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平
牛奶蛋白過敏屬于一種過敏性疾病,在臨床上有較高的發病率,該疾病的產生是嬰兒免疫系統對食物抗原無法產生正常口服免疫耐受及口服免疫耐受遭受到破壞而引發免疫功能出現障礙所致,在過敏性疾病中發病率為5.5%~7.5%,對嬰兒的正常生長發育造成極大的影響[1]。牛奶蛋白過敏的嬰兒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腹瀉、腸絞痛、濕疹、嘔吐等,還有少部分嬰兒會出現哭鬧,對其的正常睡眠及進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2]。通過對牛奶蛋白過敏情況研究發現,其與牛奶中包含有α 乳清蛋白、β 乳球蛋白有直接關系,以上蛋白會形成過敏原,從而引發變態反應的出現,這些蛋白本身屬于大分子蛋白質,過敏原與分子量有直接關系[3]。臨床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嬰兒腸道免疫應答在輔助型T細胞2(Th2)會處于一種弱勢狀態,會刺激到食物抗原,引起Th2 激活B 細胞,從而產生免疫球蛋白E(IgE),由于嬰兒在出生后幾個月內會接觸較多的牛奶蛋白,若存在特異性遺傳因素,會加重患兒的過敏癥狀[4]。現階段,在牛奶蛋白過敏嬰兒治療中倡導使用游離氨基酸配方粉治療方法,該種配方奶粉以純化氨基酸為基礎原料,當中不包含牛奶蛋白,屬于一種無敏及低敏配方奶粉,為嬰兒正常生長發育提供了營養上的支持,可有效緩解嬰兒的病情[5]。本文將于2018 年10 月~2021 年1 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50 例牛奶蛋白過敏嬰兒作為研究對象,觀察游離氨基酸配方粉所取得的治療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8 年10 月~2021 年1 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50 例牛奶蛋白過敏嬰兒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4 例、女26 例;年齡1~11 個月,平均年齡(7.5±2.2)個月。納入標準:①本次研究選取的所有對象均被診斷為牛奶蛋白過敏者;②母乳喂養及人工喂養者。排除標準:①對游離氨基酸配方粉過敏者;②其他基礎疾病者,如先天性心臟病。
1.2 方法 使用游離氨基酸配方粉替代以往喂養方式,治療周期為6 個月,在治療后1 周、1 個月及2 個月時告知患兒家屬帶領嬰兒到醫院復查,并詳細記錄相關資料,對比治療前后血液指標、營養情況及不良癥狀發生率。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嬰兒治療前后血液指標(血清鐵蛋白、血紅蛋白、血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對比嬰兒治療前后營養情況,通過檢測血液當中白蛋白的水平判斷營養不良狀況,營養正常:白蛋白水平在36~55 g/L;輕度營養不良:白蛋白水平在29~35 g/L;中度營養不良:白蛋白水平在22~28 g/L;重度營養不良:白蛋白水平<22 g/L[6]。觀察患兒治療后不良反應(腹瀉、腸絞痛、濕疹、嘔吐)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血液指標對比 治療后,嬰兒血清鐵蛋白、血紅蛋白高于治療前,血嗜酸性粒細胞計數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血液指標對比(,n=50)

表1 治療前后血液指標對比(,n=50)
注:與治療前對比,aP<0.05
2.2 治療前后營養情況對比 治療后,嬰兒營養情況優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營養情況對比[n(%),n=50]
2.3 不良反應發生率分析 治療后,嬰兒發生腹瀉1 例(2.00)、腸絞痛1 例(2.00)、濕疹2 例(4.00)、嘔吐0 例。
牛奶蛋白過敏之所以在嬰兒中有較高的發病率,是因為嬰兒本身的消化道屏障功能不成熟,腸壁結構松弛,并且黏膜的通透性較高,小腸獲得性免疫系統抗原能力有限,抗原不適合及過多抗原會對腸黏膜自身的穩定造成極大的破壞,加之嬰兒本身未能建立腸道正常菌群,胃腸道黏膜形成免疫炎癥反應,從而出現呼吸道及胃腸道癥狀[7]。通過對牛奶蛋白過敏的主要臨床特點進行了解可知,其與喘息、血便、頻繁溢乳、慢性咳嗽及生長發育遲緩有直接關系,嬰兒在出現牛奶過敏之后腸黏膜細胞會出現變性及水腫情況,影響營養物質吸收,不能及時發現牛奶蛋白過敏癥狀,會引發蛋白質吸收出現不良情況[8]。
以往在牛奶蛋白過敏嬰兒治療中主要是使用深度水解配方粉,水解會對乳清蛋白的抗原性造成破壞,極易導致營養成分破壞,其營養成分與一般奶粉的營養成分相一致,但是整體喂養效果不如游離氨基酸配方奶粉[9]。現階段,在牛奶蛋白過敏治療中倡導使用游離氨基酸配方粉治療方法,該種治療方法以寡肽和純化氨基酸為基礎,不包含肽段,可避免牛奶蛋白作用,而其包含正常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具有和牛奶蛋白奶粉同樣的功效,為嬰兒生長發育提供了必要的營養物質,對病情改善效果顯著[10,11]。對于一些出現嚴重牛奶蛋白過敏的患兒,在疾病治療中可長期服用游離氨基酸配方奶,使嬰兒的癥狀得以改善,身體吸收能力較強[12]。牛奶蛋白過敏嬰兒在使用游離氨基酸配方粉之后若病情未能得到有效的緩解,可能受個體差異化影響,與嬰兒對配方粉不敏感有直接關系[13],也可能受其他原因所致出現腸絞痛及便秘癥狀,如乳糖酶缺乏會導致嬰兒出現腹瀉,在遭受病毒感染之后會出現濕疹。因此,應根據嬰兒病情的實際情況對治療方案進行調整,以此來提升疾病臨床治療效果[14]。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血清鐵蛋白(14.32±1.74)μg/L、血紅蛋白(114.75±2.13)g/L 高于治療前的(7.14±1.14)μg/L、(90.33±1.35)g/L,血嗜酸性粒細胞計數(0.24±0.04)×109/L 低于治療前的(0.55±0.06)×109/L,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嬰兒營養情況優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嬰兒發生腹瀉1 例(2.00)、腸絞痛1 例(2.00)、濕疹2 例(4.00)、嘔吐0 例。說明在牛奶蛋白過敏嬰兒治療中使用游離氨基酸配方粉治療方法具有可行性,嬰兒過敏癥狀明顯改善,胃腸道反應明顯緩解,嬰兒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是一種安全性較高的治療方法,具有較好的抗過敏性。牛奶蛋白過敏會侵犯嬰兒的呼吸道和消化道,引發嬰兒的腸黏膜出現充血水腫情況,增加基底膜炎性細胞數量,導致二價金屬轉運體(DMT1)出現減少或缺失情況,從而引發鐵吸收障礙情況的產生,該種現象若長期存在,將會對嬰兒的正常生長發育造成極大的影響。游離氨基酸配方粉在牛奶蛋白過敏嬰兒治療中應用展現出了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使過敏反應得以改善,對嬰兒生長發育具有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對牛奶蛋白過敏嬰兒使用游離氨基酸配方粉治療,嬰兒敏感癥狀及血液指標明顯改善,營養不良情況減少,推薦在臨床治療中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