眾多,包括針刺、灸法、中藥內服外用等多種治療手段。小針刀是在傳統針刺療法基礎上,結合現代外科手術療法而形成的一種療法,通過針刺手法進入病灶內,可降低軟組織張力,促進膝關節功能恢復[1]。溫針灸集灸法、針刺為一體,通過刺激特定穴位,可發揮疏通經絡、扶正祛邪之效[2]。中藥離子導入可促進藥物向體內藥效運轉,直達病灶組織,達到補氣活血、疏通經絡之效。本研究用溫針灸結合小針刀及中藥離子導入治療KOA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92例,均為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KOA患者,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6例。對照組男27例,女19例;年齡51~78歲,平均(65.11±2.08)歲;病程1~6年,平均(2.36±0.40)年。觀察組男29例,女17例;年齡53~77歲,平均(65.04±2.10)歲;病程2~5年,平均(2.42±0.38)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①符合《骨關節炎診斷及治療指南》[3]的診斷標準。近1個月來膝關節反復疼痛,晨僵小于等于30min,X線片顯示關節邊緣骨贅形成,關節活動時有骨摩擦音。②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肝腎虧虛的診斷標準。關節隱隱作痛,腰腿不利,腰膝酸軟,俯仰轉側不利;伴有頭暈,耳鳴,目眩,耳聾,舌淡紅苔薄白,脈細。
納入標準:語言、認知功能正常,符合診斷標準,年齡50~80歲,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合并惡性腫瘤、精神疾病,對研究所使用藥物過敏,類風濕性關節炎、急性關節損傷。
兩組均給予溫針灸治療。用一次性針灸針直刺足三里、內外膝眼穴、陽陵泉,以指切進針法直刺進針,進針25~40mm,施以提插捻轉補法,得氣后留針20min。取1cm長艾條,套入針柄點燃,燃盡起針,日1次,每周5次。
觀察組加用小針刀及中藥離子導入治療。①小針刀:取患者仰臥位,膝關節屈曲30°左右,充分暴露膝關節,觸摸髕骨周圍、髕腱的附著點及內外側韌帶等處,對于有明顯壓痛點或索條狀物、結節處即為壓痛點,取4~5個壓痛點,標記、消毒。常規消毒鋪巾,于每個壓痛點處采用1%鹽酸利多卡因皮下注射。采用Ⅰ型4號針刀(北京天廣心誠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適當加壓進針,緩慢深入至患者軟組織瘢痕攣縮結節處,縱疏、橫剝各3刀。當術者手下出現松動感即可,迅速拔出針刀,壓迫針眼片刻。若壓痛點靠近髕骨邊緣,先不出刀,順進針刀方向斜刺至髕骨外緣骨面,轉動刀口線與外緣垂直,左右橫剝2-3刀,有松動感后順原針刀方向拔出,病灶處有結節可切開。無菌紗布覆蓋傷口,貼創可貼,每周1次。②中藥離子導入:藥用獨活20g,杜仲、秦艽、黨參、桑寄生各15g,茯苓、補骨脂、牛膝、肉桂、熟地、當歸、川芎、防風、芍藥各10g,甘草6g,細辛3g。水煎煮,將紗布浸入藥液,取膝眼穴,采用BA-2008-Ⅰ型中藥離子導入儀(北京奔奧新技術有限公司)將浸有藥液的紗布正極導入,電流10~15mA,每次30min,日1次,以患者有針感為佳。
兩組均連續治療4周。
膝關節功能:采用骨性關節炎指數膝關節評分量表(WOMAC)[5]、視覺模擬評分(VAS)[6]于治療前、治療4周后評估,WOMAC評分包含功能(68分)、疼痛(20分)、僵硬(8分)3個方面,病情越嚴重則評分越高。
血清學指標:采集治療前、治療4周后4mL空腹靜脈血,檢測白介素-1β(IL-1β)、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血清Ⅱ型膠原C-端肽(CTX-Ⅱ)、I型膠原C-末端肽(CTX-I)、基質金屬蛋白酶-1(MMP-1)水平,方法為酶聯免疫吸附法。
