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立

雨天去一家餐館打包菜,前臺服務員好不容易掛掉電話,我還沒講話,她冷冷地讓我先掃場所碼。點好餐,我需要等候,手上拿著雨傘和別的物品。飯點還沒到,這家開放式的餐館大部分位子都空著。我指了指靠門的一個空位,說,我可以坐下來等嗎?那些椅子都有靠背,比旁側等候區沒有靠背的塑料方椅要舒服很多。因為天熱,也因為戴口罩更悶得透不過氣來,坐下來可以讓我放松和放置手上的物品。
服務員一口回絕我,不行。面色依舊冷漠。
我當即怒了,嗓門不禁拉大,“為什么不行?待會有客人來,我讓座不就可以了?”我是來買東西的,不是來受氣的,尤其這個服務員一直板著臉,給誰看吶?!
聽到聲音,另一個服務員跑了過來,說,對不起,是有什么事嗎?
我把情況說了,并背過身擦拭了一把口罩里的汗水,再把手上的物品給提拉了下,那個服務員迅速拿了兩個馬甲袋,一個幫我裝了傘,另一個把我其他物品歸攏,放進了馬甲袋里。又說,您需要那種椅子是吧?轉身給我搬了張有靠背的椅子放在了等候區,說,不好意思,因為是防疫要求,只能委屈您在這邊稍坐了,給您打包的菜很快就好。
她的短短幾個動作,讓我本來要迸發的怒火瞬間消失,無影無蹤。
如果我是這家餐館的老板,如果有其他合適的人,我會把那個前臺服務員換掉。那另一個服務員,則可以做領班,甚至是經理。隨著年齡的增長,接觸到的社會面的事情越來越多,我越來越能發現細節所決定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