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召晨,劉 軍
(南通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江蘇 南通 226000)
青少年體育在體育強國建設中居于戰略性、基礎性和全局性地位,影響著國民整體健康現狀及未來健康水平,關系到民族的振興、社會的發展,歷來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新時代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和治理的現代化,大力發展協同治理為我國青少年健康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贏得了主動權,彰顯了“中國之治”生動實踐與顯著優勢。協同治理是指多元主體以相互協同合作的方式參與公共事務的治理。協同治理恰逢其“勢”,正當其“時”。我國健康公共服務協同治理體系展現出強大的組織協調與救治保障能力,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體系作為健康公共服務體系中的關鍵一環,改革刻不容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不容樂觀。隨著我國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需求結構多層次、多樣化、特色化的差異性特征日益明顯,將有限的具有公共屬性的體育產品提供給青少年的過程中,部門分治、供需錯位、非均等化、服務模式靶向能力不足及同質化等問題依舊突出。因此,如何基于協同理論治理好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統籌推進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主體的體制改革與機制創新,加速供給主體供需精準對接,提高供給質量,實現針對性、定制化服務供給,滿足青少年不斷提升的健康需要,消弭青少年體育在整個體育事業、教育事業中的落差,成為當前有效提升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多元主體協同治理的各主體間發展成熟,具有獨立性與規范性,可在原來政府包辦的供給模式基礎上提高供給效率。首先,我國相關政府部門主體結構比較完善,但其行政治理壁壘嚴重,跨區域的政府合作困難,導致地區企業發展迅猛、市場主體權力泛濫。其次,青少年體育社會組織作為健全我國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資源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受黨和國家的重視。但青少年體育社會組織主體發展程度有所欠缺、發展水平薄弱及受重視程度不高,導致青少年體育社會組織很難依靠自身的效能助力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在認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層面我國近年來也都取得了顯著的進展,這也是企業健康發展的基礎。但在青少年社會組織方面,為獲取與政府合作的機會所采取的一些有目的傾向于政府、迎合政府的行為,導致青少年社會組織缺失獨立性與自主性,加劇了多元主體間協同治理的區隔化,不利于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的協同治理。
政府在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多元化的供給中應處在“掌舵”的位置,政府需要有協作的意識,但是從“掌控”到“協作”也需要一個過程,目前還是政府管控的思想趨于主導,缺乏協作意識。供給主體由單一主體轉變到多元主體,由原來的單一統領到現在的多元協同,需要協調機制來協同主體間的關系和權益。青少年服務供給的各種企業、社會組織以及政府所聯結成的關系網絡錯綜復雜,公共體育服務多元化供給中這種復雜關系會影響到主體分工和協同的聯結程度,利益協調機制建設滯后,信息共享和政策溝通協調機制也尚未健全,以至于多元主體協同治理的意識形態弱化及整體性的闕如。
青少年體育事業發展的滿意度較低,需要探尋配套的保障機制,來保障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中多元供給主體的相關資金、政策等方面。在保障機制設置上尚未充分考慮各主體職能范圍和主體間的有效銜接,多元供給主體進行協同供給,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的有效供給需要各主體共同保障,政府在多元主體中承擔的責任是不可替代的,如建立標準、劃分權責、維護群眾權益等。因此,需要多層的監督機制來保證政府與市場、社會組織的高效協作。監督機制作為保障機制的核心,需要其明確各主體的職責范圍,當前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多元化供給才剛剛起步,監督體制的研究和建設也都剛剛起步,具體操作尚未完善。
協同理論是由德國物理學家赫爾曼·哈肯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指開放的系統內部諸多子系統不可能全都相同,這些子系統因為它們自身的性質不同或者對外部環境和條件的適應和反應不同,獲取的物質、能量以及信息的質量也存在差異,所以它們會形成一種非線性、非對稱、非平衡的相關關系,因為存在這種關系所以它們會相互作用、有機整合,被稱為非線性作用,這也是諸多子系統最后趨同的動力源;在子系統相互作用協同的過程中,子系統因為非線性關系使子系統間相互矛盾,需要參照一定的協同標準,從無序變為有序,以保持系統自身結構穩定,這種標準就叫作序參量;一些相同性質或思想相同的子系統聯合擴大這種過程就叫作自組織狀態,會逐漸占據優勢地位,從而支配整個系統,子系統相互作用有機協同整合的過程叫作自組織;通過子系統的自組織,形成新的有序的系統,它具有一定的結構及其對應的功能。
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多元供給是一個復雜開放的過程,根據協同理論,可以使整體的多元供給系統中的政府供給子系統、市場供給子系統、社會組織供給子系統協同或是競爭,進而使整體系統在非線性作用下達到供給最佳效果。綜合考慮整體的多元供給過程,由于供給方式、內容、數量等以及供給的需求公民群體的不同,多元化供給主體中的政府、市場、社會組織的參與方式、程度等存在很大的差異,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中有許多的不確定性與復雜性。多元供給主體對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不應該約束或者否定差異的存在,應遵循標準化和均等化的原則實施供給。將協同理論融入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可以根據青少年的年齡差異以及個體差異,對多元化供給的各個主體的職責、義務進行適當的調整;根據不同供給主體的職能范圍與民眾的需求范圍,制定不同的主體所組成的不同的多元化供給主體,有效滿足青少年公共體育的需求。從協同理論角度入手,可以發現這種差異可以使多元主體對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產生積極的創新性的作用,從而提高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效果。
