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華,宋忠旭,趙海忠,孫 華,李梓芃,彭先文,梅書棋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動物胚胎工程及分子育種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武漢 430064)
21 世紀養豬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利用地方豬遺傳資源,結合生態型、節糧型養豬理念,開發地方豬品種成為養豬業新的增長點。與引進豬種規模化養殖具有的完善系統裝備不同,地方豬的養殖普遍規模較小,配套設施不完善。秋冬季賊風盛行,相對簡陋的養殖條件給地方豬的養殖健康帶來較大威脅。在養豬實踐中,溫度和氣流是影響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1],賊風還是豬病發生的重要外因,對秋冬季賊風的防范進行歸納,提醒從事地方豬的生產管理者重視賊風危害,并及早做好規避。中醫認為,因風邪終歲常在、無孔不入,被歸納為一類重大的致病因子,包含虛風、邪風、賊風,所謂“四時不正之氣”[2]。賊風是疊加溫差與流徑能致病風的統稱,能夠單獨或與他邪聯合傷人。賊風可由豬舍排風系統和取暖系統等設施引起,也可因豬舍加溫設備或豬體散熱造成,另外豬舍糞溝、漏縫等對外開放處也會形成賊風。
賊風沒有絕對的季節界限,養殖過程中季節交替、地溫變化、主動排風、局部加溫、洞溝或縫隙滲透等產生氣流,均易形成賊風。寒冷季節,地方豬抵抗力降低,更容易受到賊風侵襲致病。養殖最常見的賊風有三類。
第一類是直通賊風。部分中小養殖場冬季養殖舍密閉,有毒有害氣體富集,因缺乏換氣設備,養殖舍開放的通道如門、窗、地溝等自然或風機推送形成的風,風速與熱交換較快,形成賊風。
第二類是循環賊風。安裝有漏縫地板的密閉養殖舍,漏縫下具有較深的水泡糞池或刮糞槽,豬體散熱加熱近地空氣,漏縫下冷空氣持續上升,頂部空氣降溫后下沉,空氣對流制造出循環賊風,同時還將漏縫下部濁臭空氣擾動,降低養殖舍空氣質量。
第三類人造賊風。局部采用加溫設備升溫引起的溫差較大的空氣對流,如分娩舍紅外燈保溫箱,內部溫度實測可達35.4~40.7 ℃,保溫箱外室溫22~25 ℃,熱空氣從箱頂外溢,低溫空氣從箱門、縫隙匯入箱體形成持續賊風引起仔豬腹瀉不絕;更常見的是養殖者為排出豬舍濁濕空氣,將門、窗開啟一定縫隙保持空氣交換,冷空氣入侵形成人造賊風。豬舍安裝的抽排風扇、濕簾進風系統和屋頂無重力風機將舍內濕濁熱空氣抽出,使得舍外有較大溫差的新鮮空氣進入,冷空氣受殖設施阻擋,形成環流、渦流或滾流,沒有固定流向,給防范賊風造成困擾。新建高標準豬舍裝備齊全,因智能控制軟件的靈敏性和硬件兼容性不足,常使養殖舍額外產生人造賊風,影響到豬群健康。
賊風對豬只致病的直接作用機理鮮見現代醫學研究報道,只能結合豬只發生的病癥參考中醫理論進行對應的合理推理。
