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勤
(達州職業技術學院,四川達州 635000)
近年來,中國畜禽養殖產業集約化、規?;潭蕊@著提高,企業對高素質畜牧獸醫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作為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集中在傳授基本理論知識,學生無法完全掌握核心技能,畢業后難以在短時間內適應工作崗位需求,導致用人單位崗前培訓時間過長,而畜牧獸醫企業及基層又因為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缺乏而限制行業發展,導致人才市場供需平衡失調,使得畜牧獸醫職業教育難以快速發展,因此探索高職畜牧獸醫職業教育的發展與變革,是新形勢下對職業教育發展的現實思考,也是規劃職業教育未來發展的急切需要。
教師是教書育人的根本,是知識與學生的紐帶,是課堂教學的中堅力量,能否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能力、專業知識儲備及技能操作水平。目前高職院校招聘授課教師起步碩士學歷,但因其一直接受的是本科院校的系統教學模式,雖然理論知識豐富、科研能力較強,但缺乏企業和行業工作經歷,不了解行業和企業最新進展,尤其是涉及畜牧專業豬生產、牛羊生產、家禽生產等課程,教師實踐經驗不足,缺乏崗位技能操作,直接影響課程計劃和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與社會、企業實際需要存在脫節現象。從企業聘用的實踐指導教師,雖然實踐動手能力較強,但系統教學經驗不足,應用新型教學手段能力不強,教學方法局限,難以勝任當前的職業教育教學。
當前在校生數量隨著高職院校不斷擴招而增加,職高、9+3、3+2、2+3 等生源類型增多,生源地教育基礎差異較大,且大部分高職畜牧獸醫專業均采用文理科不限、單獨招生的方式招錄,高中學業方向如文科生、理科生、特長生、中職生等學生基礎學業水平參差不齊,面對高等數學、生物化學等學科專業性極強的課程,缺乏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不高。由于大部分課程教學存在重理論輕實踐問題,導致學生對行業現狀、發展認識、自身定位不清晰,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能力,沒有主動規劃未來職業生涯意識,被動選擇職業崗位。
教材作為知識的載體,是學生課前預習、課上聽講及課后復習最直接的工具。然而,國內高職畜牧獸醫院校在課程安排、教材編寫等均沿續本科教學課程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按照學科分類進行教學,而不是根據生產過程需要,從完成簡單工作任務到完成復雜工作任務,循序漸進,且教材內容受客觀原因影響具有一定的滯后性,理實一體化的技術技能融合不緊密,與崗位關聯度不高,教材內容體現形式單一、缺乏豐富性、趣味性和信息化,甚至部分教材內容未結合農業農村部頒布的政策出現禁用藥物,目前95%的教材沒有引入行業企業文化,未重視文化育人功能,職業教育教材的職業性不鮮明,不能完全滿足行業發展、職業教育及指導就業的需要。
畜牧獸醫專業技能性較強,但傳統教學內容理論知識比重相對較大,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后,沒有辦法進行實踐操作,以豬生產與疾病防治為例,其中理論教學72 學時,實訓教學36 學時,其實訓教學時長明顯不足,受專業本身場地限制,大部分高職院校開設的實訓內容是根據教材或慣性教學而形成的,并沒有根據臨床豬生產技術崗位的需要而進行轉變,外加課程設計缺乏企業和行業專家的指導,教學內容與生產職能分離。此外,由于專業建設經費不足,試驗耗材采買程序繁瑣刻板,導致實訓設備更新緩慢,試驗動物數量不足,不能滿足所有學生實訓需要,間接導致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不足。
目前高職院校專業課的考核方式主要綜合實訓成績以試卷成績為主,缺乏以崗位職責的實踐技能考核,而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則完全取決于考前的臨時突擊,基礎理論知識掌握不牢。
在當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職教師必須盡快轉變教學理念,由理論填鴨式教學轉變為以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課堂模式,以人才培養和崗位需求為導向,將理論知識結合實踐操作能力,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提高學生服務三農的意識。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學活動中心是學生,由教師明確教學大綱和學習方向,盡力營造輕松、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以做題、回答問題等方式檢驗知識掌握程度。例如,在學習家禽生產不同日糧配合比例對家禽蛋黃顏色影響相關知識的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展示目前雞、鴨、鵝養殖不同階段的飼料配制方法,掌握家禽飼料配制基本原則。隨后根據消費者對蛋品質的需求,引導學生思考飼料中影響蛋黃顏色的物質。最后指導學生親手配制產蛋家禽日糧,通過調整飼料中玉米、苜蓿草、維生素等比例或添加人工色素,觀察蛋黃顏色變化。