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鴿
(天祝縣農村經濟經營指導站,甘肅 武威 733299)
近年來,天祝縣縣委、縣政府立足于獨特的地理、自然、氣候資源,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充分發揮區位資源優勢,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大力發展“八大產業”“五小產業”,全力打造甘肅省重要的農產品供應基地,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探索出了一條高原地區發展特色農業的路徑,對解決“三農”問題和促進天祝縣經濟快速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2021 年天祝縣特色農業種植面積達954.15 萬hm。其中,重點發展種植高原綠色有機蔬菜,種植面積達169.5 萬hm,主要分布在華藏寺、打柴溝、石門、抓喜秀龍等鄉鎮;重點發展種植荷蘭豆、甜脆豆、豆苗、西葫蘆、紅筍等品種,主要分布在華藏寺、打柴溝、松山、哈溪等鄉鎮;重點發展種植海鮮菇、香菇、羊肚菌等品種,主要分布在松山鎮;重點發展種植當歸、羌活、烏藥、柴胡、大黃等品種,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20.15 萬hm,主要分布在天堂、賽什斯、華藏寺、打柴溝、石門、西大灘、朵什、哈溪、大紅溝等鄉鎮。
基層黨組織始終注重加強對村級各項事業的領導核心作用,充分發揮了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實踐證明,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可以增強村級黨組織政治屬性和服務功能,廣泛凝聚和團結廣大黨員群眾,把黨的好政策轉變成為群眾自覺自愿的行動力,維護農民的利益。凡是農村經濟實力強、農村各項產業發展快、農民收入高的地方,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廣大農村黨員干部都發揮了領導核心作用,是產業發展、農民致富的帶頭人和引路人。只有基層黨組織發揮了真正的作用,才能有效利用各項資源、有效保障各種利益,加快主導產業發展。
西大灘鄉馬場村是一個典型的旱作農業區,海拔2 600~2 700 m,無霜期110 d,年降水量300 mm,自然條件十分嚴酷,以種植小麥、豌豆、燕麥、馬鈴薯為主。通過大力推廣頂凌覆膜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脫毒種薯種植技術、加強技術培訓。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建立了種植馬鈴薯基地,其產量達26 593.5 kg/hm,露地產量18 750 kg/hm,增產7 845 kg/hm,增產率41.8%,實現單位面積產值1 595.6 元,年增總產值109.04 萬元。
近幾年,華藏寺鎮周家窯村緊抓國家扶持藏區的各項優惠政策機遇,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村黨支部以“一抓二建三帶頭”為載體,帶領全村黨員群眾致力發展高原夏菜產業,把高原綠色蔬菜作為支柱產業,成立蔬菜協會,聘請專業人員指導,統一種植、管理、銷售。目前全村蔬菜種植面積超44 700 hm,從原來的單一品種(荷蘭豆)發展到現在的多種品種(甜脆豆、夾豆、西蘭花、高山娃娃菜)。
與此同時,黨員積極發展模范帶頭作用,12 名先富黨員與貧困黨員結成幫扶對子21 個,傳技術、幫資金、搞營銷,幫助發展特色產業。農民收入快速增長,人均純收入翻了一番。
基層黨組織可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基層黨組織要積極發揮政策引導、組織協調、發動群眾的作用與優勢,爭取相關職能部門支持,將分散經營的農戶組織起來,將分散作業的產業鏈接起來,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妥善解決好產業發展難題。努力形成“示范基地+農戶”“協會(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格局,提高農戶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提升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規避市場風險,提高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維護農民利益,加快農業產業化和農民增收步伐,推動產業發展壯大。
松山鎮德吉新村是一個典型移民村,村民主要來自于天祝縣的各個鄉鎮,人員多、情況復雜。基層黨組織在認真分析村情、民情的基礎上,理清打造品牌的優勢和發展區域特色產業的思路,確定農民增收的路徑,做大做強特色農業產業。村黨支部積極鼓勵合作社、農戶大膽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黨支部負責人積極與天祝縣有關部門溝通,邀請專家到村指導農戶如何種植農作物,為剩余勞動力拓寬就業渠道,實現了“剩余勞動力就地、就近務工,人人有事干,個個有錢掙”的目標。近幾年,在基層黨組織的大力支持下,該村特色農業得到了良好的發展。2020 年,該村種植的香菇、滑子菇等菌類實現了規模化種植,企業和合作社吸納了100 余人實現勞務就業,人均年增收1 萬元。
