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松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第二水文地質隊,河北 邢臺 054000)
側鉆是為了特殊的工藝需要,在原有井眼軌跡(直井、斜井、水平井均可) 的基礎上,使用特殊的側鉆工具,使鉆頭的鉆進軌跡按照預先的設計偏離原井眼軌跡的過程。側鉆井一般分為兩類,即裸眼側鉆和套管開窗側鉆。裸眼側鉆又分為兩類,分別是水泥回填側鉆和懸空側鉆。一般來說,鉆孔事故處理、設計分支鉆孔以及油田的老舊及低產油井都需要側鉆。本文對鉆井過程中為避開落魚(圖1) 而進行的水泥回填側鉆提出一些見解。

圖1 避開落魚側鉆Fig.1 Sidetracking avoiding falling fish
要在一口井內側鉆,首先要測量鉆孔井斜。有條件的可以下入帶無磁鉆鋌的常規鉆具,用電子多點投測儀投測;沒有電子多點投測儀,可在裸眼中用常規測井儀器進行測量,數據處理后確認井眼的真實狀態。根據測量鉆孔井眼軌跡,結合鉆孔地層層位,選擇最佳側鉆點。一般選擇地層相對較軟,鉆時較快的層段,并且要依據測斜數據做出待鉆井眼設計。
側鉆點選定后,可根據鉆孔井眼尺寸及需注水泥塞長度,計算需要水泥量。為保證水泥塞的硬度,一般選擇42.5 級普通硅酸鹽水泥,將水泥漿比重調至1.9 g/cm3,注入孔內,高出側鉆點10 m左右。候凝72 h,下鉆修塞至側鉆點深度,靜壓10 t 以上不掉鉆,說明水泥塞質量很好,滿足側鉆要求。起出鉆具,準備下入側鉆鉆具。
側鉆鉆具組合沒有固定的組合模式,可根據側鉆的難易程度科學合理應用。一般情況下,在側鉆點井斜較大時,用反摳側鉆會相對容易;如果在井斜不大的孔內側鉆,例如在事故鉆孔內避開落魚側鉆,要鉆出新井眼相對來說就要困難很多。
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常用的側鉆組合一般有2 種,即彎接頭+直螺桿鉆具組合和定向直接頭+單彎螺桿鉆具組合,例如采用1.5°彎接頭+直螺桿的鉆具組合,或者采用直接頭+1.75°或者2°單彎螺桿的鉆具組合。
如果以上2 種鉆具組合側鉆效果均不理想,那么考慮第三種組合方法,即彎接頭+單彎螺桿鉆具組合。如采用1.5°彎接頭+1.25°單彎螺桿鉆具組合,彎接頭和單彎螺桿的角度可根據需要選擇。但角度過大會產生2 個后果,一是彎度過大下鉆會造成困難;二是鉆出的新井眼全角變化率較大,給下步鉆探施工造成困難,因此建議彎接頭和彎螺桿角度不大于2°。這種鉆具組合在側鉆時孔內有2 個支點,側鉆成功率要高很多。但是這種鉆具組合必須滿足一個要求,就是彎接頭所在的工具面和單彎螺桿所在的工具面,在鉆具上緊后,這2 個工具面不能存在比較大的角差,最好控制在30°以內,而且越小越好(圖2),保證2 個彎朝向同一個方向。

