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云,招 友,韋 琳,盧忠武
(1.河池市人民醫院放射科;2.河池市人民醫院脊柱關節外科,廣西河池 547000)
膝關節的關節囊較為薄弱、松弛,主要依靠肌肉及韌帶保持穩定,其中最重要的是內外側副韌帶和交叉韌帶,而膝關節結構復雜,又是人體重要的承重關節組織,活動量和使用量較大,容易發生病變、創傷,造成損害[1]。膝關節損傷發病率高、種類多,通常是由不當的運動或突然受外力碰撞引起,膝關節的韌帶、骨骼、軟組織等都有可能形成不同程度的損傷,最為常見的是韌帶、軟骨、半月板等損傷[2-3]。膝關節損傷會導致患者膝關節出現不同程度的腫脹、疼痛等現象,如果不及時接受治療,會產生持續性疼痛,出現進行性運動功能障礙,甚至留下后遺癥,影響患者的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及時對外傷所致膝關節損傷進行治療的前提是進行正確的診斷,關節鏡可直觀看到膝關節損傷情況,是膝關節損傷診斷的“金標準”,但關節鏡屬于有創檢查,侵入性操作會造成一定損傷,而且操作難度也相對較大。核磁共振成像(MRI)具有組織對比性強及空間分辨率高的優勢,能夠多方位、多序列、多參數采樣,而且不會造成創傷。本研究采用3.0T西門子核磁共振用于外傷所致膝關節損傷的診斷,旨在探討其對外傷所致膝關節損傷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河池市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外傷所致膝關節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齡14~59歲,平均年齡(41.24±7.36)歲;病程1 d~3個月,平均病程(1.56±0.88)個月;韌帶損傷49例(伴有半月板撕裂38例,骨折6例,關節積液35例),單純半月板損傷11例(伴關節積液5例);臨床癥狀:關節彈響54例,關節腫脹疼痛58例,交鎖48例,功能障礙59例;損傷原因:運動傷40例,交通事故傷13例,高處墜落傷2例,打擊傷5例;損傷部位:左膝24例,右膝18例,雙膝18例。本研究經河池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診斷標準:參照《實用外科學》[4]中關于膝關節損傷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均接受關節鏡及MRI檢查;③所有患者均為外傷所致膝關節損傷;④均有不同程度的膝關節疼痛;⑤臨床資料及影像學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既往膝關節外科治療史;②體內植入金屬物無法進行MRI檢查;③碘試劑過敏;④妊娠期婦女;⑤合并嚴重心、肝、腎疾病;⑥伴有嚴重感染。
1.2 檢查方法 ①關節鏡檢查:患者取仰臥位,由經驗豐富的醫師采用關節鏡(施樂輝Smith &Nephew,型號:72202087)進行檢查,切口入路為經膝關節的前外側、前內側。②MRI檢查:采用核磁共振掃描儀[德國SIEMENS AG,國食藥監械(進)字2014第3282943號,型號:MAGNETOM SKYRA3.0T]對所有患者進行MRI檢查,患者取平躺放松,應用膝關節線圈,行常規矢狀位、冠狀位掃描,設置參數為:自旋回波T1加權序列(TR/TE=400 ms/15 ms)、快速自旋回波質子密度加權(PD) 壓 脂 像(TR/TE=2160 ms/29 ms) 及快速自旋回波T2壓脂像(2 800 ms/80 ms),上述各斷面矩陣均采用512 mm×512 mm,斜矢狀位、橫斷面FOV180 mm×180 mm,冠狀面FOV170 mm×170 mm,層厚均為3 mm,層間距均為0.5 mm。
1.3 觀察指標 ①分析60例外傷所致膝關節損傷患者的關節鏡檢查結果及MRI診斷結果。②分析60例外傷所致膝關節損傷患者的MRI圖像表現。③分析MRI診斷外傷所致膝關節損傷的價值。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采用Kappa檢驗分析MRI診斷方法的準確性和一致性。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關節鏡檢查結果及MRI診斷結果分析 60例外傷所致膝關節損傷患者中經關節鏡檢查確診為韌帶損傷49例(81.67%),半月板損傷11例(18.33%),骨質損傷13例(21.67%),關節腔積液40例(66.67%);經MRI診斷確診為韌帶損傷39例(65.00%),半月板損傷17例(28.33%),骨質損傷12例(20.00%),關節腔積液38例(63.33%)。
2.2 MRI圖像表現分析 49例韌帶損傷患者的MRI圖像可見條狀陰影,邊緣伴有模糊增粗,不連續的征象,T1WI、T2WI及STIR分別表現出低、較高、高信號,其中部分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伴或不伴水腫;11例半月板損傷患者圖像呈現出三角形形態的低信號,陰影部分存在線條、裂隙等形狀;13例骨質損傷患者的MRI圖像T1WI、T2WI分別表現出低、低或高信號,部分患者可能存在信號中斷及骨組織凹陷、斷續;40例關節腔積液患者患處MRI圖像可見片狀或不規則狀,分別表現出長及高信號。
2.3 MRI診斷韌帶損傷的價值分析 經一致性分析,MRI診斷韌帶損傷的敏感度為0.734,特異度為0.727,準確率為0.733,Kappa=0.342(χ2=8.427,P<0.05),見表1。

