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旺虎
重慶市第六次黨代會強調,深入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持續抓好文化強市建設。文化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是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的重要力量源泉。重慶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和優秀的人文精神積淀。持續抓好文化強市建設,要求不斷加強以文鑄魂、以文聚智、以文化人的制度創新和政策引領。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事關黨和人民事業長遠發展。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確保文化建設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闊步前進。一是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方向,壓緊壓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和主動權。二是持續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巴渝文化、三峽文化、抗戰文化、革命文化、統戰文化和移民文化等本土歷史文化資源,繼續推動《巴渝文庫》研究編纂工作,摸清家底、理清文脈;大力支持富有時代新風、展現人民情懷的文藝創作,持續推出優秀文藝作品。三是強化紅色文化傳承保護,深入挖掘紅巖精神、抗戰精神等偉大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加快推進“紅色三巖”建設,促進文旅深度融合。
哲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重慶社會科學理論界要圍繞國家重大需求,聚焦重慶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集智聚力,攻關前瞻性、長遠性問題。一是加強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堅持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和重慶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為引領,優化結構、突出重點,點面結合、分類實施,培優助弱、促進發展。二是發揮社科評獎功能作用。持續抓好社科成果評獎評選,完善機制、優化結構、強化引導,切實為社科事業發展提供強力支撐。三是加強新型智庫建設。進一步完善智庫建設體制機制,大力推動新型智庫隊伍建設;引導智庫圍繞重大選題開展前沿性、針對性、儲備性研究;搭建智庫咨政橋梁,暢通成果轉化渠道,切實發揮智庫作用,高效服務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
文化發展成果惠及人民、由人民共享,是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要以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根本出發點,營造精神文明建設新風尚,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升重慶文化影響力和輻射力。一是深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突出“江城”“山城”特點,加強農貿市場、老舊小區整治,努力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發揮好道德模范的榜樣示范作用,聚焦商務、金融、民生等領域誠信缺失問題,弘揚誠信文化,讓誠信成為城市亮麗名片。二是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秉承協同共贏理念,共建川渝兩地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按照統一的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形成全面覆蓋、共建共有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繼續深入推動“藝術美鄉村”等活動,以高品質藝術形式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活力。三是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加強體制創新,切近群眾實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強化技術賦能,通過互聯網技術,打造移動直播、虛擬技術、人工智能等新型互聯網產品,實現融媒體時代的文化多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