圖2 鉆具角差示意圖Fig.2 Drilling tool angle difference
調整角差的辦法是在彎接頭和單彎螺桿間加入墊片,墊片為厚度小于1 mm 的不銹鋼板,現場臨時制作。開始先不加墊片,鉆具上緊后,看2 個工具面角差差多少,如果角差在30°以內,不加墊片更好;如果角差超過30°,必須加墊片,則把墊片表面擦干凈,墊片之間不要夾雜任何硬質顆粒物,加入墊片后,用液壓大嵌緊扣,墊片壓實;若角差仍不合適,可增減墊片作為調整,直至鉆具角差合適為止。
由于側鉆過程需鉆壓很小,而且鉆具剛性越小,側鉆越容易成功。因此,側鉆鉆具組合除1 根無磁鉆鋌以外,不需要再增加鉆鋌,無磁鉆鋌以上全部為加重鉆桿或者普通鉆桿均可。
以216 mm 孔徑為例。
彎接頭+直螺桿鉆具組合:φ216 mm 牙輪鉆頭+φ172 mm 直螺桿+φ172 mm 1.5°彎接頭+φ172 mm 定向直接頭+φ172 mm 無磁鉆鋌×1 根+φ114 mm 鉆桿若干。
直接頭+彎螺桿鉆具組合:φ216 mm 牙輪鉆頭+φ172 mm 1.75°單彎螺桿+φ172 mm 定向直接頭+φ172 mm 無磁鉆鋌×1 根+φ114 mm 鉆桿若干。
彎接頭+彎螺桿鉆具組合:φ216 mm 牙輪鉆頭+φ172 mm 1.25°單彎螺桿+φ172 mm 1.5°彎接頭+φ172 mm 定向直接頭+φ172 mm 無磁鉆鋌×1 根+φ114 mm 鉆桿若干。
無論是哪種側鉆鉆具組合,因為角度都很大,下鉆過程都不一定很順利,尤其彎接頭+彎螺桿鉆具組合。在下鉆之前,確保鉆孔暢通無阻,還要保證鉆具水眼清潔干凈,在井口開泵測試螺桿鉆具及定向儀器,確認一切正常后方可下鉆。下鉆過程中如遇阻,不得用螺桿鉆具劃眼,不能開泵硬壓,可慢慢轉幾個方向,緩慢試下。如果仍然下不去,則起出鉆具,改用常規鉆具通井,正常后重新下側鉆鉆具。
工具面的擺放有兩種,磁北工具面(Magnetic Mode) 和高邊工具面(High Side Mode) (圖3)。一般情況下,當側鉆點井斜角α<6°時,選擇磁北工具面;當側鉆點井斜角α>6°時,選擇高邊工具面。目前使用的無線隨鉆測斜儀MWD,以井斜角α=6°為臨界點,能夠在2 個工具面間自動切換。無論選擇哪種工具面,在實際側鉆過程中,每種工具面仍然有2 種側鉆方式。

圖3 高邊工具面示意圖Fig.3 High edge tool surface
2.5.1 斜面法扭方位
在扭方位過程中保持裝置方位角不變,采用反摳的方法,這樣鉆出的井眼處在空間一個斜平面上,這種扭方位方法稱為斜面法扭方位,斜面法扭方位較容易鉆出新井眼。例如,在一口井中,側鉆點井斜角α=4.5°,方位角θ=112°。因為井斜角α<6°,所以用磁北工具面定向。如果用斜面法扭方位,定向角為磁北ω=112°+180°,儀器顯示為MT292°,即向井斜相反的方向反摳。
如果側鉆點井斜角α=8.5°,因為井斜角α>6°,這時無論方位角多大,都用高邊工具面定向。如果用斜面法扭方位,定向角為高邊180°,儀器顯示為HT180°,為全力降井斜,也就是反摳,這時新井眼的方位角不改變(圖4)。這種斜面法扭方位鉆出的新井眼處在空間的一個斜平面上。

圖4 全力降斜Fig.4 Full force declination
2.5.2 柱面法扭方位
在扭方位過程中保持裝置角不變,這樣鉆出的井眼是處在空間的柱面上,既有井斜角的變化,又有方位角的變化,這種扭方位方法稱為柱面法扭方位。
在上例中,側鉆點井斜角α=4.5°,方位角θ=112°。如果用柱面法扭方位,定向角為磁北工具面角ω=112°+(90°~180°之間任意角度),如MT247°,這時新井眼為降斜、增方位;還可以為磁北工具面角ω=112°+(180°~270°之間任意角度),如MT23°,這時新井眼為降斜降方位。如果側鉆點井斜角α=8.5°,用柱面法扭方位,高邊工具面為高邊工具面角ω=90°~180°之間任意角度,如HT135°(圖5 高邊0~180°),這時新井眼為降斜增方位;或者高邊工具面角ω=180°~270°之間任意角度,如HT225°,這時新井眼為降斜降方位。新鉆出的井眼在井斜角α 減小的同時,方位角θ 也在增大或減小,新井眼處在空間的柱面上。

圖5 高邊工具面0~180°變化情況Fig.5 High edge tool surface change of 0~180°
在擺放工具面之前,還需明確2 個概念,即安置角和反扭角。安置角是安置工具面角的簡稱,在定向造斜和扭方位作業時,當啟動井下動力鉆具之前,將工具面安置的位置,以工具面角表示,即為安置工具面角。反扭角是使用井下馬達進行定向造斜或扭方位時,因動力鉆具反扭矩的作用,啟動前的工具面與啟動后的工具面之間的夾角,反扭角總是使工具面逆時針轉動(圖6)。因此,安置角=定向角+反扭角,這里定向角與上面提到的裝置角是同一個概念。因為在整個側鉆過程中,要求給動力鉆具加很小的鉆壓,所以反扭角不會很大,根據鉆具的長度及剛度,適當考慮5°~10°即可。