表1 MRI診斷韌帶損傷的價值分析
2.4 MRI診斷半月板損傷的價值分析 經一致性分析,MRI診斷半月板損傷的敏感度為0.727,特異度為0.816,準確率為0.800,Kappa=0.449(χ2=13.073,P<0.05),見表2。

表2 MRI診斷半月板損傷的價值分析
2.5 MRI診斷骨質損傷的價值分析 經一致性分析,MRI診斷骨質損傷的敏感度為0.846,特異度為0.979,準確率為0.950,Kappa=0.848(χ2=43.306,P<0.05),見表3。

表3 MRI診斷骨質損傷的價值分析
2.6 MRI診斷關節腔積液的價值分析 經一致性分析,MRI診斷關節腔積液的敏感度為0.875,特異度為0.850,準確率為0.867,Kappa=0.707(χ2=30.179,P<0.05),見表4。

表4 MRI診斷關節腔積液的價值分析
膝關節損傷在骨科外傷性疾病中較為常見,膝關節作為人體關節中構造和機能最復雜的關節,體積最大,承受力最強,活動度較強,當運動不當或者受到外力沖擊時,極易受到損傷,影響患者生活質量[5]。在損傷早期進行X線檢查能夠發現有無骨折,進行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檢查能夠確定骨折類型,但是無法準確判斷韌帶、關節軟骨等的損傷,其檢出率明顯不如MRI[6]。3.0T西門子核磁共振具有多方位成像、多參數、軟組織分辨率高、信噪比高等特點,與X線和CT相比更加全面、準確,是較為理想的檢查外傷所致膝關節損傷的手段[7]。
目前在膝關節損傷的臨床診斷中常用X線、CT、MRI和關節鏡檢查,行X線檢查可進行初步診斷,明確有無骨折發生,但無法探查不明顯的損傷。CT檢查軟組織分辨率較低,有一定漏診率,無法準確判斷韌帶、關節軟骨等的損傷,而且其檢查效果可能會受掃描層面間隔及操作人員技術的影響[8]。關節鏡檢查是診斷膝關節損傷的金標準,但是關節鏡檢查是侵入性操作,會對患者造成一定損傷,而且其操作難度也較大。MRI檢查具有分辨率高、視野廣的優勢,在外傷所致膝關節損傷中有較高的診斷價值。MRI軟組織分辨率高,膝關節損傷的診斷價值高,明顯優于X線和CT檢查,而且與關節鏡檢查的結果吻合度較高,可以較為準確的判斷患者膝關節損傷的狀況[9]。
發生膝關節損傷時會導致周圍軟組織腫脹、疼痛,關節囊積血、積液,韌帶、關節囊損傷的概率增加,在MRI圖像中表現為T1、T2呈長或分層信號[10]。在沒有損傷的半月板中沒有氫質子,因此為低信號的序列表現,而一旦半月板形成損傷,使其內部滲入滑液,氫質子濃度升高,在MRI圖像中則表現為高信號。形成的韌帶損傷不一樣,MRI圖像也不一樣,通常表現為低信號,損傷后顯示為高信號,當患者韌帶腫脹嚴重時還會出現邊界模糊且不規則的陰影[11]。膝關節發生損傷時MRI圖像可以準確、精準的表現出發生病變部位的位置、范圍、程度、形態等情況,也能反映其內部變化,在臨床診斷膝關節損傷及治療后恢復情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2]。另外,本研究一致性分析結果證實,MRI檢查在外傷所致膝關節損傷患者韌帶損傷、半月板損傷、骨質損傷、關節腔積液的診斷中均獲得了較高的敏感度、特異度和準確率,提示MRI檢查診斷膝關節損傷的臨床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3.0T西門子核磁共振用于外傷所致膝關節損傷的診斷可以較為全面地反映患者膝關節韌帶、半月板、骨質、關節腔的損傷狀況,減少誤診、漏診,改善患者的療效和預后,診斷價值較高,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