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姚蘭
上半年,我國汽車行業面臨供給沖擊、需求收縮、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企業正常生產經營遇到較大困難。經各方通力協作,共同推動汽車產業走出低谷,目前汽車產銷已全面恢復到正常水平。
受芯片短缺、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特別是3月中下旬以來國內疫情多點暴發,對我國汽車產業鏈供應鏈造成嚴重沖擊。隨著疫情緩和后物流和供應鏈持續改善,產業復產復市,以及疊加促消費、穩增長政策的落地,有效地促進了6月車市的增長。
從總體情況來看,在國家購置稅減半政策、地方政府促進汽車消費政策疊加下,終端市場有明顯起色,6月汽車市場表現更是好于歷史同期,當月產銷環比、同比均呈大幅增長態勢,尤其是同比增速結束了下降趨勢。
從1-6月累計數據來看,汽車產銷同比繼續走跌。具體而言,上半年汽車產銷雙雙超過1200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7%和6.6%,降幅比1-5月收窄5.9個百分點和5.6個百分點。(見圖表1)

?
從月度銷售情況來看,上半年汽車銷量總體呈現“U型”走勢。其中1-2月開局良好,但到3月情況急轉直下;因疫情上海、長春等汽車工業基地陷入停工停產,4月出現斷崖式下降;5月銷量雖然環比有所回暖,但仍處于低位水平;隨著利好政策出臺,市場活力得以激發,直接拉動6月份銷量強勢反彈,并又重新超過200萬輛規模,當月銷量及同比增速均刷新近三年同期最高紀錄。(見圖表2)
車市回暖的信號,從企業銷量層面上能夠得到更加直觀的體現。2022年6月,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集團)合計銷售215.2萬輛,占汽車銷售總量的86.0%,該十家車企銷量均超過10萬輛,且排名位次均持平5月。在TOP10車企中,環比上月,銷量均呈兩位數增長;與上年同期相比有九家車企實現了不同程度的正增長,彌補了此前銷量不佳的月份。
疫情大幅波動的上半年,受影響的企業不在少數。在老牌車企中,比亞迪可謂是風頭強勁,月銷量破10萬似乎已成常態。6月其新車銷量高達13.4萬輛,這是繼3月首破10萬關口之后,今年第四次拿下10萬+,并再創新高。而去年6月比亞迪月銷量不過5萬出頭,同時其1.6倍的同比增幅是今年6月TOP10車企中唯一倍數級的增長。
相比之下,其它老牌車企增勢不及比亞迪,不過表現也還不錯。今年4月,因疫情位于上海的汽車產業鏈也因此停滯,對于旗下多個子公司都在上海布局工廠的上汽集團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在4月及5月,上汽集團銷量均出現明顯下滑,隨后疫情影響減弱,在復工復產措施下,上汽集團6月銷量回暖,重新恢復同比正向增長,并憑借近五成的增幅跑贏大盤,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市場占有率接近兩成。
眾所周知,上半年疫情反復,同樣令東北汽車工業基地的發展一度陷入停滯,身在其中的一汽集團6月以相差上汽11.5萬輛的銷售業績位居第二。而東風、廣汽和長安均以20萬+的銷量依次排在第三至第五位,其中廣汽表現更佳,41.2%的同比增速明顯高于行業整體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全球車市低迷疊加疫情沖擊下,憑借CS75 PLUS等車型,長安汽車6月銷量同比由負轉正。

在TOP10車企中,6月銷量同比唯獨北汽出現下滑,但降幅較上月收窄了26.7個百分點,是今年以來的第六次負增長。
進入排行榜前十的車企還有吉利、奇瑞和長城。其中,奇瑞6月銷量今年以來首次突破10萬輛大關,同比增長43.2%,增幅相較5月擴大14.6個百分點;另兩家車企吉利和長城,6月銷量再破10萬輛規模,對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6.4%和0.5%,這也是本年度以來它們第三次月銷量超過10萬輛關口。(見圖表3)

展望下半年,中汽協表示,在促進消費政策措施持續落地見效的激勵下,我國宏觀經濟將保持穩定增長,市場消費信心也將明顯恢復,購置稅減半政策的效果還會持續顯現,乘用車市場回暖勢頭也會進一步加大;此外在基建拉動、貨車車貸延期還本付息等利好因素影響下,貨車市場也有望探底回升。綜合判斷,中汽協預計2022年我國汽車銷量有望達到2700萬輛,同比增長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