圖6 反扭角產生示意圖Fig.6 Diagram of anti-torsion angle
鉆具下到孔底后,如果余尺較短,最好加入一短鉆桿,使余尺大于10 m,目的是盡量避免在側鉆過程中間加尺。因為側鉆中間加尺需提起鉆具,然后再下放鉆具,這一過程可能導致裝置角發生改變,而且下鉆過程中還可能導致好不容易鉆出的臺階垮塌,延長側鉆時間,嚴重的可能導致側鉆失敗。
工具面擺好后,就可以開泵側鉆施工了,側鉆過程是靠控制鉆時來完成的。如果是在第四系、第三系等較軟地層中側鉆,側鉆成功率會很高,整個控制過程也會簡單的多。如果在硬地層側鉆,對鉆時的控制是相當嚴格的。
在堅硬地層側鉆施工,常規的做法是開始的2 m,每米鉆時5 h;第3、4、5 m,每米鉆時4 h;第6、7、8 m,每米鉆時3 h;第9、10 m,每米鉆時2 h;鉆進10 m 共計35 h。當然,鉆時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可根據側鉆出新井眼情況及時加以調整,總之不可操之過急。
側鉆過程中,送鉆一定要均勻,可在鋼絲繩卷筒側板上用粉筆均勻的畫上標記,在方鉆桿上也畫上標記。這樣,司鉆可以兩面兼顧,緩慢均勻送鉆。同時每10 min 撈一次巖粉,洗凈查看,根據巖粉中水泥顆粒與沙子顆粒比例的變化,判斷新井眼的鉆出情況,實時調節鉆時(圖7)。

圖7 巖粉中水泥顆粒及沙子顆粒的變化Fig.7 Changes of cement and sand particles in rock powder
在側鉆過程中,如果遇到突然停電,或者泥漿泵突然損壞等意外情況,短時間內不要拉動鉆具。因為側鉆過程進尺是非常緩慢的,尤其在前半段,泥漿中的含沙量非常少,不可能造成埋鉆事故,因此不要輕易拉動鉆具。如果中途必須提鉆,如中間需要加尺,或者螺桿鉆具損壞需更換等,那么下鉆時最后接近孔底的0.5 m,一定要在10~30 min 放到孔底,然后才能開泵,以免下鉆過急造成新臺階坍塌而前功盡棄。
至于側鉆出新井眼的深度,由于鉆頭到測斜儀器測點有超過12 m 的長度是測不到的,這時要準確判斷側鉆井底井斜,在保證側鉆成功的前提下,控制全角變化率(俗稱狗腿嚴重度) 是關鍵,以利于下部定向和鉆井作業的順利實施。一般來講,當巖粉中沙子的比例超過90%,標志著側鉆已經成功,再按規定鉆時鉆進5~6 m 就可以起鉆了。
側鉆結束,鉆具慢慢提起,起過側鉆點后,可正常起鉆。起出鉆具,只卸掉彎接頭,還用原來的單彎螺桿鉆具,螺桿鉆具上緊后,重新測量鉆具角差,井口開泵測試螺桿鉆具及儀器正常后下鉆。下至接近側鉆點時,開泵,將工具面調整到側鉆時的工具面,關泵,然后緩慢下至孔底。
為鞏固側鉆成果,仍按原側鉆工具面,以每米不小于1 h 的鉆時再定向鉆進2 m,然后改為復合鉆進。這時可以適當加壓,如果加壓后鉆具跳動很大,且進尺緩慢,說明鉆具在新井眼中,查看巖粉全為沙粒,說明側鉆成功。復合鉆進一單根后,測量井斜,這時的測斜數據就是新井眼的井斜數據,同原井眼井斜數據相比較,井斜角α 和方位角θ 將有不同的變化。然后再復合鉆進一單根,起鉆,根據正常的鉆井需要,可以加入鉆鋌,開始正常鉆探施工。
側鉆前選擇最佳側鉆點,高質量做好水泥塞,根據實際需要,科學、合理組合側鉆鉆具,做好待鉆井眼設計,做到精準控制鉆時,注意每一個施工細節,才能有效提高側鉆效率,更好為鉆探施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