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
(1.廣州城建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0950;2.敦阿都拉薩大學,馬來西亞 吉隆坡 50603)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是高職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必修核心課,主要學習建筑工程中從基礎到主體,從結構到裝飾裝修等各分項分部工程的施工內容,涉及工程施工方法、施工原理和相應的施工工藝流程。 該課程的主要特點為一是內容上具有廣泛性;二是實踐操作性強。 具體表現為在內容上涵蓋了從土方工程到主體工程建筑建造,從屋面防水到建筑裝飾裝修的所應用到的全部的施工技術的教程。 相對于專業基礎和公共基礎課程而言,該課程授課需要依托實際施工項目施工現場或者模擬施工現場的操作學習效果最佳,所以其操作性強。
為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建筑行業內高技術技能型人才,推行模塊化教學改革。 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積累過程,為了形成整體教學優勢,在教學實踐中,引導課程組將本課程實施模塊化教學改革,多位教師同授一門課。 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技術服務為手段,使教學貼近實際、貼近生產、貼近現場,注意教學內容與不同專業學生的需要,與專業特色相適應,在講授基本理論的基礎上,著重于企業管理戰略的實際應用。
實施模塊化教學,就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改革教學模式之一。 其中被模塊化的各個教學部分,它們不僅僅能單獨成為教學內容,而且各個模塊之間還存在一定的邏輯關系和內在聯系。 模塊劃分是在課程教學模式方面進行創新,旨在讓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能更簡便和靈活掌握有關的知識,并且能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創造性的思考,最終達到提升學生專業知識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創新創造思維的目的。
在“模塊化”教學模式下,創設有利教學的情境,讓學生在課堂內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勇于實踐,依靠各自努力來達到學習的目標。 同時分模塊考試注重“過程性”考核,每一模塊結課后,趁熱打鐵,對學生進行模塊考核,改變學生“背多分”式臨陣突擊的問題,讓學生重視每一模塊和每一次課,由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減輕了集中一次性考試以及學生考前的心理壓力,減少了學生復習的準備時間。
模塊化課程的建立,在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在進行充分的行業調研分析的基礎上,校企專家共同對專業職業崗位(群)進行分析所具備的專門技術能力、關鍵能力以及從業的基本素質,確定教學目標。 本著適用、夠用原則,對于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授課內容上重新整合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的知識結構,形成與工程技術應用相一致的授課內容,將建筑施工技術課程劃分成七個模塊,如表1 所示。
目前建筑施工技術的教材多數是由傳統的教學而編制的,內容方面也較為陳舊,而模塊化教學注重將實際項目融合到理論教學中,因此展開模塊化教學對選用的教材內容和結構方面就有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面向職業教育改革,國家層面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多次提到教材改革,其中《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要建設以大批“校企雙元”合作開發的國家規劃教材,倡導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并配套開發信息化資源,對職業教育教材的呈現形式給出了詳細且清晰的建設思路。 目前看來,在全國范圍內對新型式教材的研究有初步的理論研究,對于活頁式等新型式教材的建設和使用仍然具備一定的實際的困難和問題。課程建設團隊,近年來與中建二局、精通城建培訓學院等企業開展深度的校企融合,歸納企業相關崗位典型工作過程, 革新教材開發思路,梳理企業崗位職業標準,確定教材內容,組織教材結構,編制了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教材。 每個教學模塊均選用獨立的內容,采用活頁式裝訂,根據專業教學標準抽取。每個項目任務模塊采用工作手冊的形式展示,按照現場施工管理流程、 教學目標確定知識和能力目標、任務書的下達、任務引導、任務實施及任務評價等環節展開教學。
