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娟 廣州市住宅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低成本風景園林是指以盡可能低的成本獲得兼具藝術、社會、生態與文化價值的風景園林[1]。住宅園林景觀是住宅開發的重要部分,是室外公共景觀范圍,主要涉及用地紅線與建筑之間的綠地環境[2]。將低成本景觀理念融入住宅園林景觀中,可以兼顧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景觀效果,實現成本投入與效果的平衡。本文以鹽城科創城的住宅部分景觀營造為例,分析低成本住宅園林景觀的設計策略。
項目位于江蘇鹽城市,建設用地面積近25 萬m2,包含A、B、C、D 四個地塊,建筑業態有高層住宅、幼兒園、辦公樓、商業體、酒店及其他建筑配套用房。景觀綠地面積共計約14.6 萬m2,其中A區住宅綠地面積約5.5 萬m2,B 區住宅綠地面積約4.6 萬m2,C 區住宅綠地面積約為3 萬m2,D 區住宅綠地面積約1.5萬m2。項目于2019 年10 月開始建設,目前D 區住宅和A 區住宅一期將于2022年6 月完工,A 區住宅二期正在建設中,預計2022 年12 月底完工。B 區住宅和C 區住宅正在建設中。
項目鳥瞰圖見圖1。建筑單體排列采用規則式布局,采用統一的豎向線條和色帶進行劃分,主要以高雅、明快的顏色為基調。建筑造型設計采用現代手法,強調虛實對比,使整個住宅小區滲透出新穎、明快的氣息。
圖1 項目鳥瞰圖
由于設計方案對項目的整體造價影響權重超過72%,所以從設計階段就開始考慮景觀成本,從園建、綠化、水電、小品、土方等方面實現對造價的合理控制[3]。具體實踐中有以下4 個原則。第一,功能優先原則。根據客戶需求布置功能區的平面位置,保留核心功能,減少不必要的功能。第二,經濟性原則。植物品種優先采用鄉土樹種,同時兼顧樹種的價格。第三,簡潔原則。設計方案應盡可能簡潔,不盲目追求復雜細節和形式感。第四,技術性原則。盡可能采用已有的成熟工藝及技術,避免采用復雜工藝。
總體景觀設計中,注重景觀空間與建筑的結合,沿規劃軸線發展形成的景觀體系,既有大尺度的公共景觀,又有較大尺度的組團景觀,更有親人尺度的宅前綠化,形成層次分明、脈絡清晰的景觀空間體系。
項目住宅部分景觀設計從共生理念出發,創造互動體驗式社區,提供多類型的社區功能空間和多種運動活動場地。社區空間有6 個類型:儀式感的入口空間、兒童活動空間、中央花園區、慢跑道、鄰里聚會空間及健身休閑空間。
在方案設計階段,按照項目的定位及成本要求,結合使用者的需求,合理布局社區內的景觀節點和空間功能,保障基本的功能配置。
2.2.1 平面布局
平面布局上應首先控制軟硬景比例,盡量減少硬質區域,多留綠化空間[4]。對于住戶的高敏感度區域,設置多功能的配套設施;對于住戶的非敏感區域,滿足基本的園建要求即可,整體空間以綠化為主,平攤其他敏感區域的造價成本。道路路網系統除了基本的消防車道和登高場地外,只增加必要的園路,采用直線型布局,結合園路和硬質場地來劃分空間。小區車行出入口分別設置在兩條市政支路上,面向住宅區的景觀中心。景觀軸線順應出入口走向,形成橫向的景觀中心呼應和豎向的景觀軸線縱深感。
控制場地內構筑物的數量,重點打造人流較高的區域,設置門頭,強調入口對稱軸和視線對景點,增加住戶的儀式感。次入口區域采取標識景墻和鐵藝門的形式。中央花園采用廊架平臺和大草坪的結合來打造社區室外活動空間,既能作為活動場地,又能作為視線焦點。消防登高場地需要為硬化地面,布置少量可移動的健身器械,并在消防登高面之外設置休閑坐凳,打造健身休閑場地。
根據預測的后期人流量確定園路的尺寸,從整體上控制園路的寬度。兒童活動場地選取小區的中間位置,確保大小適中,不使用大型器械,保證場地的游樂功能。由于水景的建造成本及后期維護成本較高,本項目不涉及水景。
2.2.2 材料選擇
