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勇(重慶天健光華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在公司設立及成長過程中,都面臨以何種方式持有被投資企業股權的考慮。股權持股方式一方面對控股股東的控制權產生重大影響,另一方面影響各股東在一定持股方式下的持股成本。在企業設立以及后續集團化建設過程中,需要結合控股股東的戰略定位,設計合理、有效,持股成本較低的股權結構,以保障企業的健康、持續穩定發展,從而避免控制權喪失,以及經營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涉稅成本。
某股東擬成立項目公司甲公司,將一具有商業前景的技術進行產業化生產,并爭取經營一段時間后在資本市場IPO 上市發行。在公司成立前,股東就該項目公司如何建立權利清晰、未來稅收成本最低的股權架構進行考慮。本文就持股方式選擇,以及各持股方式下在企業持續經營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稅負成本進行分析以及模擬測算,為股東搭建股權架構提供參考。
一般來講股東持股方式分為直接持股、間接持股兩種。直接持股是指通過自然人直接持有被投資單位股份;間接持股包括通過法人公司、合伙企業、個體企業等方式持有被投資單位股份,間接投資一般以法人公司以及合伙企業情況較為普遍。
自然人直接持股方式下,存在最終稅負低、決策程序較短等優點。如稅負成本方面,股權處置時按20%計征個人所得稅,無增值稅稅負,處置收益直接歸屬于個人;被投資單位上市后股息紅利可免交個稅等。但同時存在股權較分散,實際控制人所持股份在引入戰略投資者、管理層股權激勵以及上市發行后容易被稀釋的情況。該情況下一般通過簽訂一致行動人方式解決,但存在未來解除一致行動協議時,實際控制人可能喪失控制權的風險。
以建立法人控股公司持股方式下,存在的優點有:(1)可以利用法人公司平臺集中各股東股份保障控制權,優化決策流程。(2)可以利用特殊性稅務處理享受企業所得稅的企業重組優惠政策,在遇到企業合并、分立、資產劃轉等情況下節約大量稅金。(3)控股公司可以承接暫無法上市的業務或資產,使下屬公司持有優質資產,保障上市可行性;培育不成熟項目,以待項目成熟后將其并入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取得超額收益。
該種持股方式存在的缺點主要為稅負成本高,相較自然人直接持股方式,存在多交一次企業所得稅的稅負成本,實際稅負高達40%,是各持股方式下稅負成本最高的;同時,公司上市后個別稅收優惠政策無法享受,如持有一年以上的上市公司分紅免交個人所得稅。
合伙持股方式下存在的優點有:(1)可以通過最小的持股方式取得控制權。如普通合伙人雖然只有1%份額,但能取得整個合伙企業的經營控制權,因此股權激勵平臺較多以該類方式存在。(2)分配機制較靈活??梢酝ㄟ^合伙協議靈活約定分配機制。(3)出資方式靈活,可以通過勞務出資。
合伙企業持股存在的缺點有:(1)稅務成本較高,合伙企業處置其投資的行為對于自然人合伙人來說需按經營所得依35%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2021 年后大部分合伙企業的投資處置行為已無法享受之前在稅收洼地的核定征收政策,且之前已享受核定征收政策的存在被稅務機關追繳稅收的風險。(2)與企業所得稅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無法享受,如并購重組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合伙企業收到被投資單位分紅時,其法人合伙企業因不是直接投資行為無法享受居民企業間股息紅利免稅優惠政策。(3)合伙企業適用先分后稅,無論該利潤是否進行實際分配,都需要視為分配計算所得稅。
針對以上持股形式,我們就法人股東、合伙企業股東以及自然人股東三種持股方式,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可能的涉稅成本進行分析。涉及稅務成本的環節,主要在于企業融資階段、持有期間利潤分配階段以及股權轉讓處置階段。