基于建筑施工技術的專業性和實踐性極強的特點, 該課程的認可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同時還必須具備一定的施工實踐經歷,才能靈活開展模塊化教學,也就是“雙師型”教師。 根據按照專任教師的專業背景和研究方向,組建模塊化教學團隊,課程組教師面向崗位需求,圍繞核心技能共同開發跨課程實踐教學項目。 為提升教學效果,所開發的各實踐教學項目需要將學生需要掌握的專業基礎知識、核心技能與崗位實際工作場景相串聯。所以模塊化課的程建設同樣注重課程教學團隊的教學水平的提升,從專業群師資建設角度,建立了“雙聯雙帶”機制,對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組實施了“五個一”目標計劃,多措并舉鼓勵任課教師以“進工地、看現場、管項目”等方式來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實踐教學基地是落實模塊化教學的根本保障。 基于“學訓一體”的新需要,建成全國有規模、設備先進、功能最齊全的“現代建筑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 該中心集“實訓教學、技能鑒定、技術研發、員工培訓”為一體,達到“行業內領先、國內外先進”的專業教學條件。 面向全國各類職業院校、社會培訓機構和企業開放,重點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綠色施工及裝配式建筑實驗研究,面向區域建筑產業、行業及企業培養急需的技術技能人才。 現代建筑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實現理論和實操一體、實操和體驗一體,其中包括建筑工程虛擬仿真實訓中心、建筑文化體驗區(含工匠精神體驗區)、建筑安全體驗區、建筑質量體驗區、綠色施工示范區、操作技能訓練區、操作技能考評區等,可同時容納1 000 人開展實訓。 其中裝配式建筑實訓基地有裝配式建筑展示區、裝配式構件生產區、裝配式建筑裝配實訓區、裝配式建筑研發平臺等內容,可進行構件生產工、構件裝配工、灌漿工、預埋工、模具拆裝工等工種培訓,通過提供理論學習、實操訓練、職業素養培養等多元化培訓,為社會培養裝配式建筑專業技術人才。
課程組在實行模塊化教學前后,分別對教學行政班的同學發放調查問卷, 回收到有效問卷200 余份,通過課后的訪談和數據對比分析,學生對模塊化教學方法的認可度有著明顯的態度轉變。 如圖1 所示,在模塊化教學方案的實施動員會上回收到調查問卷中,持“一般”意見的學生人數最多,甚至有21 位學生持“不同意”聲音。 在課程組完善課程建設方案后,第二次說明會后, 學生欣然接受課程模塊化授課方式,在學期末課程考核后的調查問卷圖收分析發現,學生對模塊化教學的滿意度出現大反轉, 非常滿意占比為50.69%,滿意以上比例高達87.44%,但是仍有0.41%同學表示效果一般,課后組織座談或者交談,主要原因是由于模塊授課,在教學資源方面受到限制,因為每一個模塊安排有各專任教師授課, 在班級數量多,教室等資源集中的情況下,給學生大課間轉移教室帶來困擾。 如圖2 所示,對實踐教學的組織情況進行改革前后的對比,模塊化教學將給實踐技能與相應知識點更對應匹配,模塊化教學改革后,對實踐教學組織的滿意度也有明顯提升,“非常滿意”占到50.23%,“滿意”以上達到85.12%。

表1 模塊化教學內容重組

圖1 模塊化教學滿意度調查

圖2 實踐教學組織情況滿意度調查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強,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確定改課程的目標。基于建筑工程的建造過程, 針對現代建筑施工領域內最新的前沿技術和發展動態,進一步豐富和活化教學內容,確定課程培養人才的工作崗位能力。 采用模塊化教學改革試點。 通過組建教學團隊,構建“雙聯雙帶”機制,實施“五個一”計劃,提升教師執教水平,調整課程體系和教學環節, 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經過調研分析,創建高水平的實踐教學基地,實現將課堂搬進工地,經調研分析表明,教學效果良好。 學生不僅掌握了相關理論知識,同時具備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畢業從事建筑工程技術領域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模塊化教學還應借助云技術,搭建信息管理系統與在線學習平臺,通過網絡模塊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模塊化教學模式對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實現學生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