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川黨的建設雜志社記者 范吳瑕

成都高新區“高新24小時城市書房”
夕陽西下,晚風吹拂,牽著小外孫的手,成都高新區肖家河街道興蓉社區居民陳紅慢悠悠地來到“高新24 小時城市書房”。余暉透過玻璃灑在書架上,橙色的小屋似鬧市中的靜謐之地,小外孫熟練地戴上耳機聽起了故事,而陳紅也聽著音樂享受這難得的愜意。
在城市的深處,成都市玉林西路的“小酒館街景”氛圍感滿滿,讓人沉浸其中;西安路美食街、曹家巷美食一條街等老街區的蝶變新生,讓消費業態更加豐富,街巷里煙火味十足。
能觀景、可消費、入畫來,各種小而美的新場景、新業態吸引了成渝兩地不少游客前來“打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中描繪的“富有巴蜀特色的國際消費目的地”新目標,讓成渝兩地的巴蜀韻味越來越濃郁。
推動消費升級,是川渝兩地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國際消費目的地,推進重慶、成都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而商圈正是其中的關鍵抓手。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機遇下,成渝兩地依托成都春熙路商圈、重慶解放碑商圈等,成立了成渝核心商圈黨建聯盟,協同推進兩地核心商圈的國際消費中心建設。
如今,擴容提質后的春熙路商圈商業氛圍更加濃郁,更具吸引力。“目前,成都聚焦商圈升級改造,支持春熙路等有條件的商圈爭創國家智慧商圈建設試點,正加快打造、建設面向未來的交子公園商圈、成都蓉北商圈、會展型西博城商圈等。”四川省商務廳市場運行與消費促進處副處長何青松說。
得益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機遇與流量,成都蓉北商圈變化明顯。2021 年9 月10 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新發展機遇對接會暨項目簽約儀式在重慶舉行。規劃總面積為18.28 平方公里的成都蓉北商圈一亮相就格外“吸睛”,有望成為“成渝地區第一商業門戶”。
荷花池的提檔升級是成都蓉北商圈建設的關鍵。成都市金牛區對荷花池片區實施了形態、業態、生態、文態四大重構,打造了體現蜀都味、展現國際范的時尚服飾產業聚集區。“時尚荷花池”蛻變歸來。
“近幾年,荷花池在形態、業態、生態和文態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路見證了該片區變化的成都嘉潤置業集團黨總支書記、副總裁,荷花池大成市場綜合黨委書記、常務副總經理羅錦勝感觸頗深。作為荷花池轉型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成市場的變化尤為明顯,在與重慶的交流學習中,商家不斷調整貨品陳列方式,貨品堆積如山的情況逐漸好轉。
在羅錦勝看來,商圈升級后最顯著的變化在市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提出后,大成市場已經先后與重慶大融匯服裝城、圣名市場和港渝廣場建立‘兄弟市場’關系,在貨品資源、商家資源上實現深度共享。”
通過高起點謀劃、高質量打造,如今的荷花池已不是曾經的二級批發市場。西部高級定制設計中心、FDC 面料圖書館、星空秀場等場館在這里集聚,品牌商業競爭力與規模集聚力全面躍升,荷花池正向打造“川派服飾”的一級批發市場目標邁進,這也為成都蓉北商圈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走到玉林路的盡頭,坐在小酒館的門口……”一首《成都》,唱紅了成都玉林西路,讓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而來。現今,更新后的玉林西路片區不僅顏值大大提升,場景也更加豐富。
和玉林西路一樣,許多保留著傳統味道的老街區正在發生蝶變。何青松介紹,以一環路市井生活圈改造提升為突破口,這些新街區、新消費場景推動著成都向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邁進。