賊風對疾病的誘發與溫度落差、持續時長與劇烈程度緊密相關。人在睡眠狀態器官活動減弱,免疫機能降低,受風侵襲,寒、濕、燥、火等伴隨,由皮膚入肌肉、經絡、筋骨、關節或肺腑,干擾阻滯正常生理活動,使體內積聚寒或熱,內不得通,外不得泄,在臨床上會產生皮膚瘙癢、眩暈、抽搐、頸項強直、角弓反張、關節痹痛、腦中風、面癱等病癥。風侵犯部位廣,無處不到,極易侵害軀體,引起多種疾病,且發病急、變化快。實踐中,豬只受賊風傷害也有相類似的特征癥狀表現。
規模化養豬環境病害復雜,風攜帶粉塵及細菌病毒乘虛而入,引起呼吸道病癥、感冒、腹瀉等病癥;昆蟲也隨風傳播傳染病,使賊風引起的病害更復雜、難以防范。
規模養豬場因為疫病多、誘因多,賊風的作用易被忽視,以不加防范。又常因賊風致病豬倒臥、飲食未廢絕,無明顯發熱,病因不明,獸醫管理人員麻痹大意誤診、遲滯治療,常導致豬只致殘淘汰。經實踐觀察,排除細菌、病毒等傳染性病因,因賊風引起的臨床病害主要有如下三類。
豬只行動機能發生障礙一般發病急,沒有前兆,同類病癥豬只時有發現。賊風易傷的部位是四肢關節、腰部和頭部,較常見的病癥主要有3 種。
1)關節炎。主要因豬關節、韌帶創傷或地面潮濕,受賊風侵襲引起。豬行走異常或臥地不起,關節腫脹,觸摸有痛感,影響采食。治療可采用醋酸可的松2~5 mL 或普魯卡因青霉素40 萬~80 萬單位肌肉注射。
3)后肢癱瘓。母豬分娩前后癱臥不起,或妊娠豬、肥育豬后肢不能站立。病豬呈犬坐體態采食,體溫正常。致病原因是潮濕疊加賊風侵襲,引起鈣流失,缺鈣讓癥狀加重。輔助治療可以肌注維丁膠原鈣10 mL 加復合維生素10 mL,也可以百會穴肌注安乃近15 mL[3]。
4)豬歪頭風[4]。比較常見豬頸項歪向一側,嚴重的會影響采食、呼吸困難致死,也有延時3~5 d后自愈。西藥治療效果不佳,可采用祛風鎮痙處方中草藥輔助治療,或牽引正骨復位。
賊風降低豬只抵抗力,成為病毒活化的誘因[5],攜帶或誘發細菌病毒感染致病,具有一定的環境、氣候和病原條件性,引起特定豬群發病個體多、持續時間長,大幅增加診療成本。較常見的疾病有以下幾種。
1)豬流行性感冒。秋冬季高發,賊風襲擊豬只急性發病,主要是具有傳染性的呼吸道病毒性疾病。表現為咳嗽、呼吸困難、發熱。可采用抗菌素輔助治療。
2)豬肺炎。豬肺炎是易被賊風誘發的呼吸道傳染病,由支原體引起,發病豬咳嗽、喘氣,開口呼吸,鼻流白色漿液,重癥全身皮膚呈藍紫色,無食欲,體溫達41 ℃以上。治療采用氨芐青霉素80 萬單位加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 肌注。
3)腹瀉。哺乳、保育階段仔豬易受賊風傷害,腹瀉是仔豬多見的病癥,多伴有潮、濕、寒等環境條件,可持續或反復出現。如養殖場存在冠狀病毒或輪狀病毒,賊風會助長病原感染,迅速擴散傳播演變成全群發病,造成較大的損失,且治療效果不理想,消除賊風等惡劣環境影響因子能緩解、控制病情。
豬只受賊風侵襲只是一過性傷害,自身健康狀況并沒有大的變化,采食、活動均較正常,但對生產造成的損失比較明顯。較常見的病害有以下幾種。
1)流產。流產妊娠母豬無病癥表現,流產前后體溫、采食正常,一般位于豬舍進風口周圍,流產后不須治療不久再次發情,對母豬自身健康無大礙。但流產母豬增多,會增加豬群非生產天數,紊亂批次生產節奏,會推高生產成本。
2)嘔吐。較大體重肥育豬或種豬受賊風影響受寒會產生胃部不適,采食后劇烈嘔吐,反復采食,遷延時日體況會有所消瘦。群體隱性受賊風影響,即使沒有發生疾病,也會增加飼料消耗,料肉比升高。