協同理論中整體的系統與各子系統的關系是十分重要的,子系統的差異永遠存在,這也是系統整體演進的動力。在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供給過程中也要重視整體與個體的關系,多元供給主體中的政府、市場和社會組織應在各自保持職能的基礎上進行整體性的協同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政府主體在進行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供給難以考慮到每個青少年,導致供給系統的供給效率較低;市場雖然在體育服務領域資源配置中具有決定性作用,但是市場是以營利性為目的的;社會組織在引領社會資源協助市場和政府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是青少年社會組織尚未發展成熟,需要依賴于政府。政府、市場、社會組織供給子系統內部存在差異、非均勻性和不平衡性,通過各個供給主體的相互作用,充分地發揮各主體的優勢,驅動多元供給主體結構穩定走向成熟,實現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協同供給效果的最大化。
在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的多元主體供給過程中,政府、市場、社會組織組成的多元供給主體中政府具有主導作用,且任何一方面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到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質量與效果。從協同理論的視角來看,多元供給主體之間相互競爭,使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的多元化供給的平衡被打破,使多元化供給系統遠離平衡的狀態,促使其進行自組織演化,最后各供給主體的子系統通過協同作用推動多元化供給系統向有序平衡的結構演進,這有利于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供給質量的提高。政府、市場與社會組織競爭與合作、共同發展,有利于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有效供給的實現。
政府處于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多元主體的主導地位,應優化頂層設計,突破多元協同的制度障礙,全面提升主體間合作水平。在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中市場需要發揮在資源配置中天然優勢,縮減甚至消除地區政府對市場企業的約束,加大企業的參與深度。通過加強青少年社會組織的發展程度,滿足政府、市場積極互動的客觀要求,社會組織作為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多元主體的重要補充,是推進多元主體結構合理化的中介和橋梁。政府需在明確各主體權、責、利的基礎上,擔任青少年公共服務供給政策規劃、制度設計、監督管理等,積極將市場主體和社會組織主體納入公共服務治理體系中,形成一種政府主導的、多主體參與的多元供給結構,創新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機制,實現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的高效供給。
在厘清 多元主體職責、權益的基礎上,多元主體協同供給各主體應有效協作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這種整體合作化關系的良好運行的關鍵在于達成“多元共識”,即目標協同、互惠互利、平等獨立、互相尊重的關系。政府要使各個供給主體對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包含的公眾利益產生認同,有了這種共識,政府、市場、社會組織才可達成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多元協同。推進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的多元主體科學供給,需要建立科學的協調機制,激發各主體的積極性,通過制定共識度高、操作性強的協調機制或章程,來協調各主體履行職責。通過建立協商調整機制,對各主體的權益訴求進行多方協商與適當的調改,能夠推動落實解決問題的方案,促進協同供給項目的早日實施,提升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多元供給質量。
推進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高效、高質量供給,是供給主體多元化改革的目標。多元化協同的保障機制是多元主體保持協作性與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有效多元協同供給的保證。首先,政策保障層面,應按照多元主體達成的共識治理規劃的協作方案,由青少年相關政府機構牽頭,共同制定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治理的配套政策,促使服務在治理內容、結構、方式及治理客體范圍等方面做出政策支撐。其次,立法層面,應以公平公正為核心,探索建設共建、共守、共擔的立法機制,讓多元協同供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最后,監督層面,決策過程的監督需要完善群眾監督與政府監督部門監督,以及主體間互相監督的機制;治理過程的監督,應以群眾監督為基礎,健全委托第三方機構監督,促進相關監督部門綠色運行,推動動態監督機制實行,來提升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多元主體協同治理的健康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