在成都高新區肖家河街道興蓉社區,肉眼可見的變化讓居民陳紅很是欣喜:“從前亂擺的小攤攤、私搭的遮陽棚都被拆除,環境變好的同時美食還提升了一個檔次,消費內容也更豐富了。”
“2021 年以來,社區‘微更新’持續進行,我們更加注重發展新經濟、新業態,打造城市會客廳、兒童之家等消費新場景。”興蓉社區黨委書記賈培杰說,特色場景的營造,目的就是聚人氣,讓人能留下來。
在成都,不斷聚集的人氣已與一個個特色鮮明的街區、消費場景融為一體。興蓉社區推出“高新24 小時城市書房”“健康小屋”;春熙路街道正著力打造全國第一個浸享式視覺創藝街區和聚享空間“錦江·梨花里”;荷花池打造出“池上錦”漢服文化產業街區、半邊街文創及特色餐飲街區……這些人氣爆滿的特色場景讓成都這片商貿繁榮之地的巴蜀韻味不斷向外擴散。
“目前,川渝兩地已建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川渝商務聯席會議制,正在編制完善《建設富有巴蜀特色的國際消費目的地建設實施方案》,全力打造國際范、中國味、巴蜀韻的國際消費目的地。”四川省商務廳市場運行與消費促進處處長鄭戈透露,該方案更加注重在川渝兩地營造特色消費場景,大力發展首店經濟、夜間經濟、小店經濟等,讓越來越多的川渝居民能享受到“一站式”、沉浸式消費體驗。
除此之外,重慶市商務委員會還與成都市商務局簽訂了合作協議,積極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國際消費目的地,促進消費與產業“雙升級”。未來,無論是走在成都寬窄巷子步行街,還是山城重慶的解放碑步行街,都能感受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消費魅力。
“巴蜀特色”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國際消費目的地的核心要義。
“做出‘巴蜀特色’就是要推動餐飲產品品牌化,支持成都、重慶塑造城市特色消費品牌。”鄭戈說,川渝市場消費潛力巨大,兩地之間創新消費要優勢互補、功能錯位,真正實現“1+1>2”。
在《重慶四川兩省市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聯合實施方案》中,就對巴蜀特色的品牌打造做了明確規定:重慶打出“不夜重慶、時尚重慶、山水重慶、味道重慶、康養重慶”這張牌;成都則以“成都休閑、成都消費、成都創造、成都服務”為目標。
以消費品牌助力消費升級,川渝兩地圍繞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國際消費目的地目標,持續發力。
2021 年12 月12 日,“成渝雙城雙享生活節”啟動,成渝兩地市民可享受吃、喝、游、購、出行“一條龍”優惠和服務;2022年1月,第26屆中國(四川)新春年貨購物節在線上成功舉辦,“成德眉資”精品館、重慶特產館等特色館紛紛亮相,川渝兩地居民既能線上置辦年貨,還能感受“購物車”“網絡支付”“快遞到家”等新場景、新消費、新體驗。
打開線上年貨交易平臺,四川甘孜的野生菌,阿壩的雪梨,大涼山的鹽源蘋果、雷波臍橙,自貢的“自然貢品”冷吃兔等年貨很是吸引人。不僅如此,在“成德眉資”精品館,來自“成德眉資”的30 余家企業將“成都都市圈造”的優質產品拓展到重慶市場,而重慶的城口老臘肉、白市驛板鴨、酉陽茶油等也為四川人民帶來了一場舌尖上的盛宴。
此外,為激發消費活力,成都還持續策劃開展貫穿全年的促銷活動,聯動部門、區縣、企業、協會推出“成都美好生活”系列主題消費提振活動、第十七屆成都國際美食節等“美食+”“文旅+”“直播+”活動。
鄭戈介紹,今年川渝兩地還將積極落實《建設富有巴蜀特色的國際消費目的地建設實施方案》,要讓川貨出川、出國,打造“川菜渝味”美食品牌,持續放大國際消費目的地的IP影響力,并積極籌備高規格的全省消費促進大會,舉辦首屆中國(四川)國際熊貓消費節活動等。
國際時尚范,巴蜀慢生活,一張“富有巴蜀特色的國際消費目的地”新名片是成渝兩地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未來煙火氣下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也將更具國際范、中國味、巴蜀韻,我們翹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