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玲 張 琦 聶衛群 汪婷婷 *
(1.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安徽 合肥 230038;2.安徽中醫藥大學,安徽 合肥 230038)
急危重醫學是臨床上搶救急危重癥患者的一門新興醫學。 該醫學涉及的患者具有病情復雜、嚴重且治療時間緊迫的特點,故對于剛剛接觸醫學的本科生來說,學習具有一定的難度。 “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教材《急診與災難醫學》,第3 版是沈洪、劉中民主編的,是目前醫學本科生學習急危重醫學的規劃教材。 對于該門專業課的教學,既往多采用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和記的傳統模式,難免存在課堂氛圍沉悶、學生接受差、興趣低等弊端,急需要進行改革。 而由國外傳播到我國的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模式(case-based learning,CBL)是現階段比較推崇的教學模式,經過以往教學研究發現其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具有獨特的優勢,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鑒于此,筆者將CBL 教學法應用到急診與災難醫學的教學中,并展開了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安徽中醫藥大學2018 級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兩個班級學生為研究對象。 學生被隨機分成實驗組(n=64)和對照組(n=64)。 其中,實驗組男性39名,女性25 名,年齡21~23 歲,平均(22.7±1.3)歲;對照組男性40 名, 女性24 名, 年齡20~23 歲, 平均(21.7±1.5)歲。 兩組學生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1)課前準備。 兩組采用統一的教師授課和課程標準。 對照組學生采用傳統的教學法教學。 教師按照教學大綱準備教學內容,授課內容按教材規劃分為疾病的概念、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治療等幾個方面。 實驗組學生采用CBL 教學法,所選擇的案例與教材內容一致,具有代表性和完整性。 案例內容課前交于學生,并囑咐學生就案例內容充分預習。 (2)課堂教學。 教師針對所選擇的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教學內容。 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提問,防止學生出現偏題的情況,保證課堂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還有一個重點環節是案例討論。 先將學生進行分組,分組討論后由學生自愿或選派代表發表小組討論結果。 教師可適時參與討論, 對學生的見解點評并針對性地回答問題。(3)教師總結。 每堂課學習內容結束后,教師回顧總結學生的共同問題和書本上的重點內容。 所有課程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和實操技能、病例分析水平三方面進行考核,評價學習效果。 同時發放調查問卷評測教學成效。
(1)考核內容:包括理論知識、實操技能以及病例分析水平,每項成績以100 分為滿分。 (2)自制調查問卷表,調查內容包括提升理論知識理解力、提升實操能力、提高學習興趣和增加團隊合作能力。
數據以軟件SPSS 19.0 分析統計,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定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 檢驗,定性資料以“%”表示,采用χ2 檢驗。
實驗組學生的理論知識、實操技能以及病例分析水平成績均優于對照組學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詳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考核成績比較(x±s,n=64)
實驗組學生提升理論知識理解力、 提升實操能力、提高學習興趣和增加團隊合作能力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學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詳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對教學成效評價情況比較(%,n=64)
在我國,急重癥醫學相對于其他傳統學科起步較晚,但在各大醫院中起到舉足輕重的地位,是體現所在醫院救治能力的重要標志。 近些年來,隨著需求增加,從事急重癥醫學人員數缺口較大,急需培養出更多專業人才。 而急重癥醫學屬于一門綜合性學科,教學內容涉及其他多個學科的知識,學生往往難以理解和掌握,教學難度大。 僅僅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講臺上一味地授課, 學生在臺下一味地聽課,難免枯燥乏味,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成效不佳。 因此,急需將新的教學方法應用到急重癥醫學的教學中去,將書本上的知識和臨床病例相結合,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處理急重癥患者的綜合能力,達到提高急重癥醫學教學質量的目的。
CBL 教學法即是一種案例導學式教學模式,起源于哈佛大學,現在我國教育體系中被廣泛應用。 對于急重癥醫學的教學,可以選擇臨床典型病例,在以醫學生為主體的基礎上,教師結合書本理論知識,指導學生分析和解決病例中的問題。 通過一個個典型病例,讓學生能提前以執業醫師的身份接觸病人,將書本上死板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病例中去,使得這些理論知識變得生動形象, 學習起來不再是味如嚼蠟,便于學生理解記憶。 這樣不但能提高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效果,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補學生缺乏臨床經驗的不足,使得急重癥醫學教學變得更有實用性。 多個學者將CBL 教學法應用到急重癥臨床教學中,也能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
筆者的研究發現,從理論知識、實操技能、病例分析水平三方面來看,實驗組學生的分數都得到更明顯地提高。 通過自制調查問卷表調查,相比較對照組,實驗組學生的理論知識理解力、實操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能夠得到更好的提升,對急重癥醫學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這個結果與CBL 教學法在大學生骨折臨床教學改革中的結果相仿。 故現有研究結果充分說明了CBL 教學法應用到急重癥醫學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更容易掌握急診與災難醫學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加深理解, 從而達到更佳的課堂學習效果和教學目標,為其以后能成為急重癥醫學專業人才打下基礎,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