企業融資分為債權融資、股權融資。債權融資一般僅涉及利息成本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問題,而股權融資過程中,由于存在大量資本溢價的可能,在資本公積、留存收益轉增股本過程中,自然人股東、有限合伙企業股東存在視同分配而需繳納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情況。
持有期間主要涉及被投資企業分紅時可能的個人所得稅或企業所得稅。根據現行稅法規定:
(1)法人股東享受居民企業之間股息的所得稅免稅優惠政策。
(2)有限合伙企業股東根據“先分后稅”原則,按合伙人各自身份適用稅率計繳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有限合伙企業的法人合伙人,由于不是直接持有被投資企業股權,其取得的分紅收益暫無法適用所得稅免稅優惠政策,自然人合伙人按取得股息所得計繳個人所得稅。
(3)自然人股東。對于非上市公司,自然人股東取得的分紅收益按20%計繳個人所得稅;對于上市公司,適用差別化征稅政策,根據持有時間長短適用不同稅率。
對于股權轉讓處置,各股東都需要按照適用稅率計繳所得稅。需注意:
(1)法人股東相關處置收益可以利用其經營虧損降低稅負成本。
(2)合伙企業(暫未考慮創投企業性質)。
合伙企業股權處置所得與當年其他經營利潤合計后計算經營所得,并按“先分后稅”原則,將經營所得按比例分配至各股東后,由股東各自納稅。其法人股東與其經營所得合并后按其適用企業所得稅稅率計算;其自然人合伙人按個體經營所得稅率交稅。
需注意的是,合伙企業當年應納稅所得,無論是否對當期所得進行了實際分配,都要由合伙企業對各合伙人按應分得利潤視同分配,其中自然人合伙人需按股息所得(存在分紅收益情況下)或個體經營所得計繳個人所得稅。
(3)自然人股東。按“財產轉讓”行為,適用20%稅率計繳個人所得稅。
(1)對各種持股方式下的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分析如表1。
表1 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
(2)增值稅。分紅及轉增股本行為不涉及增值稅。股權處置行為中,處置有限公司股權不產生增值稅納稅義務;而對于上市公司股權處置行為,自然人股東免征增值稅,法人股東及合伙企業按財稅(2016)36 號文規定適用金融資產轉讓差額征收增值稅(稅率6%)。
(3)所得稅稅率。法人股東:主要涉及轉讓時點的企業所得稅,適用稅率25%/15%;如涉及公司本身具有未彌補虧損則可以降低實際稅負;但如分紅到股東個人,還需計繳20%個人所得稅,即實際稅負率可能高達40%。
自然人股東:其取得的股息及資產處置收益適用稅率一般都為20%;
對于自然人股東持有上市公司股權,取得的股息適用差別化征收政策。限售階段實際稅負10%;解禁后按持股期限(一月以下、一月至一年,一年以上)分別適用20%、10%、0%。
有限合伙企業:相關所得分股息所得或經營所得(包括股權處置行為);股息所得對應自然人股東按20%計繳所得稅,經營所得按超額累進制適用各稅率,最低稅率5%,在超過50 萬元的經營所得其最高稅率達35%。
對于以上各種持股方式,我們假設甲公司于上市后發生以下事項,并測算各項涉稅成本。
模擬假設:甲公司系股東按1 元每股共投資6000 萬元成立,用于對某先進技術的產業化經營。經過持續經營一定期間后,甲公司成功于主板上市,此時股本經引入戰略投資者、股權激勵后增加為1 億元,控股股東(或一致行動人)直接或間接持有標的公司60%股份。甲公司上市時發行價為每股30 元,近3 年甲公司現金分紅共3000 萬元;持有一定時間后(已解除非流通限制),公司控股股東為解決個人資金需求等原因,按每股50 元轉讓900 萬股,取得股權轉讓收入4.5億元。
對于上述事項,三種持股方式涉稅成本分析如下。合伙企業其合伙人皆為自然人。
1.持有階段
