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紀巖
(冀中能源峰峰集團 新屯礦,河北 邯鄲 056201)
多數煤礦由于受初期設計影響,一般情況下井下范圍比較大,尤其是冀中能源下屬的礦井。隨著礦井擴大區的不斷延伸,通風系統、瓦斯抽放系統、壓風系統等輔助生產系統逐漸暴露出運送距離過長,致使效率低的難題。多數礦井在外埠建立獨立的風井區對礦井擴大區進行高效、短距離供風、壓風、瓦斯抽采等,來解決距離長、效率低的問題,但這也形成了多數風井區具有多機房、遠離礦井的管理模式。風井區具有機房多,人員多的特點,是礦井安監部門疏于管理的區域。其中峰峰集團新屯礦東風井廠區位于工業廣場東部2 公里,西古佛村西北處,廠區機房主要有主通風機、變電所等設備,是機電專業管理的重點之一。為響應峰峰集團公司減人提效的方針,根據東風井實際情況,獨創性的提出將瓦斯電廠、抽放泵等操作、監控及視頻系統整合到新的集控室,建立東風井智能化集中控制云平臺系統,以實現崗位互換,達到減人提效之目的。
隨著現代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圖形顯示技術迅速發展及人工智能技術的日趨成熟,現代礦井綜合自動化、安全監控及綜合信息化各方面的發展,做到礦井資源共享和有效利用,并逐步采用專家決策系統對工藝流程和經營管理作出快速響應。東風井機房建立全區域遠程監測、控制、管理一體化和人工巡檢新的運行模式,以取代傳統的煤礦生產運行方式,逐步形成全礦井各環節的過程控制自動化,以實現自動化管理的目的。
隨著自動化和信息化技術在煤礦企業的大規模應用,提出了建設“多機房監控平臺”的設想,通過對監測數據綜合性動態分析和數據管理,實現集中監控、綜合查詢和統一管理等功能?;谠频男乱淮鷶祿准Mwarev Sphere 和以Wonder ware 軟件平臺為核心的SCADA 解決方案來構筑整個集控值守集控平臺的軟件架構和應用。如圖1 所示。

圖1 智能化云平臺云系統物理架構Fig.1 Physical architecture of intelligent cloud platform cloud system
虛擬云SCADA 服務架構機房將完全采用最先進的云計算架構設計,機房硬件由管理服務器、實時和歷史數據服務器、備份服務器、虛擬化服務器、高性能存儲單元組成的虛擬化系統群,使得系統擺脫了傳統物理計算機和網絡的限制,為“無人值守集控平臺”提供強大可靠的后臺計算機系統。虛擬化是云服務的基礎,整個集控平臺所有計算機均采用虛擬化應用,采用集中存儲來管理所有計算機數據,極大地提高硬件利用率。
云客戶端統一簡單的云服務端接入方式,所有后端服務器應用均由虛擬化集群承載,不獨立屬于任何一個物理服務器。任意一臺物理服務器節點的故障退出運行,均不會導致應用的中斷,應用會自動平滑遷移至另一正常工作的服務器節點中繼續運行。故障切換透明,無需在操作系統中做任何設置,從而依托平臺的特性,實現對所有上位機應用的冗余保護。
軟件平臺完全基于組件對象模型,可以把各種設備的現場通訊、畫面顯示、歷史曲線等功能全部封裝在模型內部。無人值守集控平臺為統一的、具有分布式架構的高性能遠程監控平臺,平臺遵循“數據與顯示分離”原則,檢測設備的主要作用是對設備運行的狀態進行全面的檢測,實時掌握各設備參數運行的參數。為了提升控制效果,技術人員對全區域設備的運行情況進行全面的控制,實現對多機房的智能化控制。
機房設備數字化“三定”安全巡檢工作是基于礦井機房多,管理難度大,尤其是由人員被動管理變為流程化管理的一大進步。針對司機落實崗位責任制不明確,責任心不強的問題,提出了進行數字化巡檢工作法,用工作法和內容來約束職工的行為,從而提前發現隱患并進行處理。另外,司機在巡檢時有應付的思想,不認真,責任心不強等實際問題。針對此問題,提出了機房設備數字化“三定”安全巡檢。
按照“統一平臺、集中監控”原則,在原有的自動化機房監控系統基礎上,對其視頻進行季總監控。視頻監控信息采集,通過網絡攝像頭進行信息采集,采集到的圖像信息通過網絡傳送至專用的視頻服務器,由視頻服務器提供視頻圖像預覽、硬盤錄像存儲的功能。通過監視工作站對機房各區域的實時畫面進行瀏覽,同時,系統提供常規錄像和異常情況自動錄像功能。當有外來人員進入機房的關鍵區域時,錄像程序可以自動啟動并鎖定人員對其活動進行全程錄像。
(1) 對各機房的操作系統進行設計,功能進行研究,實現界面上開停機及保護查閱等自動化技術。
(2) 對重點設備運轉及油位等部位進行視頻采集,通過視頻墻監控設備運轉情況,提供視頻實時查看功能。
(3) 4 個機房的主要數據,均以顯示器的形式顯示在大屏幕上。對設備畫面及運行情況在線觀察,發現異常及時派人到現場處理。各小組組員配有手持對講機,以便于動態聯系,縮短了處理事故的時間。
(4) 專職人員巡檢,最大程度上對設備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巡檢,保證巡檢質量,提高對設備預知、預判能力。
(5) 實現人員的動態數據化管理,實現一崗多職,聯動配合處理事故及突發情況,提高用工效率。
系統改造合并前,瓦斯抽放泵每班設有1 名司機和每天1 名修理工。瓦斯電廠每班設有2 名司機和每天2 名修理工。壓風機房每班設有1 名司機,每天1 名修理工。中央變電所每天有1 名修理工,共計出勤19 人。通過集控合并后,將各機房人員并在一處,整理司機崗位,每班設3 人,每天設2名修理工,共計11 人,可減少8 名崗位人員。
將東風井院內的壓風機、抽風機等監控系統進行設備優化,逐步形成東風井全院內的過程控制自動化、生產綜合調度指揮和業務運轉網絡化。如圖2 所示。

圖2 東風井智能化平臺組織框架Fig.2 Organization framework of eart air shaft intelligent platform
(1) 將瓦斯發電廠、抽風機、瓦斯泵、壓風機四個機房集中合建在抽風機監控室,組建控制平臺。利用數據交換模式,參數顯示在大屏幕上。
(2) 每套系統之間可以通過通訊協議,自由傳輸數據,進行查閱、檢測數據。其中主機具有查詢、操作、修改的功能,輔機只有查詢、檢測數據的功能。
(3) 云平臺操作和監控系統共設有3 個崗位:巡檢司機,工作內容為正常巡回檢查;抽風機、壓風機主司機,負責對抽風機、壓風機設備運行情況進行檢測;瓦斯抽風泵、瓦斯電廠主司機。
此次東風井院內集控系統改造,從全礦井綜合自動化系統高度進行設計,確保改造建成的集控系統遠程控制的可靠性、實時性和多方位無死角視頻安全運行,形成在抽風機房的遠程集中監控和綜合管理的可視化平臺,工業以太環網擴展改造為骨干,構建組態軟件集中監控平臺,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和協同運作。
東風井機房局域網集中群控制系統的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對設備的安全運行動態化管理,實現東風井“四位一體”集中監控,能夠對東風井廠區所有在用設備的統一管控,降低了事故發生的概率。此外也達到了多崗位兼職、減少了崗位人員的目的。