3)應激。賊風會對豬群產生冷應激,豬癥狀難以預測,會表現顫栗、咬尾等生理、群體行為,影響生長和健康。冷應激可造成育肥豬屠宰率降低0.9%,皮下脂肪含量上升,后臀肉中瘦肉比例降低[6],隱性經濟損失通過長期累積,養殖成本會被放大。
賊風來源的多源性、發生時間的不確定性,缺少儀器監測,多依賴經驗判斷,難以精準預測。養殖場基礎設施和設備簡陋難以杜絕賊風危害,新建的高標準豬舍同樣存在一定缺陷,防范賊風應做到全面、細致、長期,力求細節到位,避免因疏漏造成損失。
中國地跨5 個氣候帶,不同氣候帶的豬舍不可照搬照套。養豬場地理位置、地勢、布局、朝向、結構選擇要利于養殖舍內冬暖夏涼。利用圍墻阻斷或導流夏季穿堂風、冬季回廊風;豬舍開門方向背向冬季寒風來向;季節分明的地域,門窗、地窗、地溝等須裝備能密閉的門擋,豬群睡臥區須隔斷舍外冷風直吹。
常規的冷暖風輸送模式采用水平風機在舍內形成橫向或縱向氣流,為賊風形成創造了條件。豬舍降溫適宜采用濕簾系統,一方面降溫效果好,另一方面減緩了風速、分散了風的流向;配合噴淋水的降溫系統要保留干燥的地面供豬只睡臥,風從豬只上方流過,帶走濕熱空氣,避免直吹豬體。冬季寒冷氣流是賊風最大的來源,加溫或抽排污濁空氣形成冷熱空氣對流,對流過快不僅使保溫效果降低,還會加劇賊風,因此通風設計與控制必須精細。歐洲彌散式通風[7]能較有效防范賊風。彌散式通風重構了舍內熱冷空氣的流動方向,舍頂進風口的預熱空氣通過均勻分布的小孔進入舍內,出風口在地溝下,通過煙囪風機抽出舍外,延長了新鮮熱空氣滯留時間,重濁冷空氣沒有機會接觸豬只。國內也有豬場構建了更為精準的管道控制系統,熱或冷空氣通過管道一對一接入限位欄或產床,使每頭母豬都可以獨立享受舒適新鮮空氣而不影響仔豬。通風過程防賊風核心是以合適的通風量均勻惠及豬只,而不會因實際通風量超過需求強化賊風[8],必要時可以縮短每次通風時間增加通風頻次[7]。
在氣溫急劇變化或季節交替形成較大溫差的時候,豬只生理適應過渡時間短,賊風致病較多,賊風防范不嚴易引發群體性病害。雖然豬只皮下脂肪層較厚,抗寒能力較強,但肌膚風寒入體是抗病屏障被突破,尤其仔豬抗寒、抗病能力較弱,易先受害。須根據氣象預報,在刮風、降溫之前做好預防,尤其要防范夜間天氣突變,關閉、關嚴門窗,杜絕賊風傷害。
養殖場生產過程中細節不嚴,形成了持續的賊風環境,增加了豬只細菌、病毒病感染機會,成為誘發疾病的直接原因。典型的是全漏縫地板產仔舍和保育舍的仔豬,局部溫差促使空氣對流加強,冬夏都會產生不易察覺的賊風傷害,使豬只腹瀉或呼吸道疾病不斷發生。消除的關鍵在于改變養殖舍升溫和通風換氣方式,屏蔽產生空氣較大溫差的原因,使流過仔豬身體的是適宜溫度的暖氣流,而不是低于適宜溫度的冷氣流[9]。豬只睡臥區要嚴謹搜尋可能的賊風來源通道,并給予有效隔離;做好養殖舍換氣,以補充新鮮空氣,通風降溫達到3 ℃就須防范賊風。
季節變換時節,特別是常言道的“多事之秋”,賊風難防,養殖過程中要關注氣候、溫差、氣流變化的時間節點,及時規避賊風對豬只的傷害。技術創新引領的養殖設施、環控裝備革新是現代化養豬發展的必然,在享受其優越性的同時,也要避免“人造賊風”的產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