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臨床痊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中醫癥狀積分降低大于等于95%。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中醫癥狀積分降低70%~94%。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有所改善,中醫癥狀積分降低30%~69%。無效:未達“有效”標準。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膝關節功能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膝關節功能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膝關節功能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功能 疼痛 僵硬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6 42.38±5.27 32.68±4.62* 12.61±1.37 8.71±1.27* 5.28±0.84 3.77±0.61*觀察組 46 41.92±5.33 21.11±3.20* 12.55±1.43 4.15±0.87* 5.19±0.72 2.04±0.32*t 0.416 13.963 0.206 20.090 0.552 17.034 P 0.678 0.000 0.838 0.000 0.583 0.000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學指標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學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學指標比較 (±s)
組別 例 TNF-α(ng/L) IL-1β(p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2 87.26±10.53 56.77±7.41* 21.91±4.17 15.44±3.31觀察組 42 88.41±10.45 51.63±7.21* 22.06±3.82 10.53±2.09 t 0.526 3.372 0.180 8.507 P 0.600 0.001 0.858 0.000

續表3
兩組止痛起效時間比較。止痛起效時間對照組為(3.61±0.62)、觀察組為(2.71±0.5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323,P=0.000)。
KOA病程長,病情反復發作,日久可影響韌帶、肌肉,加重軟骨退化,導致疾病進行性加重。KOA屬中醫“骨痹”“痹證”等范疇。多屬肝腎虧虛型,肝主筋、藏血,腎主骨、藏精,肝腎虧虛,則無以濡養筋骨血脈,引發關節疼痛、僵硬等癥狀,正如《張氏醫通》記載“膝為筋之府……膝痛無有不應肝腎虛者”[7]。故治療KOA應注重補肝腎、強筋骨。
研究表明,KOA疾病進展中伴隨著大量炎癥介質釋放,關節液中大量炎癥介質可破壞膝關節軟骨細胞,促使軟骨細胞凋亡,導致疾病不斷進展。CTX-Ⅱ是軟骨降解標志物之一;CTX-I可以反映體內骨吸收狀態;MMP-1為膠原酶,可降解細胞外纖維結合蛋白、細胞外蛋白多糖等,引起Ⅱ型膠原破壞而損傷關節;TNF-α的水平增加會損傷軟骨細胞,造成軟骨細胞的降解及軟骨組織的破壞;IL-1β可干擾軟骨細胞正常代謝活動。均在在膝關節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WOMAC各項評分及IL-1β、TNF-α、CTX-Ⅱ、CTX-I、MMP-1水平低于對照組,表明在KOA中應用溫針灸結合小針刀及中藥離子導入治療效果確切,可減輕炎癥反應,促進骨代謝,改善膝關節功能。溫針灸取足三里、膝眼穴、陽陵泉。足三里可補虛勞,是治療痹證的要穴;膝眼穴為經外奇穴,可止痹痛、利關節、通經絡;陽陵泉可舒筋壯骨,溫針灸3穴可疏通經絡、溫經止痛。從生物學角度分析,小針刀可松解粘連病理組織,降低病灶組織張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癥吸收,緩解疼痛,促進關節活動[8-9]。中藥離子導入組方中獨活通行氣血、調和經絡,杜仲、牛膝、桑寄生補肝腎、強筋骨,秦艽止痹痛,黨參益氣補血,茯苓安心寧神,補骨脂補腎壯陽,肉桂溫經活血、溫補腎陽,熟地填精益髓,當歸楊血活血,川芎活血化瘀、祛風止痛,防風祛風解表祛風除濕,芍藥柔肝止痛、養血活血,細辛祛風散寒、止痛,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補肝腎、強筋骨之效。溫針灸聯合小針刀可疏通經絡、溫經止痛,在此基礎上結合中藥離子導入治療,可發揮補肝腎、強筋骨之效,從根本上解決病機,提高治療效果[10]。
綜上所述,溫針灸結合小針刀及中藥離子導入治療KOA療效較好,能夠減輕減輕炎癥反應,改善骨代謝,恢復膝關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