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東,閻曉菲,徐亞芳,李瑋璐,曹 婷
(新疆農業大學科學技術學院,烏魯木齊 830052)
家畜外科及手術學課程是獸醫臨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在動物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和微生物等課程基礎之上,主要闡述動物外科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診治以及各種手術療法,是學生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重要環節,是臨床獸醫師職業能力的重要體現,在推動畜牧業健康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1]。家畜外科及手術學課程實習作為與理論對應的實踐課程,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可以培養和訓練學生外科疾病診療和手術操作的基本技能,使學生更好地將所學理論貫穿于實踐中,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為學生從事動物臨床外科疾病診療奠定基礎,需要學生不斷參加實踐才能有所收獲[2]。隨著國內外獸醫科學的發展,社會和行業日益重視高校獸醫專業畢業生的專業能力和臨床診療技能。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打下扎實的外科手術基礎以及形成良好的外科思維素養,在畢業實習時就能很快適應并進行有效參與,不斷提高自身技術水平,對以后的職業生涯有著重要的影響[3]。實習指導書作為實踐教學的載體,是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工具。同時,實習指導書作為課程建設的重要部分,也是課程實習規范化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4]。優秀的實習指導書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有很好的引導與示范作用[5]。從動物醫學專業具有職業性、技能性的特點出發,結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以新疆農業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醫學專業2018 級2 個班級為研究對象,編寫課程實習指導書,改革考核方式和評價標準,對家畜外科及手術學課程實習進行教學改革探索,為更好地講授理論課程提供一些借鑒。
新疆農業大學科學技術學院作為三本院校,學生存在理論基礎較弱、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的問題。動物醫學專業少數民族學生居多,因為語言、環境、基礎等問題,對于專業課理論的學習和理解尤為吃力。很多學生來自于農牧區,受生長環境和生活方式的影響,對于家畜家禽接觸較多,對專業課實驗和動物實踐操作內容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6],少部分學生在學習之前就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好教育引導,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完善實踐課程教學手段,充分激發學生對專業實踐的興趣和成就感,同樣可以推動學生對理論的學習和理解,讓學生在獸醫職業發展上走得更遠。
在以往教學和畢業實習的過程中,家畜外科及手術學課程實習中存在諸多問題:第一,實習指導書編寫年限較久,文字內容較多,有些內容只有文字沒有圖片;有些圖片過時而且模糊,操作過程都是通過文字和圖片記錄,不夠直觀生動;部分內容中涉及的教學資源與實際不匹配或配備困難;學生反映在上課時實習思路不清晰,容易分散注意力,體驗感較差,很難達到有效的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教師發現學生課后實習報告原文抄襲或互相抄襲嚴重,沒有發揮出實習指導書應有的作用。第二,原實習考核方式是以實習報告為主的傳統考核方式,學生對操作技能的學習和掌握不夠重視,教師無法評估學生對課程實習內容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是否提高;第三,學生實習的動物醫院普遍反映學生的基本功不扎實,實習學生也表示自己的動手能力很欠缺。在實習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在進行基礎性操作,例如注射、采血、包扎、保定、縫合、打結等,但學生在學校時由于沒有熟練掌握基礎操作,導致實習時無法很快上手,實習單位要花更多時間去培養,學生要花更多時間再學習,影響學生的快速發展。
根據實習指導書存在的問題與實習單位和學生的反饋,通過查閱資料,并結合學院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大綱要求,拆分、整合、刪除原實習指導書的部分實習項目,增加2 個小動物手術項目,提高基本操作項目的實習學時,重新制定了實習指導書目錄。該目錄共由3 部分20 個實習項目組成:第一部分是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常用手術器械的認識及使用、消毒術和滅菌術的認識及使用、動物保定法、動物放倒法、注射法、麻醉法、縫合法、徒手打結法、繃帶裝置法、創傷、膿腫的診療、眼病檢查法、跛行診斷法共12 個實習項目,36 學時;第二部分是外科手術示教,包括手術基本操作和常用常見手術2 個教學視頻演示項目,學生通過觀看視頻鞏固第一部分所學,熟悉第三部分的操作流程,為撰寫手術計劃和進行手術實際操作做準備,共4 學時;第三部分是綜合實踐,包括頭部圓踞術、公畜去勢術、母畜絕育術、腸管吻合術、瘤胃切開術、膀胱切開術等6 個手術,將前期所學融會貫通,共12 學時。