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很直觀地感受到飼料變化對蛋品質的影響,采用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保證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應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將職業道德培養放在教學首位。如在帶領學生學習防疫法規相關課程時,結合當前中國新冠疫情防控對人們的影響,讓學生意識到傳染病對社會經濟的巨大影響,同時通過學習動物福利、診療操作技術規范等讓學生感受到畜牧給人類帶來的獨特價值,也可以從重大疫病防控、生態環境保護、公共衛生安全的角度為學生講解畜牧業發展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影響。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模擬生產、經營、管理三位一體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做到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培養學生不怕臟、不怕累的吃苦耐勞精神和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
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業務水平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第一,高職院校應制定合理的制度或政策安排畜牧獸醫專業青年教師在假期帶著任務進入相關企業進行定崗鍛煉;在學生定崗實習期間,專業指導教師與學生一同進行生產實踐教學,提升其專業技能水平,改善課堂實訓教學的流暢性。第二,校企共建理實一體化實訓室、產業學院等平臺,靈活聘請企業技術骨干擔任專業兼職教師,開展項目化教學、模塊化教學和生產實習教學,彌補院內教師生產經驗不足,還能帶來行業最新發展信息。第三,定期組織專業教師前往國內大型寵物醫院或培訓機構針對寵物骨科手術、美容技術等最新領域進行專項學習,結合臨床實際與教學要求優化教學內容。第四,校企共建科研團隊,聯合攻關申報科研項目,科研成果才能真正轉化推廣落地,產生經濟效益。同時針對企業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共同研究提出改進措施,共同開發新產品,改進新工藝,促進校企之間師資、技術的雙向流動,共同推動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與“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
高職教育的核心就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專業教育,這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有機結合,受財政投入、土地利用、糞污處理等影響,國內50%以上的高職畜牧獸醫院校校內生產實訓基地是不能完全滿足學生實訓要求,因此多渠道、全方位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是必然趨勢。將企業作為學生的實訓基地,建立定制培養班,讓學生能夠真正在崗位上得到鍛煉,同時還能提前輸出、宣傳企業文化,增加學生的從業歸屬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招聘和崗前技術培訓的成本,實現學校、學生、企業共贏。
教學的核心是教會學生學習。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發展,產生了許多如翻轉課堂、角色扮演、情境模擬等啟發式教學模式,誕生了MOOC、學習通、云班課、釘釘等多種現代輔助教學手段。因此,在這些科技手段的基礎上,引入虛擬仿真技術,可以解決成本高、風險大、消耗多等傳統無法開展的實訓內容,減少有毒有害化學試劑使用,有效降低實驗室環境污染;針對生產實踐可以引入示教系統,通過遠程實時直播、互動、全程錄像,實現企業一線與學生之間零距離接觸。以信息化教學為載體,不僅能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能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專業理論知識,提高教學質量。
優秀的教材是推動教學改革的重要載體,高職畜牧獸醫院校應根據人才培養方案選擇成熟的教改項目化教材。教師團隊應依托企業深入一線,收集圖片素材、生產案例、行業新規、新技術工藝等制作成活頁教材、手冊式教材、立體化教材等,避免與一線生產脫節,緊跟行業發展趨勢。
自2009 年全國農業職業技能大賽動物外科手術項目開始,畜牧獸醫專業陸續開展了雞新城疫抗體測定、小動物醫師技能大賽、寵物美容、大學生水產技能大賽等。以雞新城疫抗體測定大賽為例,在比賽過程中學生需熟練掌握動物微生物特性與檢測、免疫基本知識與應用、動物傳染病防控等知識,通過現場對公雞采血、測定新城疫抗體并完成抗體滴度報告,突出了專業綜合性、科技前沿性、技術先進性。在實際教學中,院校應根據技能大賽考核標準、考核模式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調整教學理念和方法,以技能大賽為引領推動職業教學改革發展。
隨著國家推行職業資格和職業技能等級評價制度,執業獸醫師是動物診療行業準入門檻,動物疫病防治員、動物疫病檢疫員、家畜繁殖工等職業技能等級工種被行業和企業采納?,F行職業資格和職業技能等級評價標準與教學內容關聯較大,應將其融入畜牧獸醫人才培養的教學和實踐中,建立任務驅動式學習,增加技能考核比重,創新實踐教學考評內容,如隨機抽取實訓項目現場完成,實施小組自評、組間互評、教師參評進行成績判定,讓學生自主掌握實踐教學難點重點,有效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