該項目中的園建材料主要選擇常規材料,盡量不使用特殊材料。材料的選擇遵循功能第一、美觀第二的原則,對于頻繁使用的車行區域,采用瀝青鋪裝;其他人行及車行區域使用崗石瓷磚,既能達到類似花崗巖的面層效果和強度,又節省造價;不常用的園路及其他場地用仿花崗巖PC 磚或點式植草磚。門頭和廊架的外立面采用技術成熟的銀灰色烤漆鋁板,小區出入口大門采用豎向鍍鋅鋼氟碳漆格柵,圍墻欄桿的鐵藝部分采用開發商的標準樣式,固定坐凳采用竹木飾面加崗石瓷磚貼面的搭配。小品設施類選擇款式簡單、設計感強的成品。
2.3.1 園建部分
對于鋁板分割線,應與廠商溝通,采用市場上的常規尺寸。為了減少模數,4 個地塊的門頭采用統一樣式。廊架設計與門頭的設計風格一致,在不影響整體效果的情況下降低廊架長度,控制格柵的中心間距為120 mm,門頭設計效果如圖2 所示。門頭和廊架的立面邊緣處增加鋁板線腳細節,在頂部增加天花板筒燈,用較少的成本投入來增強設計效果。
圖2 門頭設計效果
圍墻立面采用簡潔鐵藝和柱子間隔的樣式,在結構穩固定前提下調整鐵藝部分長度,同時柱子的寬度從0.9 m 縮減到0.75 m,并從設計角度對圍墻的比例關系進行復核,確保滿足要求。車庫入口由于使用頻繁,對地面的穩定性要求高,所以采用瀝青鋪裝。人行園路、消防車道和登高面主要采用200 mm×600 mm 的崗石瓷磚,鋪裝圖案采用大面積的對比色塊來豐富平面圖案,每個色塊內均采用同一規格平鋪。跑道路線優先與消防車道合并,局部無法重合區域則將跑道布置在綠地內,同時結合植物組團營造豐富的空間體驗。
2.3.2 種植部分
種植設計采用自然式布局,與場地內功能布局相匹配,重點打造入口區、中心花園等主要的社區空間,種植實景如圖3所示。注意控制喬灌草的比例,適當增加草坪的面積,選擇合適規格的苗木,注重苗木的季相變化,提高整體的觀賞性[5]。
圖3 種植實景
重點區域采用豐富的植物組團,采用骨架大樹、中層小喬木、底層球類和灌木的種植組合。小區出入口的園路旁運用銀杏、櫸樹等形成樹陣,灌木同樣采用規則式種植,確保整體統一。道路邊的綠化空間采用局部密植和局部開敞草坪相結合的種植方式,增加空間的豐富度。建筑南側的綠化采用大草坪做開敞空間,不影響底層住戶的采光。其余位置的宅間綠化采用疏林草地的種植方式,同時結合其他植物組團的搭配,整體上疏密有度,植物天際線變化豐富[6]。
種植的植物應疏密相間,留出植物后續的生長空間。對于苗木特性相似的樹種,選擇低成本品種,在同等造價下保證足夠的苗木綠化量。花境布置在重要節點位置,優先采用長勢良好、容易成活及養護容易的灌木品種。
2.3.3 水電部分
合理安排配電箱和接水點的位置,可設置在建筑旁邊或者角落空間內,同時統一相鄰管線的走向,避免管線浪費。雨水口蓋板和裝飾井蓋采用常用樣式,簡化設計造型。
控制照明燈具的數量與類型,例如場地內照明主要采用高桿燈和草坪燈,中央花園和局部節點位置采用射樹燈和裝飾燈類。電氣系統采用雙向回路,設置日常模式和深夜模式,有利于節約用電量。
2.3.4 土方部分
場地內的綠地空間多位于地下車庫,由于地庫建造成本較高,對于地面的最終荷載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場地內的地形要控制高度和體量,不能大面積堆坡。本項目只在重要節點位置采用輕質泡沫換填的方式進行地形堆高處理,其余位置按照建筑規劃確定覆土厚度。
施工品質對于項目的效果呈現具有決定性作用。在該項目的施工階段,設計單位及建設方多次走訪施工現場,指出現場施工有誤或者不達標的地方;及時與施工單位溝通,聽取施工單位意見;根據現場情況優化方案,在景觀效果滿足的前提下,選擇低成本施工方案替代高成本方案。從材料的樣板選樣到苗木的選型及成品器械的選購,都進行對比研究,均選用同等價格效果較好的方案。
住宅景觀營造講究的是低成本下的高質量效果呈現。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從設計源頭控制項目的成本投入,考慮景觀效果時也要考慮成本,根據現場情況及時調整施工方案。經過建設方、設計方、施工方對于各階段的逐層把控,能夠及時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實現各方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