在保留原實習指導書每個實習項目的“實習目的”“實習材料”“實習內容”3 個環節外,增加“預習內容”“實習體會”“實習拓展”3 個環節。“預習內容”中設置一些問題或習題,上課時進行提問,促使學生提前熟悉實習內容,提高學習效率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良好的預習習慣;“實習體會”中讓學生總結本節課重點和難點問題,提出今后努力和提高的方向,從操作中總結要點、加深印象,更好的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對自我提出期望和要求,督促自己不斷進步。“實習拓展”中布置相應的文獻查閱作業或思考題。查閱文獻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文獻檢索水平,豐富自己的知識量,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思考題可以設置一些相關熱點、難點話題或專業領域的展望,部分實習項目還可以結合課程思政元素,例如獸醫麻醉師的職業素養、動物術后護理的現代服務理念等,起到立德樹人的作用;還可以讓學生提出對實踐的建議和意見,收集好的想法和思路,不斷提高家畜外科及手術學實踐教學水平。
鑒于原實習指導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結合學院的實際情況,根據每個實習項目內容進行適當地調整和刪減,使實習器材圖片化、實習操作視頻化,直觀生動、與時俱進。首先刪除、替換一些模糊和老舊的插圖,精簡部分實習內容文字;搜集制作與實習內容相關的教學資源,如照片、教學PPT、操作演示視頻,將其生成二維碼放進實習指導書相應位置。學生通過掃描二維碼查看相應的教學資源,可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大大降低學習難度,相關操作演示視頻可供學生反復觀看,提高教學效果[7]。
以往家畜外科及手術學課程實習考核是以實習報告和實習考勤兩部分作為學生的期末成績,其中實習考勤占40%,實習報告占60%。為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促進實踐技能的提高,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8],在原考核基礎上新增隨堂操作考核和期末操作考核兩項,各項考核比例變更為實習考勤占10%,實習報告占20%,隨堂操作考核占30%,期末操作考核占40%。隨堂操作考核是每次在學生自由練習結束后當場進行操作考核,根據學生對實習內容的掌握程度逐個或分成小組進行打分和評價,到期末時匯總所有隨堂操作成績計算平均分。期末操作考核采用抽簽的形式,選取常用手術器械的認識、消毒術和滅菌術的認識及使用、動物保定法、動物放倒法、注射法、縫合、打結、繃帶法8 項基礎操作項目制作成8 個考題簽作為抽簽對象。由于這8 項基礎操作中的每項操作又包含了多個內容,教師在出題時就會有多個選擇,避免出現考題過度重復的情況。考核時準備好相應器材,學生逐個進入實驗室從抽簽箱中抽取1 個考試簽,兩名監考教師根據學生抽取的操作項目隨機出題,例如注射法中的皮下注射操作、縫合中的單純連續縫合操作等,學生自己選取相應器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操作,監考教師根據學生操作的規范性和熟練程度進行打分和評價。
為全面了解家畜外科及手術學課程實習改革效果和改進意見,找出改革的可行之處和不合理之處,課程結束后向2 個班的學生發放調查問卷,調查對比原實習指導書和新實習指導書的使用感受,調查學生對操作考核的感受與看法,讓學生對此次課程實習改革進行評價,是否還有改進完善之處。在學生進入畢業實習3 個月后,向7 家分配有2 個班級實習生的動物醫院發放調查問卷。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盡快上手并正確操作、獲得實習單位的認可,代表了學生對獸醫臨床的興趣以及基礎的牢固,調查對比應屆實習生與往屆實習生之間、應屆2 個班之間在學習興趣、動手能力和基礎操作能力上的差異,調查實習單位對課程建設和專業發展的建議,更好地使《家畜外科及手術學》課程實習與社會服務和人才需求相銜接,培養基礎厚、能力強、實踐水平高的技能型獸醫專業人才[9]。
通過對家畜外科及手術學課程實習的改革探索,教學效果顯著,新實習指導書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課程實習期末成績實驗班總體高于普通班;學生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認為新實習指導書優于原實習指導書的比例為100%,學生在效果評價上反饋圖片直觀、視頻詳細,可以對照操作、便于課前預習和課后回顧、實習中很有用、以后工作都用得上;實習單位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7 家動物醫院中有5 家認為實驗班的學生在學習興趣和基礎操作能力上強于普通班和往屆的學生,對實驗班的學生評價較高,另外2 家反饋沒有太大的區別。
合理的實踐教學模式建立是需要多次錘煉的,只有不斷探索和完善,才能讓學生在學校打下牢固的基礎,在實習單位得到有效的鍛煉,從而促進就業,服務社會,為畜牧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更多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