基層黨組織注重農村實用人才和科技致富能手的培養,通過采取“黨支部聯能人、能人帶農戶”的辦法,引導能人發揮科技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并帶頭、帶領開發應用新品種、新技術、新項目。同時選拔帶頭致富能力強、帶領群眾致富能力強的“雙強型”黨員進入村干部隊伍。優先為“能人”提供項目、資金支持和智力援助,為“能人”創業創造適宜的政策環境。這些“能人”在帶領群眾致富過程中切實發揮了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
打柴溝鎮安家河村王琨自2013 年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以強村富民、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為己任,真心解民憂、誠心幫民富,按照“強化組織抓班子、精準脫貧找路子、夯實基礎打底子、發展產業抓票子、建立合作社領路子、爭創文明村邁步子”的發展思路,堅持以“黨建引領、產業富民”為核心,大力發展高原夏菜和日光溫室提質增效,探索“黨支部+”模式,以“支部+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利益聯結機制,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使該村高原夏菜、日光溫室等特色產業蓬勃發展。
王琨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籌措資金2 600 萬元修建一處儲藏能力達到13 000 m的氣調庫,成立了康豐蔬菜產銷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功解決了致富無項目、銷售無渠道、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的難題,讓安家河這個昔日貧瘠的小村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21 年6 月,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之際,王琨被中共甘肅省委授予“甘肅省優秀黨務工作者”榮譽稱號。目前,安家河村已打造成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先進村。
基層黨組織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公里”,是建立在農民群眾生活和生產的地方、居于農民群眾中、保障人民權益不受侵害的戰斗堡壘,是展示政府公信力、執行力的重要平臺,是彰顯黨在農村工作成效和戰斗力的窗口。基層黨組織處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第一線,常年活動在農民群眾中。只有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紐帶作用,才能保證黨對農村產業發展工作的正確領導。
近幾年,大紅溝鎮紅溝寺村通過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從原來一個偏遠貧困鄉村發展成為現在遠近聞名的旅游鄉村,村黨支部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紐帶作用。自發展鄉村旅游產業以來,村黨支部全面推行“黨建+”融合發展模式,健全“黨建+五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按照“工作推進到哪里,黨員的身影就出現在哪里、黨組織的作用就發揮在哪里、黨建的成效就體現在哪里”的工作要求,深入推進基層協商民主工作,提高群眾參與建設美麗鄉村的程度。黨支部積極探索推進道德紅黑榜評議制度,落實具體的村規民約。紅黑榜制度明確提出社會治理中存在的問題,群眾監督,形成震懾違反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的強大輿論壓力,在群眾中潛移默化地輸入文明理念,有效約束了一些群眾的不良行為,從而更好地發揮引領約束作用,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受到廣大群眾的普遍歡迎。
油菜是天祝縣傳統的優勢作物,主要有甘藍型和白菜型兩種,近年來種植面積有所下滑,在生產上存在管理粗放、技術措施落實不到位、產量低等問題。青稞也是天祝縣傳統的優勢作物,存在品種老化、雜草嚴重等問題。要在提高產量上下功夫,農戶要應用優良品種、精量機播、適期早播、藥劑除草、配方施肥、合理密植、輪作倒茬、病蟲草害綜合防治8 項關鍵技術。圍繞特色優勢產業,加強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示范、轉化、創新和推廣應用,加快品種更新換代,著力提升農產品品質和效益。例如青稞產業品種退化的問題十分嚴重,現在種植的還是10 年前推廣的老品種,不抗倒伏,產量低。村黨組織充分發揮引導作用,配合天祝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積極引進西藏、青海、甘肅甘南等地試驗品種,篩選出了幾個優質品種,其中昆侖14 號表現較好,平均產量6 000 kg/hm以上,甚至可達7 500 kg/hm。通過應用推廣8 項關鍵技術,全面提升了天祝縣油菜、青稞綜合生產能力,為天祝縣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個好的產業或者一個好的致富項目,只要選好了路子,都能富民。選好致富產業就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幫助群眾有效整合人才、技術、財力、信息等方面的資源,形成發展村級致富產業的強大合力,推動優勢主導產業高效發展。因此,要積極探索在產業鏈上建立基層黨組織、培養黨員,積極推行“支部+協會”“支部+合作社”“支部+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形成良性循環。要不斷創新主題實踐活動載體,實施“先鋒工程”,開展“能人強村”等活動,突出“致富”這一主題,使基層黨組織強起來、黨員干部動起來、農民群眾富起來。在產業服務上,圍繞優勢主導定位,全面落實、用足用好國家關于各項產業發展鼓勵政策,進一步促進天祝縣優勢主導產業的快速發展。