平均每年收到分紅600(1000*60%)萬元,考慮該分紅收益都最終分配至股東個人,3 年合計涉稅成本360 萬元(3000×60%×20%)。 其 中:(1)有限公司取得被投資單位分紅收益不計繳企業所得稅,進一步分紅至個人股東需要繳納20%個人所得稅。(2)個人從上市公司取得股息紅利按差別化股息紅利政策執行(財稅[2015]101 號),持有期一年以上的免征個人所得稅,本處按持有一年以上考慮。
2.轉讓處置階段
按4.5 億元價格對外轉讓,主要涉及印花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及最終分配至個人時應交的個人所得稅。
綜上,各階段涉稅成本列示如表2。
表2 各階段涉稅成本列示
通過以上分析,涉稅成本主要發生在股權轉讓處置階段。針對IPO 公司且未來擬通過轉讓減持股份的,以個人直接投資涉稅成本最低,約為合伙企業稅務成本的一半左右。如有限公司收到處置收益后不分配至個人股東(如用于彌補虧損),則有限公司稅負較合伙企業低;如還需分紅到個人股東,則有限公司稅負較合伙企業高。
持有階段涉及的利潤分配所產生的納稅義務,但該涉稅成本受分紅額度、分紅頻率影響,涉稅成本較小,因此對投資決策影響不大。
根據上述稅負成本情況,在預計未來存在股權轉讓情況下,自然人直接持股涉稅成本最低;但結合控股股東對控制權要求,我們還應關注到個人持有股權存在控制權容易喪失的缺點;而合伙企業存在出資、分配機制靈活,且可以在不喪失控制權情況下爭取更多外部融資的優點。因此,一個良好的股權結構應該在不喪失控制權情況下,充分考慮控制權、持有成本、持有目的、融資規模、融資方式等多種因素影響,以上述單一或多種結合的方式搭設股權架構。
應考慮到:(1)控股股東可能的股權變現需求;(2)搭建股權激勵平臺,為員工分享企業發展紅利,吸引以及留住人才;(3)為后續戰略投資者預留股份。筆者建議的股權結構如下:(1)控股股東以有限公司為主要持股平臺,以解決控制權保障問題;(2)以該有限公司作為普通合伙人搭建股權激勵平臺,控股股東持有少量股份取得該平臺所持標的公司股權,強化控股地位;(3)實際控制人(以及個別自然人股東)通過個人身份直接持有少量標的公司股份,以滿足標的公司上市后實際控制人因資金需求引起的股權轉讓時,充分享受自然人股權轉讓涉稅成本最低的稅收優惠政策。
根據上述股權建議,將實際控制人所持有的60%股份分解為以法人公司間接持有50%,以實際控制人個人直接持有10%股份。實際控制人因個人資金需求等原因減持時主要以個人直接持有的股份對外轉讓,則上述交易產生的稅負成本將大幅降低。
(1)持有階段稅負:主要為法人公司持有的50%股份最終分紅至股東個人需承擔的300 萬元(3000 萬元×50%×20%)個人所得稅。
(2)處置階段:以個人直接持股部分轉讓,與上表相同,稅負成本8856 萬元,稅后收益36144 萬元。
根據以上結果分析,上述以法人公司間接持股加上個人直接持股的組合投資方式僅比個人直接持股多承擔持有階段分紅引起的個人所得稅,但避免了個人股權容易被稀釋的缺點,有效地加強了對被投資單位的控制權。
因此,如提前考慮實際控制人在未來公司上市后的減持可能,以個人直接投資和成立法人公司間接投資的組合投資方式,可充分利用現行稅收優惠政策,在不影響對公司控制權的情況下,以最小涉稅成本滿足實際控制人資金需求。
在企業設立以及成長期間,根據各股東出資情況,結合控制權保障、經營期間持有成本、各股東持股目的等多種因素,充分考慮適合公司自身具體情況的合理股權架構是必要的。在控制權保障基礎上,盡量降低未來股東可能的涉稅成本,設計一個合理的股權結構能為企業持續、穩健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相關鏈接
股權,是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對公司享有的人身和財產權益的一種綜合性權利。即股權是股東基于其股東資格而享有的,從公司獲得經濟利益,并參與公司經營管理的權利。
股權是股東在初創公司中的投資份額,即股權比例,股權比例的大小,直接影響股東對公司的話語權和控制權,也是股東分紅比例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