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曉敏
腎囊腫為泌尿系統中常見疾病。相關研究中發現,年齡>50 歲的人群中50%以上存在單純性腎囊腫,大部分腎囊腫在腎臟表面出現,還有部分腎囊腫在腎竇內產生,與腎盂之間存在密切關系,此類腎囊腫屬于腎盂旁囊腫[1-3]。腎盂旁囊腫患者會存在血尿、腎積水、高血壓感染及腰痛等,影響患者的泌尿功能。腎盂旁囊腫主要發病部位較為特殊,與腎盂區域中的其他病變容易混淆,同時,腎盂旁囊腫的臨床診斷及治療方案與單純性腎囊腫具備一定的差異性及特殊性,因此臨床治療方法尤為關鍵[4-6]。本次研究選取本院60 例腎盂旁囊腫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比經尿道輸尿管軟鏡下鈥激光切開內引流術與腹腔鏡下腎孟旁囊腫去頂減壓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9 月~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 60 例腎盂旁囊腫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患者均為單側腎盂旁囊腫,無聽力、認知功能障礙。排除無法配合醫務人員治療及實驗研究者。依據抽簽分組法分為比對組與研究組,各30 例。比對組男14 例、女16 例;年齡46~81 歲,平均年齡(55.84±8.32)歲。研究組男13 例、女17 例;年齡45~80 歲,平均年齡(55.62±8.5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組患者采用經尿道輸尿管軟鏡下鈥激光切開內引流術治療,術前實施雙J 管常規放置1 周。手術均應用全身麻醉,患者保持截石位,經尿道為患者置入輸尿管擴張鞘實施輸尿管擴張,利用電子輸尿管軟鏡置入腎臟集合系統對患者的腎盂腎盞及囊腫進行觀察,在其中找到鏡下半透明凸起的菲薄囊腫壁,在患者手術床旁應用超聲對電子鏡前端觸碰囊壁進行觀察,同時觀察囊壁血流情況,應用鈥激光光纖(200 μm),能量0.6 J,功率20 Hz,對其囊壁作十字切口,并進行引流,待患者囊腔與集合系統能夠實現相通后,床旁超聲可以在其中觀察到沖洗液表現出“噴霧狀”,置入囊腔內的輸尿管軟鏡實施鏡檢,觀察內壁是否存在贅生物。術后為患者進行導絲至囊腔內留置,沿導絲進行雙J管置入,應用超聲對雙J 管近心端雙軌征位實施引流。術后8 周為患者進行膀胱鏡雙J 管拔除。
比對組應用腹腔鏡下腎孟旁囊腫去頂減壓術治療,為患者實施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患者保持健側斜臥位,肚臍下作一1 cm 切口,應用布巾將兩側提起腹壁,采用針穿刺至腹腔,并為患者實施氣腹,升壓后植入10 mm TROCAR,隨后將腹腔鏡放入,并在腹腔鏡引導下在臍與劍突連線中點、腋前線肋下進行10 mm TROCAR、5 mm TROCAR 植入,需要向健側將結腸分離,沿結腸旁溝有效實現肝結腸韌帶、側腹膜打開,在腎竇部位將腎周筋膜及脂肪囊打開,有效實現腎盂旁囊腫分離暴露。避免對患者的腎血管、腎盂產生損傷,隨后將囊壁提起,囊腫剪開,將其中的囊腫壁盡量切除,應用電凝鉤將其電凝切緣,實施引流管放置并將切口關閉。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及術后感染發生情況,臨床指標包括手術時間、下床時間、通氣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 研究組手術時間、通氣時間、術后住院時間、下床時間均短于比對組,術中出血量少于比對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