農民是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主力軍,因此,基層黨組織要下功夫引導農民自覺參與地方優勢主導產業的生產和經營活動。重點扶持相關農業,培育和造就一大批農業生產的主力軍,提升農民的整體素質和發展水平。完善產業發展的各項基礎設施,培養農民的生產技術和營銷技能,以市場為導向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借助各級補貼政策積極為農民參與生產經營活動創造條件,如爭取小額貸款、優勢主導產業補貼、科技扶持、信息服務等,激發農民自主創業的內在動力,引導更多的農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民龍頭企業的出現和發展。引導農業向集約化方向發展,立足當地產業實際,使農民既具備規模經營的能力,又具備根據市場變化和市場競爭的要求進行自主創新的能力,是保持優勢主導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所在。
基層黨組織引導和帶動當地優勢主導產業向規模化、高端化發展,提升優勢主導產業的品牌效應,使農村成為吸引民間資本和社會資金投向的優先選擇。以企業(公司)為主體,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優勢主導產品產地標志認證、開拓國內外市場等生產型企業進行服務,提升當地農產品的附加值和質量標準,進而增強對社會投資的吸引力,整合社會資本共同推廣優勢主導產業品牌,擴大品牌的綜合效應;圍繞當地產業發展,建立更加完善的農業基礎設施、農業技術支持體系、農業職業技能培訓體系,為社會投資參與優勢主導產業發展創造基礎條件;充分利用國家和上級有關激勵社會投資的相關政策,調動社會資金加盟優勢主導產業,促進農業產業發展。
農村改革是實現高效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的前提,因此基層黨組織要因地制宜,立足本地區發展優勢,充分發揮宣傳、引領及示范作用,積極深化農村改革,合理利用土地,實現土地可持續發展,真正讓農民群眾得到實惠。在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基層黨組織要利用召開各種會議、發放資料、專題宣講等多種形式,加強對產業發展工作的宣傳,不斷提高群眾的積極性。同時,基層黨組織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積極探索適合當地產業發展方式,在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以“村社集體組織+專業合作社+農戶”為運作模式,壯大村集體經濟。另外,基層黨組織還要加大扶持力度,服務產業發展,組織黨員干部開展技術服務、信息發布、政策咨詢等工作,圍繞產業發展需求結對幫扶,激發鄉村發展活力。
基層黨組織要積極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以多種形式與農戶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大力實施訂單農業,有效避免農民在生產中的風險。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積極引導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市場中介組織,建立生產、加工、流通、金融一體化的合作機制,形成農戶、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互惠互利的合作形式。
要注重圍繞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普及,引導廣大農村建立健全良種繁育、農資供應、農業科技和農產品加工流通服務體系。同時,大力發展和扶持科技致富帶頭人,提高科技興農水平,加快建設農業標準化體系,加強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健全農產品檢驗檢測網絡,確保農產品的安全生產,積極開展無公害、綠色農產品認證。
黨員、干部、群眾發揮“人人都是招商引資生力軍”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種展覽會、項目洽談會等平臺,大力宣傳當地豐富的資源優勢、良好的投資環境及各項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吸引各類企業投資。踐行“以情招商”,切實提高基層黨組織辦事效率,主動幫助投資者解決征地難、融資難、招工難等實際問題。對項目進行跟蹤回訪,確保投資項目“引得進,留得住”。
農民要致富,關鍵在支部。基層黨組織肩負著帶領群眾發家致富的偉大使命,承擔著村集體產業發展的重大職責。基層黨組織是傳達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只有村級黨支部堅定不移地貫徹抓黨建、促發展的各項決策部署,才能更好地貫徹落實調整農業結構、鄉村振興等各項農村發展決策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