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偉明,譚映輝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深圳醫(yī)院(龍崗)肺病科,廣東 深圳 518000]
反流性咽炎(Reflux Pharyngitis,RP)是一種與胃酸反流相關(guān)的疾病,臨床主要指胃內(nèi)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約肌以上部位所引起一系列癥狀和體征的總稱[1]。本研究用半夏厚樸湯合旋覆代赭湯輔治RP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120例,按照隨機原則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60例。對照組男31例,女29例;年齡25~60歲,平均(41.12±4.95)歲;病程6~20個月,平均(10.02±1.73)個月。治療組男28例,女32例;年齡26~59歲,平均(40.94±5.21)歲;病程5~21個月,平均(11.12±1.36)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符合《實用耳鼻咽喉科學(xué)》[2]RP的診斷標準。即出現(xiàn)咽部異物感、癢感、灼熱干燥感,咽部黏膜充血、水腫,可見咽后壁淋巴濾泡等。
納入標準:①年齡25~60歲;②無吸煙、飲酒史;③無心腦肺等系統(tǒng)性疾病史;④近來未采取其他措施治療;⑤配合能力較強;⑥具有詳細的病情記錄;⑦經(jīng)院醫(yī)學(xué)倫理委員會批準;⑧符合《實用耳鼻咽喉科學(xué)》中的相關(guān)診斷標準。
排除標準:①呼吸道感染;②具有精神疾病;③存在中成藥過敏;④實驗前未簽署知情同意書;⑤依從性較差;⑥伴有嚴重的先天性疾病;⑦近期1個月內(nèi)接受其他方式治療;⑧妊娠或哺乳期。
兩組均給予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浙江京新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588)20mg,日2次(早晚各1次)。4周為一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治療組加用半夏厚樸湯合旋覆代赭湯治療。藥用制半夏12g,黃芩、干姜、炙甘草、旋覆花、黨參、代赭石各9g,黃連3g,大棗4枚,生姜10g。熱證明顯加黃芩、梔子,寒證加黃芪、桂枝。用水煎取400mL,每天2次(早晚各1次),飯后服用,每次200mL。共治療2個療程,4周為一療程。
主要癥狀積分,中醫(yī)證候積分,內(nèi)鏡檢查結(jié)果,用藥后安全性。
用SPSS23.0統(tǒng)計學(xué)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依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試行)》[3]制定。癥狀完全消失,證候積分減少大于等于95%為痊愈。癥狀明顯緩解,證候積分減少70%~95%為顯效。癥狀有所緩解,證候積分減少30%~70%為有效。癥狀未見緩解,證候積分減少小于30%為無效。
參照《中醫(yī)消化病診療指南》[4]制定標準。內(nèi)鏡積分為0分則為治愈。內(nèi)鏡積分減少2分為顯效。積分減少1分為有效。內(nèi)鏡積分無變化為無效。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主要癥狀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主要癥狀積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主要癥狀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反酸 食物反流對照組 60 治療前 3.82±0.97 3.34±0.91治療后 1.78±0.17* 1.62±0.29*治療組 60 治療前 3.86±1.00 3.41±1.01治療后 1.04±0.08*△ 0.99±0.05*△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60 21.26±4.06 7.63±1.35*治療組 60 20.95±3.98 2.39±0.87*△
兩組內(nèi)鏡檢查效果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內(nèi)鏡檢查效果比較 例(%)
兩組治療期間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以及心電圖均未出現(xiàn)異常,也未出現(xiàn)嚴重的不良反應(yīng)。
RP屬中醫(yī)“喉痹”“梅核氣”等范疇。多由濕氣、飲食不適、生活習(xí)慣惡劣、飲食不節(jié)、思慮勞累、思慮過度以及情志不暢等多因素聯(lián)合損傷脾胃,聚濕生痰,痰氣上逆而致[5-6]。本病標在咽喉,本在脾胃,為本虛標實證。咽主地氣,與脾胃相通,是脾胃之候。人體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在病理情況下,會因陰陽、氣血、臟腑、經(jīng)絡(luò)等失調(diào)而引發(fā)疾病。治療主要以化痰降逆,益氣補虛為原則。半夏厚樸湯合旋覆代赭湯均出自《傷寒雜病論》[7-8]。方中制半夏、旋覆花、代赭石以及生姜有燥濕化痰以及降逆止嘔等功效,黃芩、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的功效,干姜具有溫中散寒以及溫肺化飲的作用,黨參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的作用,炙甘草、大棗有益脾胃、補氣虛以及調(diào)和諸藥等功效。諸藥合用,共奏疏肝解郁、理氣止痛、清熱化濕之功。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提示半夏厚樸湯合旋覆代赭湯可明顯提高療效。治療后兩組主要癥狀積分以及中醫(y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明顯下降,但治療組積分低于對照組,提示半夏厚樸湯合旋覆代赭湯可明顯改善臨床癥狀。治療組治愈率高于對照組,提示半夏厚樸湯合旋覆代赭湯可明顯提高治愈率。兩組治療后均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yīng),初步說明有一定的安全性。
半夏厚樸湯合旋覆代赭湯輔治RP可提高臨床療效,緩解臨床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