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紅,李建波
(1.鎮平縣晁陂鎮人民政府,河南 南陽 474281;2.南陽農業職業學院,河南 南陽 473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綠色發展理念,指出“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問題”。綠色發展觀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綠色發展是評價一個地區農業甚至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尺。河南省是國家糧食生產的核心區,但是其農業綠色發展處于全國中等偏下水平。
農業綠色發展中,農業是主體,發展是核心,綠色是方式與目標。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保育、質量高效是對農業綠色發展的基本要求,更是衡量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準。資源節約是農業綠色發展的基本特征,環境友好是農業綠色發展的內在屬性,生態保育是農業綠色發展的根本要求,質量高效是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目標。
文章根據農業綠色發展的科學內涵,按照指標體系構建的科學性、系統性、可獲得性等原則,參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從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產出高效3 個一級指標以及12 個二級指標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 所示。

表1 農業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1.2.1 熵權法的計算步驟
第一步:指標同向化處理。評價指標中既有正向指標又有逆向指標,因此要對初始矩陣的數據進行同向化處理,并使數據規范在[0,1]范圍內。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第二步:原始矩陣標準化處理。對矩陣依據公式y='+進行標準化平移、歸一化處理,其中+=1。取=0.01,得到標準化矩陣P。

第三步:計算第項指標的熵值。

第四步:計算在第項指標的差異系數。

第五步:計算在第項指標的權重系數。

1.2.2 密切值法計算步驟
密切值法是一種多指標綜合評價方法,其采納信息多、分析效能高、結果客觀,被廣泛應用于經濟、社會、醫學、環保等領域,其計算步驟如下。
第一步:原始數據同向化標準化。
正向指標轉換計算公式如下。

逆向指標轉換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a和r分別為第個評價對象第個評價指標的原始數據和同向化標準化值,=1,2,…,n;=1,2,…,m。
第二步:計算各評價指標的“最優點”集和“最劣點”集。

第三步:計算各評價對象與最優點和最劣點的密切程度,如下。

式中:d和l分別為第個評價對象與“最優點”的距離和與“最劣點”的距離,=1,2,…,n。
第四步:計算密切值并排序。

式中:和分別是各評價對象與“最優點”的最小距離和“最劣點”的最大距離;C為各評價對象的密切值。
各項指標的原始數據均來源于《河南省統計年鑒(2013—2020 年)》。
2019 年農藥使用強度、化肥使用強度、農膜使用強度、復種指數、節水灌溉面積占播種面積比重、單位農機動力的農牧產值、單位用電量的農牧產值、農牧總產值占GDP 比重、土地產出率、農業勞動生產率、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衛生廁所普及率等指標的權重分別為0.084 9、0.081 9、0.030 1、0.053 9、0.171 6、0.149 3、0.081 3、0.070 6、0.134 2、0.038 1、0.057 1、0.046 9。
由此可知,節水灌溉面積占播種面積比重、單位農機動力的農牧產值、農林牧漁總產值增長率3 項指標對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影響較大,農膜使用強度、農業勞動生產率、衛生廁所普及率等指標對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的影響較小。
密切值越小,表示該評價對象與“最優點”越密切,與“最劣點”越疏遠,即該評價對象越優。由表2 可知,三門峽市、信陽市、鶴壁市、駐馬店市、開封市、濮陽市等排名靠前,而平頂山市、洛陽市、新鄉市、濟源市、鄭州市、安陽市等排名靠后。

表2 利用密切值法評價2019 年河南省各省轄市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結果
從表3 可知,2013—2018 年鶴壁市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均排在第一位,其次是信陽市、三門峽市、焦作市、許昌市等;排名靠后的城市為濟源市、安陽市、鄭州市等。

表3 利用密切值法評價2013—2018 年河南省各省轄市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結果
密切值法作為多目標綜合評價方法之一,能較好地評價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利用密切值法評價河南省2013—2019 年各省轄市的農業綠色發展水平,鶴壁市排名靠前,信陽、三門峽、焦作、許昌等市居中,濟源、安陽、鄭州等市排名靠后。2013—2019 年各市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均呈上升趨勢。
第一,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落實于行動。政府部門應加強綠色生產宣傳和對各地農業綠色生產考核,加強森林、土地等生產資源管理,提高農業綠色生產水平。
第二,降低農藥農膜的使用量。2015 年,原農業部印發的《到2020 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到2020 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要求,化肥、農藥、農膜等農資使用強度總體不再增長。各地農藥用量有下降趨勢,河南省作為糧食生產核心區,需通過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降低農藥用量;通過推廣先進農業生產技術減少農膜用量。
第三,增加節水灌溉面積。近年來旱澇災害頻發,推廣節水灌溉勢在必行。應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廣使用節水節能裝備,提高用水效率。
第四,推廣農業智能裝備與技術。因地制宜推廣農業智能生產技術,發展智慧農業,提高農機使用效率和農業生產效率。
第五,提高農業從業者技術水平。加大對農業從業者的培訓力度,增強他們的農業綠色生產意識、提高相關技術水平。
第六,完善保障體系。構建綠色農業產業體系,提升綠色農產品流通水平;構建技術保障體系,提高農業生產綠色發展技術利用水平;健全金融保障體系,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建立農業綠色生產標準,讓農業生產者有標準可循;完善考核體系,對農業生產進行全程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