注:與比對組對比,aP<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感染發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發生術后感染1 例(3.33%),比對組發生術后感染3 例(10.00%)。兩組術后感染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0714,P=0.3006>0.05)。
腎盂旁囊腫一般為腎臟囊腫疾病中發病率相對較低的一種,相關報道中發現,其占據腎囊性病變的3%左右[7-9]。通常單側囊腫較為常見,雙側同時發生的相對少見。相關研究中提出,組織起源在腎竇組織中為腎盂周圍囊腫,另外一種為起源在腎竇組織外,會突入到腎盂內,因此被稱為腎盂旁囊腫。囊腫來源與腎實質內囊腫向腎門延伸有關,同時,腎盂淋巴管的梗阻、慢性炎癥會引發局部淋巴擴張。局限在此部位而產生漿液性囊腫,由于腎囊腫的位置與腎竇相對密切,囊腫體積會伴隨年紀增大而改變,直徑>4 cm 時會產生相關癥狀,如:①患者存在腰酸脹痛,正常人輸尿管腎盂會按照一定節律向遠端進行移動,有效促進尿液排出,腎盂囊腫增大時會對于輸尿管及腎盂產生機械性壓迫,使平滑肌痙攣,引發腰痛,對于腎盂壓迫時間較長,會引發腎積水。患者存在酸脹不適感;②如患者出現平滑肌痙攣會產生肉眼血尿[10-13];③在囊腫巨大時會對腎臟血管產生壓迫,進而引發機體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被激活,使繼發性高血壓產生;④腎盂積水后會引發尿液無法順暢排泄,如出現細菌位移時會引發腎炎,病情嚴重會出現尿膿毒血癥。腎盂旁囊腫臨床上無特異性表現,一般與單純性腎積水之間容易混淆,可利用CT、B 超等方式進行確診。
腎盂旁囊腫由于發生部位相對特殊,會對人體產生較大危害。如臨床癥狀出現時建議積極實施手術治療。由于腎盂旁囊腫的位置與腎門、腎盂等結構相近,經皮腎囊腫穿刺硬化時會對腎門結構及腎盂產生損害,容易引發腎血管破裂及尿漏,應用開放性手術創口相對較大,患者術后恢復時間相對較長,近幾年,腹腔鏡技術及輸尿管軟鏡臨床優勢性凸顯,腹腔鏡手術對于腎盂旁囊腫治療具備顯著療效,能夠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創傷,使術中出血量降低,同時有效促進患者術后恢復,使患者術后住院時間明顯縮短,屬于臨床中腎盂旁囊腫的首選治療方案[14,15]。在我國,大部分醫院選擇實施腹腔鏡手術作為有效治療手段,但由于腎囊腫組織來源存在一定差異,腎盂、腎血管、腎周淋巴管的位置不同,有部分囊腫會存在周圍組織粘連,出現包囊,使手術難度增大,手術時間延長,在分離過程中會出現大量失血。本次研究中實施腹腔鏡手術沒有出現淋巴管、腎盂及腎血管損傷,同時經腹腔途徑能夠有效暴露囊腫部位,清楚觀察解剖結構,視野良好,能夠有效避免副作用及損傷。
伴隨輸尿管軟鏡的積極開展,給予患者泌尿外科全新解決方案,因此,處理直徑<20 mm 的腎結石相對安全[16-18]。由于腎盂旁囊腫與腎盂之間存在密切關系,同時,腎尿管軟鏡下腎盂旁囊腫實施切開內引流術能夠作為手術解剖基礎,可順利找到囊腫壁。手術操作時間及術中出血量相比腹腔鏡手術更少,同時,經尿道輸尿管軟鏡治療能夠經人體自然通道實施操作,不會損傷患者的腹部,術后不需要實施引流管留置,可減輕切口疼痛,切口感染等情況,預防皮下氣腫。患者身體及心理接受度相比腹腔鏡手術更高,同時,出血性疾病以及腎臟手術患者可能會出現粘連,重度肥胖嚴重腰椎側彎的患者實施輸尿管軟鏡手術為最佳選擇。
輸尿管軟鏡由于設備相對昂貴,費用較高,應結合患者經濟基礎再考慮是否選擇輸尿管軟鏡治療,同時,輸尿管軟鏡手術成功的關鍵在于開窗引流的面積加大,應用雙J 管實施囊腫內留置可有效避免開窗部位出現粘連。
綜上所述,經尿道輸尿管軟鏡下鈥激光切開內引流術治療腎盂旁囊腫的治療效果更好,可有效幫助患者縮短住院時間,預防術后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